大队开放日没有拳头产品支撑,何福营能想到,刘正茂早就意识到了。回忆很久就是想不起前世的公园里,有什么产品又便宜又好卖。上次回城送红砖和石灰时,看大家深更半夜还在帮自家做事,而自己没有让家里提前准备点馒头包子或者蛋糕,可以给帮忙的人做宵夜。
受这种想法提醒,刘正茂猛然想起在前世时,刚刚改开,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启蒙状态,某次他出差到南方某地,办完公事后,有点闲暇时间就去当地一个小公园转转,发现那里有人排队,刘正茂好奇地探究原因,发现大家是排队买南瓜蛋糕。
那个商家并没掩盖制作流程,站在旁边观看了半个小时后,刘正茂认为自己大致偷学了技术。因要坐火车回家,还排队买了一斤南瓜蛋糕当作火车上到干粮。
南瓜蛋糕需要的鸡蛋、南瓜、面粉、老面、盐等材料,樟木大队都能搞到,就是清油和糖难办一些。但可以通过鹿青和洪胜在黑市收购油票和糖票解决,也在刘正茂的可控范围内。
刘正茂拿给华林的纸上,画着烤蛋糕的模具图。华林接过只是简单的看一眼,就说:“小刘,这个很简单,你要做多少?”
“老华,不能让你儿子为难,我们大队可以出点材料钱。”毕竟要用江麓厂的人员和材料,华林的儿子只是技术员,上面还有车间主任啥的管着,能花点钱解决的事,就不要为难华林的儿子。
华林眼睛四处瞟一圈,低声说:“几包烟能解决的事,小刘,你别管,我来处理。”他的意思很明显,用厂里的材料,还是要给车间主任几包烟,这样大家都好说话。过去在大厂做事的工人,都可能干点私活,基层干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干私活的人懂事点,给相关人员点点好处,别人还可能主动帮忙一起干活。
“老华,今天我没带烟,过几天让我姐姐给你。”刘正茂笑着说。
“讲了没事,你咋还要给,”华林摇手说,他心里想,你能多给我一些自行车装配就好。
“老华,后勤处又派人来帮忙了?”刘正茂指着在柜台内帮忙的张战东故意发问。
“呵呵,他啊!也是自愿来帮忙的。”华林干笑着回答。
“小张,你过来,”华林抬头大喊。
刚才刘正茂喊刘阳云姐姐时,张战东就看到了,他性格偏内向,中专毕业后在厂里保密车间做技术员,军工保密车间纪律很严,即算是职工之间交流也有限制。
张家经过考核后,决定选刘阳云做儿媳,张鹏武老婆让张占东展开追求,可张鹏武不敢跟刘阳云讲话,急死他老娘。最后想出歪招,逼着张占东在下班后,必须到小卖部帮半个小时忙,张母还专门请毛奇协助这事,答应在事成之后送毛奇一对好酒。
毛奇跑到小卖部,跟刘阳云和萧长英讲,下午下班后,小卖部太忙,后勤处派个人临时来帮忙理菜,顺势就把张战东塞进了小卖部。
对于家里干涉自己婚事,张战东开始很反感,可是硬着头皮在这里帮了几天忙后,刘阳云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教会张战东理菜称重,几番接触下来,张战东这种车间技术直男突然对刘阳云产生了好感,不用家里逼,每天都盼着早点下班来小卖部做事,目的是多看刘阳云几眼。
被华林喊出柜台,张战东走过来,搓着手不知怎么跟刘正茂打招呼。
“小张,我给你介绍介绍,这位是刘阳云的弟弟,他本事大得很,跟你爸张副主任、毛奇处长、保卫处齐处长关系好得很。”华林嘴里介绍着,心里边在骂,张战东你这木头脑壳,见了舅子不打招呼不散烟,真蠢得死。
反而是刘正茂掏出烟,先给华林散了一支,然后散一支给张战东,张战东摆手表示不会抽烟。
“小张哥,你怎么会在小卖部做事?”刘正茂语气不善的问。
“我,是后勤处讲小卖部在下班时打拥堂,小卖部两个人忙不过来,就派我每天来这帮忙半小时。”张战东支支吾吾解释。
“不是有老华和华技术员在义务帮忙吗?组织派你帮忙,就好好做事,别七里八里的瞎想。”刘正茂有点嫌弃这小子木讷。
华林听刘正茂对张战东讲话的语气不好,心想:坏了,小舅子没看上未来姐夫。
自从张战东被安排到小卖部帮忙后,小华技术员就不能到小卖部义务劳动了,华林开始不知道张战东的目标是谁,心里紧张了几天,他生怕小张的目标是萧长英,经过观察才发现张家是针对刘阳云而来,这才把心放进肚里。
现在小刘瞧不上张战东,华林有怕张家转移目标,跟华家争儿媳。华家可不敢跟张家硬刚,华林决定找个机会把华技术员和萧长英的事公开,先下手为强。
不顾刘阳云手里活多,刘正茂跟她交代点事后,心气不平的回家。
这几天,落心田新买的房子在大修,华潇春全天在新房那里帮忙,许二娃等人干活,华潇春在那里做饭。刘圭仁开头几天也在这帮忙,假期截止后,已经回樟木大队做事去了。
好在许二娃的儿子送钱粮回家,再回省城时,又揣来的自己的姑父。现在干活的是许二娃父子、许二娃三姐夫父子,都是刘圭仁亡妻的亲戚。
刘正茂怀着姐姐这棵白菜即将被偷的幽怨回到家,发现大门挂锁,不但没人讲话,还没有晚饭。他转身就往鹿青家跑,打算去鹿家蹭晚饭。
自鹿青跟着刘正茂混,不但每月给家里交200元巨款,鹿爸现在又被刘正茂叫到去捕鱼,虽然出门后还没回过家,据鹿青汇报,鹿佬三每月的收入也在200块以上。
鹿青还讲,亲眼见刘正茂一句话就帮同学解决了工作,而刘正茂已经答应,只要妹妹鹿敏没考上高中,就帮她搞招工指标。鹿妈现在对刘正茂捧若神灵,她知道萧长英是刘正茂搞的指标,鹿家没有一点关系,只能指望刘正茂解决女儿的工作问题。
见刘正茂来家里吃饭,鹿妈把家里储备的好菜做上,还拿出刘正茂送的好酒招待,直接是家里待客最高待遇。
鹿青从银苑回来,进门看到刘正茂,问:“你今天得空来我家?”
“我妈不在家,所以到你家蹭饭来了。”刘正茂回答。
“对,华婶这几天都在落心田你家新买的屋里帮忙做饭。”鹿青故意大声讲出刘正茂家新买房的事,是间隔跟鹿妈叫板。看到刘正茂和萧长民家新买了房,鹿青也动了买房念头,可钱在鹿妈手里,鹿妈认为手里有钱更踏实,不愿买房。
吃饭时,鹿青告诉刘正茂,讲刘敏从老家回来了,下午就想去樟木大队找刘正茂的,好像是从老家带来一个人,要见刘正茂。
上次,刘敏回老家时,刘正茂随口一说,让刘敏回家宣传,讲自己在省城认识人,可以搞到紧俏物资的指标。应该是刘敏回家吹牛有人信了,跟着他来省城要指标。
刘正茂告诉鹿青,让他转告刘敏,明天下午五点带人到火车南站仓库见面。
晚餐时,刘正茂没让开酒,吃了两碗饭,跟鹿青聊了会天后回家。大约到晚上九点多,华潇春才到家,见刘正茂在家,马上关切的问:“崽啊,你还没吃饭吧,我就给你做。”
“妈,我在鹿青家吃了,你坐下,我给你讲件事。”刘正茂憋在肚里的话,只想快点找个人讲。
“崽啊,有什么好事告诉妈?”华潇春依言坐下后问,这段时间是华潇春有生以来最高兴的时段,事事顺利。
“妈,有人看上姐姐了?”刘正茂想起这事,气就不打一处来。
“什么?谁?家里情况怎样?多大?长相好吗?”华潇春连珠炮般发问,女儿23岁了,离家独立生活八年,很有主见,根本不听家里的话,华潇春给刘阳云提过几次婚姻的事,都被她当耳边风,现在刘正茂讲有人看上刘阳云,华潇春是即喜又忧。
“是江麓张鹏武家小儿子对姐姐有意思,那小子很木讷,半天都放不出一个屁。”不知怎么回事,刘正茂打心底不喜欢这个想拱自家白菜的家伙。
“张副主任的儿子,那我明天去刘阳云那里看看,”并不如刘正茂想的那样,华潇春听后不但没跟刘正茂同仇共弃,反而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刘圭仁跟华潇春讲过,张鹏武是大官,他儿子喜欢刘阳云,华潇春不自觉的把条件降了一些,长象可以忽略,只要跟女儿合得来就行。世人心里都暗藏着趋炎附势的劣根性。
“妈,你就别去添乱了,对方还不敢跟姐姐表白。”刘正茂后悔把这事告诉母亲了,明显她不跟自己一边。
“我就去看看小伙长什么样,不会乱讲话。”华潇春坚持自己的想法。
“对了,你爸告诉你没,我们又在营盘街那里买了一栋屋,这事没告诉鹿青他们。”华潇春得意的讲,她现在迷上买房的感觉,比逛街有意思得多。
“我爸没跟我讲,什么时候买的?”华潇春的话,是引开刘正茂注意点。
“你爸复工的前两天,就是还下一分的价。最后是550块成交,当天就去房产局办了过户手续,这次找的那个办事员帮忙,我私下给他钱了。”华潇春这个机灵鬼,知道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多买通几个办事员来掩盖自己家的财产。
“萧长民家第二栋屋到底买了没?”刘正茂想起借给萧得硬500块,目的是让他家也买两栋屋,不知道进展情况。
“我也不知道。许二娃讲,落心田那屋还要红砖和石灰,你想法再买点。另外、营盘街那屋,也要小修整,要什么材料,等许二娃搞完落心田这边后,去看了开单,我再告诉你。”讲起房子的事,华潇春浑身是劲。
“妈,我们家还是织壁墙(竹板上抹泥),要不也换成红砖墙吧?”刘正茂看着四周墙壁问。所谓织壁,是当时刘圭仁第二次来省城创业时,手头资金不足,又逢战争年代物资缺乏,当时省城都建简易房,墙壁是用竹子织板,内外糊上沙灰,很不牢固。
“家里不急,先就这样吧,有人专门盯着我家,不给她口实,”华潇春恨恨的讲,
自家没得罪过那个邻居,可对方没由来就是看不惯自己家,全天侯监视着,上次宁思浔过来,对方还两次跑到居委会举报,还是兰菊黄主任故意拖延,才没跑到刘家来调查。
事后,兰菊黄私下给华潇春透露了这事,为感谢兰主任关照自己家,华潇春还悄悄给兰主任送了礼。
“妈,你明天买几十个包子,晚上我会让袁洪刚带人送红砖和石灰来,卸完货后,你让他们吃点东西。另外带四条牡丹烟去,交给袁洪刚。”刘正茂嘱咐。
“四条烟?”
“是的,我答应了,没帮我家一次忙,就给他们每人两包烟。”刘正茂解释。
能用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华潇春记牢了刘正茂讲的这句话。母亲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打发时间,刘正茂就放心了。而且买房子是投资,只要不被有关部门注意,可以放手让她去干。而华潇春被运动整怕,已经有规避风险的意识,知道财不外露的道理,对鹿青和洪胜、哪怕是宁思浔都有防范。
回城的第二天,刘正茂就干了一件事,上午拿着杜副主任写的条子找到平塘水泥厂的书记,让书记给介绍已经退休的技术专家。因周长青已经代表市府给水泥厂打过电话,书记以为这是市里下达的政治任务,他早就和水泥厂长商量过,举荐厂长的父亲,也是捧政府命令来江南支援的平塘水泥厂创始人周长庚。
在等候周长庚的过程中,刘正茂借用水泥厂电话打给大队,那边是李娟接的,刘正茂要李娟转告袁洪刚,请他晚上再帮自己家拉红砖和石灰。
从平塘水泥厂职工宿舍到办公室距离不远,刘正茂打完电话没一会,周长庚就到了办公室,他60多岁的年龄,看上去身体还硬朗,兴致也很高,政府又要启用他,他很是自豪。
见面后,刘正茂给他讲了请出山的目的,还很抱歉介绍,每月只有50块钱的补差,但是包吃住。
周长庚是淮北人,从小到沪市闯荡,进了水泥公司做事,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认识字,水泥公司老板提拔他做工头,沪市解放后,成了国营单位干部。
三线建设时,他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江南省后被指定带人开办水泥厂,成为平塘水泥厂的元老直到退休。
退休在家几年,刚刚适应了退休生活,不成想,国家又启用他,让他继续支援农村基层工作,他大手一挥,对刘正茂说:“小同志,钱不钱的无所谓,能为国家发挥余热就行。”
刘正茂真被周长庚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所感动,当原则不能丢,周如果不拿工资,那其他的技术专家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