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26章 多事之秋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智氏趁秦国与义渠爆发大战出兵攻打,会不会失了道义呢?

这里需要追溯一下历史。

历史上晋国为了维护天下共主,用了“尽徒羡,悉余夫,竭赋役”的方式,南下与楚军展开激战,同年秦国与白翟、赤狄结盟进犯晋国,几乎屠光了魏氏在西边封地里面的黎庶。

什么叫“尽徒羡,悉余夫,竭赋役”呢?意思就是全国全力的动员,不是这样也不会被秦国和白翟、赤狄偷袭,甚至大半个晋国西部遭到重创。

所有诸侯国中第一个跟异邦结盟的诸侯国叫秦国,在整个春秋战国阶段是唯一一个跟异邦结盟的诸侯国,同时秦国也就是第一个对普通黎庶展开血腥屠杀的诸侯国。

秦国做了初一,能怪智氏干了十五吗?

要说影响的话,秦国勾结异邦趁着晋国南下与楚国大战进行偷袭,其实才是最为恶劣。

毕竟,楚庄王是在挑战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要颠覆的是整个诸夏文明的秩序。

楚国自干出“问鼎轻重”这一件事情之后,他们就自绝于诸夏体系之外,后来跟晋国进行第二次“弭兵大会”才选择放弃挑战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某种意义上算是回归诸夏文明体系。

所以,在这种文明争霸战中,以楚国的放弃让晋国获得到了胜利,只是楚国与包括晋国在内的各诸侯国纷争仍旧不断,变成同体系内的争斗罢了。

秦国倒是没有说过自己成了一个文明,事实却是秦国在秦穆公之后一再胡化,不止民俗风情上面有别于其余诸侯国,连思想观念也一度趋于戎狄,还是到了秦献公那一代想重新东出才渐渐恢复诸夏文明体系的。

现在的秦国就是一个半诸夏半胡化的国度,要不是仍旧承认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该朝贡的时候也去朝贡,差点就让其余诸侯国认为秦国像楚国那样自立门户了。

智宵对付齐国、郑国、宋国、卫国等等国家还要收着点,不是害怕打不过,主要是维持风评。

换成秦国?讲实话,以晋国跟秦国的恩怨纠葛,再加上秦国自主胡化,用什么手段都不会遭到其余诸侯国诟病。

这就好比如,吴国用了什么手段,大家只会“噢?”的一声就完事,丝毫不会觉得有什么好奇怪。

智宵要趁着秦国与义渠交战去攻打,本身晋人就不需要跟秦人客气,再来也牵扯不到颠覆文明秩序的高度,要说产生什么后续影响,大概就是破坏一致对外的默契了。

春播之后,智宵下达了征召命令,分别在秦地征召一个“师”和其它多区域征召一个“师”,合计战车两百乘,战斗人员一万五千名。

当然了,西进的人数绝不止一万五千人。

得到征召的人,大夫有自己的随扈,到了“士”、“徒”阶层则有随从,身份越高带的非战斗人员就越多,即便是“徒”也要携带在非战时伺候自己的仆从。

那些非战斗人员并不会实际参战,伺候自己的主人是平时的工作,同时承担主人的一应后勤保障。

因为当代只记录参战人员的数量,各项文牍里面说出兵多少,一定就是出兵多少,没有将其余随行人员计算进去,同时还没有“号称”这种操作,对外宣称出兵多少就是那个数量,绝无弄虚作假的事情。

智宵没有想过去统计随行的非战斗人员,哪怕是统计也没什么用处。

以当代的观念,能够武装参战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得到征召的人非但不会推三堵四,或买通人冒名顶替,相反会非常积极地应征入伍。

因为参战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同时纳赋可以抵消交税,有资格参战的人会主动维护这一项既有秩序,有人想要弄虚作假要先过万千双眼睛盯着的那一关。

参军入伍不止是责任,其实也是很多人想要而不得的特权,他们非但会严格要求自己,也不允许有人来破坏这一套规则,非战斗人员想参战,自家主人也绝对不会允许的。

所以,智宵关注非在编的随行人员做什么,甚至都不用特别去关注军队的后勤保障,有困难参战人员会自主集思广益去解决掉。

他们在出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采取的方式是找当地贵族购买,通常还能买得到!

因为这种特点,到了战国时代有新的补给方式,军队出征甚至非必要都不用从后方调集军粮,直接找当地的商贾采买,一旦双方达成协议,怎么筹集粮食成了商贾的问题。

商贾贩售给大军粮食?

他们的母国正在遭遇入侵,怎么就愿意卖粮食给侵略方?

人们认为又不是自己第一个这么干,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到后面觉得习以为常,变成了自然而然。

那是个什么情况?属于商人无国界了。

类似的情况不止发生在诸夏大地,其它文明都会发生过同样的事情,一群持有大批粮食的商贾决定一场事关国运的战争,着实不算过于离奇。

大军集结完毕,智宵主持誓师出征仪式,随后范蠡率军向西而去了。

“宗子信重范蠡?”辅果是特地过来参加誓师仪式的。

智宵微笑点了点头。

怎么说呢?智氏并不是没有能够统兵出征的族人,只是成熟起来的那一批人大多有各自的职责,抽调人手会变成拆东墙补西墙。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智氏内部有能力独当一方的人暂时并不多,那是智跞这一代没有刻意培养,智申完全忽视了培养,智宵培养的人手则是没有成长起来。

范蠡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人,怎么可能让给智宵放着这么一个人不用呢?

只不过,智宵给范蠡安排了不少随扈,他们都是智氏的年轻人,不需要他们承担起多大的责任,主要是跟在范蠡身边进行学习。

辅果提醒道:“毕竟是外姓。”

智宵知道啊。

春秋讲究的是任人唯亲,明知道能力不足也会挂个主将的名头,实际的活让其他人去干。

“我之事业实大,需广纳诸方人才。”智宵很希望辅果等智氏内部的长辈敞开心胸。

辅果听得一愣,一小会之后说道:“虽如此,万般不敢予外姓实权,稍有不慎便是季孙氏故事。”

季孙氏什么故事?他们被自己的家臣阳虎搅得内外不宁,一度还差点被掀翻了。

发生在季孙氏的事件并非是春秋时代最出名的以下犯上,只是再次惊醒了其余家族。

最出名的以下犯上该是晋国卿位家族架空晋君,很直接让晋国步了周王室的后尘。

任何一个家族保证权柄不被窃取已经成了继承人的必修课,族人为了自己的特权也会时时刻刻进行提醒,暂时还没有演变成全面的排外。

因为晋国卿位家族篡权,看到这一个事实的各诸侯国,无一例外都加强公族的权柄与实力。

郑国的子产干得最狠,推广变法逼反非公族的贵族,搞出了“五族之乱”,只是“五族”之中有几家其实也是郑国公族,他们在子产变法中失去土地。

楚国也多次引发内乱消灭非公族封君,再将芈姓贵族广肆分封下去。

那么干的楚国,国力反倒比没有广肆分封芈姓贵族的时候更差,到现在也逐渐让国家被屈氏、景氏、昭氏所把控了。

齐国那边同样有相似的行动,使得国氏与高氏不断做大做强。

现如今,齐国的高氏和国氏却是被田氏耍得团团转,国家面临吴国迫切威胁的前提下,国氏与高氏却自己打了起来。

辅果就在提齐国发生内乱的事情。

齐国在一年多前国君薨逝,齐景公在死前召唤国夏、高张来见,吩咐两人扶持吕荼上位。

国夏便是当代的国氏之主。

高张乃是高氏之主。

吕荼是齐景公最小的儿子,并非是嫡长子。

问题就出在吕荼非嫡长子上面,并且几位兄长还在世。

春秋时代讲究的是立长,吕荼因为是非嫡长子继位的关系,上位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将所有兄弟赶去“莱”地。

国夏和高张完成了齐景公的使命之后,认为已经不负齐景公的信任,事情办完就又接着斗。

田乞抓住机会干了一件大事,他纠集党羽发动了宫廷政变,直接杀掉国夏与高张不说,还将已经继位的新君吕荼进行放逐了。

现在齐国变成了田乞掌权。

田乞是在杀掉合作对象鲍牧之后,收买其余党羽继续进剿国氏与高氏才成功掌权,事态没有稳下来就亲自前往“莱”地,想从一众公子中寻觅便于控制的人继位。

发生在齐国的大事件,智宵比辅果更早得到消息。

辅果现在讲齐国的事情,主要就是提醒智宵一点,哪怕人心不可测,至少有血缘关系的人比外姓更加值得信赖。

然而,辅果不知道的是,田乞这一波的成功智氏……或者说智宵出力不小。

智宵并没有派人去协助田乞发动政变,贩售了一批军事物资,搭桥让田氏与范氏、中行氏成功牵线。

田氏获得的军事物资其实数量不是很多,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小,他们在宫廷政变中的精兵就是身穿智氏铁甲和手持智氏的铁质武器。

范吉射和中行寅逃到齐国已经有五六年之久,他们先辗转当时的鲜虞,后来才投奔齐国。

齐景公并没有特别优待范氏与中行氏的残余,甚至都没有分予土地,两个家族的残余属于寄人篱下状态。

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范氏与中行氏逃到齐国的总人数约有两万左右,一个个哪怕是失败者也是身经百战,站在田氏这一边算是比较大的助力了。

智宵根本不担心范氏或中行氏会不会重新崛起,反正两个家族很难再回到晋国,有野心也是有害于齐国。

因为田氏本身的体量限制,他们无法在短时间把持整个齐国,恰是需要盟友的时候,选择跟家族历史悠久且遗留不小影响力的范氏、中行氏合作,三方都能够因此受益。

而智宵很希望齐国变成田氏、范氏、中行氏的鼎立态势,说不定某天能鼓动他们将齐国给瓜分了。

那样一来,齐国遭到瓜分算是给晋国打个样,有齐国先遭到瓜分,日后晋国被瓜分影响会降到最低。

操控他国局势对于晋国的卿大夫来说不算什么,好几代的卿大夫没少干类似的事情。

意图操控他国贵族分裂国家,类似的事情晋国卿大夫也干过好几次,唯一成功的是郑国发生“五族之乱”后,侯晋等人先自立,再携土投奔晋国。

当然了,智宵对辅果的意见只能持赞成意见。

异邦入主中原之前,诸夏王朝内部发生争斗,血缘关系近的人多少会顾念血脉之情,胜利一方不会对失败一方赶尽杀绝。

到了为了王座各种血腥厮杀,真不是李二作为始作俑者,类似的事情在南北朝发生过太多,只是南北朝的那些斗争者名声不显,李二的名声着实太大了。

智宵近期会回去“新田”一趟,可能的话还会前往“新郑”一段时间。

晋国目前仍在“新郑”城外与楚军展开厮杀。这一场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多,暂时没有看到分出胜负的迹象。

因为魏侈和智申一直在前线的关系,本来在“晋阳”的赵鞅回到“新田”主持国事,待在“韩”地的韩不信也回到都城。

近期赵氏与韩氏的合作又在增多,同时韩氏接过赵氏的棒,开始在找卫国的毛病。

智宵窥探到韩氏有对卫国用兵的准备,有鉴于卫国受到智氏庇护,智申人在前线无法处理,只能由智宵出面了。

至于说智氏在攻打秦国,智宵离开前线是不是有失妥当,相关事宜就是由辅果接手,无法解决会联络智宵。

目前智宵在权衡的是要不要放弃庇护卫国。

如果韩氏对卫国动手,等于续智氏打秦国,魏氏打郑国,之后韩氏也有了自己的目标,相继走上了向外扩张。

既然智氏、魏氏和韩氏都有目标,赵氏必然不甘寂寞,一定会寻觅扩张目标。

几个卿位家族都有扩张目标,与楚国的交战大概会停止?

赵氏的目标要是中山国的话,智宵会选择接触束缚让赵氏与中山国去斗,换成楼烦、代国、林胡之类则会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