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56章 人不知礼,与禽兽何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6章 人不知礼,与禽兽何异?

晋国的先贤士燮早就提到了“国无敌,恒亡”这一个观点,后来孟轲(孟子)在自己的《告子》一篇中采用了士燮的观点,用过“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说法。

士燮是谁?他是范氏,曾经是范氏之主,活跃在晋文公和晋厉公时期。

这位士燮担忧范氏会卷入晋国各个卿位家族的内乱,用绝食的方法自杀,果然让范氏躲过了晋厉公在任期间的内乱。

士燮的儿子士匄继任范氏家主之位。

士匄领导范氏在郤氏灭亡之后大肆获利,成功让范氏成为续郤氏之后,晋国内部最强大的那个家族,才有了士鞅后面的狂霸酷拽屌炸天。

晋人比列国所有人都更清楚需要一个敌人,没有来自外部的敌人,内部的矛盾就会压不住。

要是观看晋国的历史,会发现晋国每一次内乱爆发都是在失去外部威胁之后。

贵族肯定要读史,差别就是读了之后有没有获得什么感悟,有人读了个寂寞,有人能从中获得一些借鉴。

智宵用笑声在展现自己的高兴。

在高兴什么?反正不是在对齐国展示不屑。

魏驹、韩庚和赵毋恤或许不了解智宵为什么发笑,只是跟着笑一定不会错。

其实,智宵高兴的是齐国在图强,能够对晋国起到威胁,迫使晋国内部压下矛盾,有利于智氏的诸多意图。

以现在的国际关系,齐国最大的敌人已经不是晋国,变成了迅速交恶的吴国。

因此,智宵比较乐意齐国图强,好在接下来与吴国的交锋中更坚挺一些。

换句话说,若是齐国一推就倒,一旦齐国被吴国解决,吴国有了靠谱的小弟或前进基地,才是晋国要面临的麻烦。在这种前提下,齐国当然是越抗揍越好。

等待齐国与吴国分出胜负,又或者两国休战,到时候智氏与魏氏应该已经合作瓜分了晋国,哪怕齐国与吴国健在,一再交锋之后的齐国和吴国也会是虚弱状态。

跟着智宵大笑的魏驹、韩庚和赵毋恤三人,他们则是纯粹不担忧齐国想要蹦跶,有信心将想要蹦跶的齐国重新摁回去。

“回去罢。”智宵率先提议。

鲁国、卫国、郑国和齐国的人先后到来,作为东道主的晋国肯定要安排相关的迎接程序,一般不会由晋君午出面。

当下是智氏负责与卫国、鲁国进行邦交,晋国这边出面迎接两国之君的人可以是智申,也能是由智宵负责迎接。

郑君和齐君?源于几个卿位家族中没有专门负责与两国邦交,讲道理该由晋国公族中有分量的封君进行迎接,奈何晋国公族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

智申前去迎接鲁君宋。

智宵则是去迎接卫君辄。

在期间,魏氏争取到了迎接郑君胜的任务,迎接齐君杵臼的任务则是被赵鞅抢了去。

在这个“礼不可废”的时代,以为魏氏和赵氏只是抢到了迎接的任务吗?不是的啊!

有了这一次迎接,等于是建立起了沟通渠道,以后任何家族想跟郑国或齐国接触,首先就要考虑魏氏和赵氏的态度。

那样的话,魏氏和赵氏就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成为专门跟齐国、郑国进行邦交的家族了。

在晋国仍旧是霸主国的前提下,以为邦交只是邦交那么简单吗?列国每年都需要给晋国上贡。

负责进行邦交的家族,他们拥有决定上贡品类与数量多寡的权力,稍微操作一下就进行截留,用那些物资来壮大自己的家族了。

晋国的卿位家族一再变强,跟这些家族专门负责对外邦交就是关联之一。

不是那样的话,郤氏的郤锜用得着出使鲁国,跟鲁国谈不拢上贡额度,闹到回国之后联合众卿大夫出兵攻打鲁国吗?

当时的各个卿位家族愿意出兵就一个原因,不允许鲁国有任何的拒绝,带头坏了既定的邦交规则,避免其他列国有样学样。

“代寡君问候卫君。”智宵对着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的卫君辄行礼致意。

那个“寡君”就是本国之君的称呼。

卫君辄先用好奇的目光打量了智宵一小会,笑得非常温和,应道:“母亲时常提到足下,言及足下到卫国作客诸事。今日得已亲自见到足下,寡人甚是喜悦。”

怎么是用“足下”来称呼智宵,不是用“晋卿”了呢?

不是因为“任”这个地方有好多位晋卿,只是说明卫君辄想用私交的方式进行过交流,不想搞得那么正式。

接下来轮到卫国的其余人向智宵行礼问候,用的就是“晋卿”这个称呼了。

晋国的卿大夫位比诸侯,对吧?

尽管是一种潜规则,当晋国卿大夫的家族实力强大比一个诸侯国要强大的时候,潜规则也能变成既定规则,不允许有人敢不给予足够的尊重。

智宵意会到卫君辄的想法,一边引领卫君辄前往卫军的驻扎地点,另一边讲起了前往卫国游历时,发生的一些事情。

本来吧?一国之君才不会与“臣下之臣”直接交流,哪怕是没有语言障碍,仍旧需要“传声筒”这么一个角色。这是“礼”的一部分,也是保留作为一国之君的神秘性。

慢慢的,大概是从周灵王之后,君权遭受到了沉重打击,连累到诸侯的君权神圣,一国之君也开始与“臣下之臣”直接进行交流了。

周灵王嘛,以“灵”来作为谥号,能够充分说明问题所在了。

智宵没有与卫国的官员或是贵族打招呼或是交谈,只是免不得一圈圈的扫视,看下还真认出不少熟人,其中包括见过几次面的端木赐。

现在没有官服一说,也就是官员想穿什么就穿什么,一般贵族的正式穿戴就是官员的穿戴。

而贵族在衣服穿戴上面,其实是有严格讲究的。

从上古流传下来的任何留下图画,因为没有上色的关系,再加上贵族所穿衣服的款式都一个样,很容易造成混淆,以为图画上的衣服就是当时的官服。

诸夏统一朝服还要到西汉的汉武帝统治时期,后面的朝代延续西汉的做法,只是每一个朝代的官服一直在发生变化。

所以了,现代一些影视作品中,上古先秦时代的百官穿一样的官服,还给分了品阶样式,纯粹就是一种瞎讲究。

上古先秦时代最先形成统一的其实是战袍和甲具,一切只因为“古人”很早就洞悉了“制式化”的必要性,以及制式化带来的生产成本减少。

智宵并不用跟卫君辄聊太久,一开始也只是想走一走过场,着实没想到卫君辄能够那么能聊。

卫君辄聊完了智宵在卫国的过往,避开了自己那位父亲一直寻求杀回卫国的话题,说道:“寡人之国实属困顿,今次仅带二‘师’前来,晋卿勿怪啊。”

来翻译翻译,卫君辄这句话的意思是:卫国真的太弱小,要是攻打中山国,一定不要给卫军派太重的任务。

卫君辄的话刚说完,现场响起了咳嗽声。

进行假咳的人就是端木赐本赐。

智宵转头看向端木赐,主动搭话,说道:“还未恭贺子贡出仕卫国。”

端木赐刚才之所以咳嗽,主要是卫君辄说了与这一次卫国来参加会盟不匹配的话。

“拜见晋卿。”端木赐先行礼,随后又说道:“实不敢当晋卿之贺。”

拒绝恭贺,是不给面子咯?

才不是。

智宵何人?智氏的宗子,晋国上军将,未来的智氏之主,与诸侯地位平等的人物。

端木赐何人?卫国的一个贵族,不久前才成功在卫国出仕,家族封地不足智氏百分之一大小。

在这个讲究“礼”的时代,双方的地位相差太大,怎么样才能心安理得接受恭贺?

认真论起来,当代要恭贺也是上位者对下位者,大概就是:不错嘛,能够达到这种成就。只是要认清楚现实,你比我差得太远了。

端木赐也不想展现存在感,奈何没有卫人站出来提醒卫君辄呢?

“晋卿,今次若有我(卫国)效劳之处,万望不做吝惜。”端木赐轻声说道。

智宵不免要看向卫君辄,只见卫君辄非但没有发怒,倒是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这一下让智宵立刻懂了。

又是卫国内部的纷乱所导致,端木赐大概也是南子的传声筒,其余卫人才没有站出来对端木赐进行训斥。

卫国现在一团糟,他们极度需要进行表现,会盟之后去讨伐中山国,表现得越好就能让列国越不敢小觑卫国。

智宵能够从一些卫国贵族眼眸里看到视死如归的坚定意志,也能看出卫君辄在端木赐说完那句话之后表现出来的不忍。

弱国啊,有什么办法呢?

大家都觉得自己很弱,一旦不抓住机会表现出不好惹的一面,以为他国会同情吗?该是被认定弱小,谁都想扑上来咬一块肉。

智宵面对哀求没有表态,倒是说道:“子贡在卫深得重用,吾为师孔而喜啊。”

他们这些人就是缺表现的机会,七十二贤人与三千子弟之中,看来子贡在卫国获得舞台,励志要成为表率了?

智宵转身招呼了几个人。

仲由、公西赤、叔仲武走了过来。他们是端木赐的师兄弟来着。

“你等且留下与子贡叙旧。”智宵说完,对卫君辄行了一礼,示意自己要告辞了。

随后,智宵在卫君辄意犹未尽和依依不舍的注视下离开。

以为智宵招来那些人,真的是单纯让这些师兄弟叙旧吗?

在晋国的一众门徒中,冉有、仲由、宰予、公西赤、叔仲武混得并不差,认真来说比刚刚出仕的端木赐要好很多。

这一点,端木赐很快就会知道,了解自己想做表率的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