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的险阻并没有让刘辩意志消沉,他命人将张机整理的内容转交给了医师协会。
同时刘辩也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传达下去,让所有协会严格制定发展方案并培养技术型管理人才。
底下的人虽然做不到和刘辩的思路完全合拍,但也开始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刘辩也开始琢磨着如何制作显微镜。
根据他的了解,作为玻璃的早期产物,琉璃制品早就顺着西域的商路流入了大汉境内,只是因为东西稀少,各种琉璃制品都成了高门大族的收藏物。
哪怕想要制作最粗糙的显微镜,也需要透光品质良好的玻璃才有希望。于是刘辩就令人将皇室的收藏先行取来。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流入大汉境内的琉璃制品透光度都比较差,并且为了达到装饰性,还人为的加入了许多彩色的装饰。
把手放在一个透光度最好的琉璃质的杯盏之后,也只能看到大致的轮廓,这显然达不到刘辩的要求。
正巧这段时间,书院里的各家子弟开始陆续的拜访刘辩,试图套近乎。刘辩借机搜索合适的物品。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还按照文人的习惯讨论文学风雅之事。后来在刘辩有意无意的暗示之下,他们每次来都会带一些琉璃质地的小礼物。平时谈论的谈资也更多的偏向了奇技淫巧之事。
这些东西大部分在他们眼里都显得无足轻重的内容,还要为了刘辩提前学习。但是在刘辩眼中,眼前的每一份资料都是无数工匠心血的结晶,随着一份份图纸的形成,越来越多令刘辩眼熟的工程机械零件变得具体起来,这些东西只要组装得当,一定能生成很多利民的器具。
只可惜,其他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刘辩一直没有寻到自己期盼中的琉璃制备方法。想要做出符合要求的玻璃可不止是简简单单烧一下沙子便可以的,除杂和除色才是重中之重。
没有达到目的,刘辩也只能继续收集,同时将整理好的各种新零件以图纸加文字解说的形式寄给郑浑。
这位原本名气不胜的二流士子,如今不但掌管着监狱绝大部分的政务,同样也主导着工匠协会的发展。俸禄不高,但是贡献斐然,在业界影响力很高。每次送图纸给了他,刘辩都抱着极大的期待。
只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辩既没有收到郑浑的反馈,也没有收到想要的信息,反倒是察觉到了身边气氛的微妙变化。
他发现,很多一流家族跟他的走动逐渐变少,虽然都保留着尊重,但并不会主动凑上来交流。如今还在他身边绕着转的,只剩下那些小家族。
刚开始刘辩因为身边的人太多,应酬不过来,所以没有注意到,可是随着身边的人逐渐相熟却没有几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刘辩终于看清了情况。
当他向荀彧询问缘由的时候,明显看到荀彧紧绷的脸庞有了一丝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