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选官制度
“大王,事情怎么样了?”
琅琊王府上,听说曹信回府,王妃甘玉娘和邹丽娘连忙赶到前庭询问。
刚在家里听说皇帝陛下因猫狗之事责难琅琊王,家里的妇人们就开始为大王担心。
曹信笑道,“只是给狗穿衣猫吃肉,能有什么事,放心吧,这点小事早就被本王摆平了。”
“大王,真的没事吗?”
邹丽娘盯着他问道。
“当然是真的,骗你们做甚。”
曹信简单讲解了一下他在朝中舌战群儒的场景,最终他凭借一己之力,说得百官哑口无言,全都摘下帽子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请罪。
“大王,你太厉害了。”
邹丽娘激动地扑进他怀里说道。
曹信哈哈大笑,揽着两女说道,“就他们这些人,还想跟本王斗。有了这一遭,谅他们也不敢再找本王麻烦,本王也能好好准备北伐之事。”
“大王,家中犬猫皆在内宅,外人如何知道我们府中猫犬穿衣食肉?必定是有人泄露了内宅私事,才害得大王被御史攻讦,妾身想在内宅调查一下,希望大王准许!”
甘玉娘表情严肃地说道。
“也行!”
曹信同意了甘玉娘的提议。
琅琊王府家大业大,牵扯到很多人,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很多人的生命和前途,半点马虎不得。
查查更稳妥!
经过几天的排查,甘玉娘找到了泄露消息之人,是一个侍婢。
侍婢在回乡探亲时与人闲聊,夸赞琅琊王府富裕,说狗穿得怎样好,猫吃得怎样好,说在琅琊王府做猫狗比做县令还好。
此事被传出去,引起士人的热议,有人开始大做文章,批评琅琊王府中长设酒池肉林,生活极其奢侈。
找到泄密之人后,甘玉娘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把对方打发到庄子上做事。
“大王,妾身思来想去,事情的根在咱们身上,咱们府中的生活太过奢侈,那些猫狗也不该穿绸缎吃肉糜,穿麻布吃麦糠山芋也一样能活。”
甘夫人靠在曹信身上说道。
曹信笑道,“小乔她们几个玩闹,给大黄缝了件套衣,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你不用担心。”
“大王,虽然咱们家家财万贯,可谁能保证咱们家一直这般,将来铁柱他们长大了,要自立门户,也像府上这般奢侈,肯定会变成败家子,不如咱们节俭点,也教铁柱瑛姐他们节俭持家。”
甘玉娘商量着说道。
“哈哈,好像也有道理,以后吃大餐的时候,我们几个偷偷吃,当着他们的面,我们只吃大白菜莴笋如何?”
曹信笑道。
甘玉娘微微一笑,“也别太节省了,叫铁柱他们饿坏了肚子。”
曹信哈哈大笑,“听娘子的。”
就在琅琊王府整顿后宅时,大晋军方也在进行整顿,看看是谁在喝兵血。
此事由车骑将军曹洪牵头,司空荀彧监督,对曹军贪污军饷之事进行调查。
最终有三十八位屯长以上的将校涉嫌贪污,被捕入狱,其中就有曹洪府上的长史从事。
事情上报后,曹操陛下勃然大怒,三十八位将校人头落地,家产被抄没。
车骑将军曹洪因监管不力,受到牵连,被贬谪为后将军,爵位从齐国公被被贬为玉阳县侯。
不了解内情的人会为曹洪喊冤,认为陛下的惩罚太狠。
知道内情的人却知道曹洪躲过一劫。
“将军,后将军曹洪与荀彧是儿女亲家,在调查此案中,荀彧必有隐瞒。”
鲁肃进言道。
“这事我也知道,陛下也知道,陛下让曹洪自查,安排荀彧监督,分明是想给曹洪一条活路,若由我这个太尉来查,曹洪及百余位涉案之将校官吏,将无一幸免,这绝不是陛下想要的结果。”
曹洪虽然作战勇猛,但为人贪财吝啬,喜欢财货,曹操叫他管理军饷,就像是把肥肉挂在狗嘴边上,狗嘴就算不全吞下,也会舔下一些油来。
事后斩杀三十八人,也算曹操对曹信的交代。
曹信也没有继续揪着曹洪不放,曹洪在战场上多次救过曹操的小命,是曹操的心腹,肱股之臣,曹操绝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杀了曹洪这员心腹大将。
他若抓着不放反而显得太不近人情,毕竟都姓曹。
“子敬,新的官选制度何时能出台?”
曹信问道。
“大王,此事还在撕扯中,怕还要再等上一些时日。”
近期除了查抄贪墨军饷之人,曹操和众大臣也在商议制定新的官员遴选制度,希望新制度能为朝廷筛选出德才兼备的官员。
消息传出后,在朝廷内外引起巨大的轰动。
因为汉朝一直实施察举制,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由地方州郡推举出当地名士为孝廉。
人口满二十万的地区,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以此类推。
被举荐为孝廉之人,大都是当地名声不错的儒生、名士、大孝子。
譬如曹操、袁绍、孙坚等人,全都被举过孝廉。
除了举孝廉,还有举茂才,茂才即秀才,为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改为茂才,主要由各州长官举荐手下工作能力强的官员官吏,每年一次。
是小官小吏上升的主要途径。
无论孝廉或者茂才,官员推举制度主要依靠地方官吏,遴选人才的权力落在各州郡的长官及世家大族身上。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才制度。
有很多人为了举孝廉,常常用各种奇怪的手段来养名望,做名孝子。
这种方法常常被人钻空子,也导致汉朝末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被选出来的官员,大都品德一般。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到了大晋,曹操继续用‘察举制’,由地方推举人才,并在许都设立求贤馆,招揽隐匿在田野间的贤士。
效果不错,但察举制的弊病依然还在,选官的权利被各地豪门大户掌控,削弱了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导致很多有才华的人,遗落在荒野中。
商议十多日,有人提出继续实行察举制,被推举之人来到许都后,参加笔试和面试,根据考试的表现,授予相应的官职。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但大晋朝太大,需要官员太多,靠各州每年推举秀才和孝廉,人数太少,不能跟上大晋发展的需求。
有人提议增加各州推举的名额,扩大基层官员的数量。
这个提议也不稳妥。
就在曹操和众臣焦头烂额之时,御史中丞陈群提出一个建议,用九品官人之法,来挑选人才。
吏部根据中正所提供的家世及道德、才能,来安排官职。
正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