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始皇帝 > 第324章 学宫之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5章 学宫之行(12)

想着韩非的事情,韩王就是伤心不已。

这个儿子,死的好可怜呀!

可这又是在情理当中。

与秦国作对,不论是才能有多高,如何有智慧,可依旧会被秦王弄死。

激怒秦王,最后却活下来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水工郑国,靠着出色的水利才能,即便是惹恼了秦王,秦王也是忍着他,如今水工郑国更是在洛阳学宫教授学生,权力不大,却很是超然;还有一个就是赵将李牧,李牧到了现在还是不投降秦国,不为秦王所用。

赵王迁投降了,可李牧就是不投降。

秦王政也不生气,反而很是宽容的样子,直接赐予府邸,赐予奴仆,直接养着他。

至其他人,根本没有这样宽容。

秦王政用狠辣的手段,霸道的行为,证明自己的强大。

张良说道:“大王,臣不甘心!”

韩王说道:“韩国不适合你了,韩国太小,天下太大!韩国好似一个水井,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会变为井底之蛙,变得愚昧而无知。当今天下,有两大学宫最为出名,一个是齐国的稷下学宫,一个是秦国的洛阳学宫!”

“你打算前往何处去?”

张良说道:“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亡。我没有他们的骨气,可我还是有一定的坚持,我打算前往齐国,前往稷下学宫求学!”

韩王说道:“寡人知道你厌恶秦人,敌视秦人,可秦人能走到现在,成为最强的国家,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洛阳学宫,看似为文信侯所建立,可秦王政也花费太多的心思,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稷下学宫好辩论,好言论,多空谈,多谈论国家大事。可洛阳学宫,却是讲究经世致用,讲究言行合一,讲究学一门手艺。孔子讲究君子不器,可洛阳学宫却不一样,却是要讲究成器。”

“君子要成器,要学会一技之长,要学会一个技能,在任何时刻,都是饿不死自己。在任何时刻,都不会让自己陷入失业,都让自己能养家糊口的技能。真正的劳心者太少了,多数为劳力者,人生最忌讳好高骛远。”

“在洛阳学宫,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医生、生物、历史等六门课程,这六大课程皆是经世致用的课程!”

张良听着,不由皱眉道:“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韩王说道:“数学,就是数字的计算和学习,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等;物理,就是研究万物的根本道理,为何会下雨,为何会狂风,为何太阳会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很多看似平常的道理,却是蕴含无尽的智慧,有着大道理在其中。”

“化学,就是万物变化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力,光,声,电,热。至于具体的,我也是不知道。”

“医学,就是用来治病救人!”

“生物,万物的生长及其变化!”

“历史,就是百家之学。在秦王眼中,百家学说本质上皆是对过去历史的研究,对未来历史的展望。”

“在洛阳学宫,只有这六门学科……”

韩王在描述着,在说着洛阳学宫的种种。

秦国太强大了,时刻威胁着韩国,韩王时刻在了解着秦国发生的种种事情,借助这些事情也在了解着秦王的性格,分析性格特点。

秦王是做事情极为谨慎,也正是因为谨慎,没有把学宫设立在咸阳,而是设立洛阳,于是有了洛阳学宫。

虽然有些事情不懂,可洛阳学宫就是一个制造器物的地方。

这与主流的君子不器,大相违背。

张良听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前往洛阳学宫,再去稷下学宫。”

……

道路之上,马车在出动着,前往洛阳而去。

侍卫护卫在左右,人数大约有一万多人。

此刻,秦王政携带太子扶苏,正在前往洛阳的道路上。

马车之上,扶苏不解道:“孔丘言,君子不器,可洛阳学宫为何要让学子成器?”

赵政笑道:“洛阳学宫,有着学子数千人之多,试问一下有几人可成为君子?在问一下,又是有几人可成为劳心者?”

扶苏叹息道:“很少!”

赵政说道:“试问一下,那些学子再为努力,能成为秦太子吗,能成为秦王吗?”

扶苏说道:“不能!”

赵政叹息道:“努力未必成功,很多穷人很是努力,可依旧是很穷;勤劳未必成功,很多农民很是勤劳,可依旧富不起来。穷人富不起来,不是不努力,而是社会机制的问题。”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

赵政说道:“芸芸众生当中,能站在巅峰的,终究是少数人,能成为君子的依旧是少数人。很多时刻,要学会一技之长,要学会永远不会失业,永远不会饿肚子的技能。灾年饿不死手艺人!”

“扶苏呀,假如有一天,伱不是太子了,失去身边的一切,沦为了乞丐,如何维持生计,如何让自己不饿死?”

扶苏听着,陷入反思当中。

他似乎什么也会一点,可什么也不精通,似乎没有精通的业务技能。

扶苏说道:“孩儿什么也会,什么也不精通,没有出色的手艺技能,没有庖厨制造美食,大概会饿死吧!”

赵政笑道:“寡人若是沦为乞丐,会道人街市上吹笛子卖艺,用来进行乞讨:寡人还精通一些算术,可以去一些地主家中,当着会计,可能补贴家用。寡人也会下地干活,也可开耕荒地,用来种地维持生计!”

扶苏笑道:“孩儿不如你!”

赵政笑道:“差的教育,传授学生一些无用的东西,过时的理论,虚假的理论,到了社会上,一事无成,一事无用;可好的教育,却是传授学生吃饭的技能,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永远也饿不死的技能。”

“寡人看不起稷下学宫,就是因为稷下学宫,只会空谈,只会传授一些无用的东西,而不教授学一技之长,不教授学生生存的技能。”

“稷下学宫,只是教授学生劳心者的技能,可又是有几个成为劳心者,多数只是劳力者。”

“为君王,要务实不虚无,要务真不务假!”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

赵政说道:“君王治理国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民众,一个治理读书人。齐人修建稷下学院,就是为了稳定读书人。”

“只要读书人稳定了,天下就是稳定了。”

“寡人修建洛阳学宫,也是为稳定天下的读书人,稳定这些聪明人,只要他们安定了,天下就是安定了!”

扶苏说道:“孩儿明白了!”

……

马车在前进,到了洛阳城。

昔日的时刻,洛阳城为周朝的都城,是周公旦建造而成;可到了后来,成为东周都城。

等到秦灭东周国以后,洛阳也成为吕不韦的食邑。

在这里,陆续经营十年之久,洛阳越发的富饶,成为商业性城池。

在这里,形成了强大吸虹效应,无数的劳动力汇聚在这里,无数的钱财也是汇聚在这里,无数的货物也是汇聚在这里,无数的权贵也是汇聚在这里,导致这里变得空前繁荣。在这里只是打短工,只是扛麻袋,就是能赚钱。

这也导致,附近的农业处于荒废当中。

毕竟,能靠着商业赚钱,谁愿意去种地。

种地,是最不赚钱的商业。

想要靠着种地发财,没有一丝的可能。

同样,洛阳附近粮食作物在减少,反而是经济作物在增加。

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皆是秦王政尽量避免的,唯一幸运的是这里是洛阳,而不是咸阳。

马车走动,进入洛阳城,进入王宫当中居住下来。

同时,秦王政降临洛阳,要亲自到学宫巡查的消息,也是随之传来。诸多的学生听了,立刻摩拳擦掌,想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获得秦王政的认可。

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洛阳学宫,从打算修建到了现在,已经有五年了。

相对于稷下学宫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洛阳学宫五年的历史太过短暂了。

可只是短短的五年,洛阳学宫在剧烈变化。

在这里修建了天下最大的图书馆,在这里有着最多,最为齐全的书籍,可以共学生翻阅,抄袭;在这里学习,不仅是不收取学费,不收各种杂费,还有各种粮食补助,钱财补助。

可能不多,却足以衣食无忧。

在这里,没有诸多的仆从,没有各种杂役,也没有庖厨,一切皆是靠着自力更生。

在学宫当中的卫生,需要学生们划分区域,亲自打扫;

在学宫当中的庖厨,需要学生们亲自制造。

食堂没有外包,没有仆从制造,多数为学生们轮流做饭。

在学宫后方,有着一万亩的学生田,不允许外包,而是要求学生们在里面种植粟米、黍米、小麦、稻米、麻树,还要进行养猪,养鸡,养鸭等等。

在学宫当中,多数的东西可以自给自足,算是完整而封闭的国度。

在这里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翻阅各种书本,还要进行大量的劳动,这是与稷下学宫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稷下学宫当中,有大量的仆从清扫卫生,制作美食,处理着各种杂物,在稷下学宫的老师和学生们,多数都是读书学习为主,多数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可在洛阳学宫,即便父亲是侯爵,父亲是右丞相,老爹是大将军,依旧要遵守这里的规矩,不得带着任何仆从进入。

在这里,哪怕是身份高贵,也要下地干活,也要拿着扫把清扫卫生,也要到了食堂前去做饭,也要养鸡养鸭养猪,还要从事一些木匠活。

这样的从事劳动,让很多贵族学生不满。

可汇报到了上面的时刻,秦王政只是回了一句话,一屋不扫如何扫天下,一地不种如何治天下。

很多学生无奈当中,也是安静下来。

在学校当中,有着学分制度,每天的打扫卫生,从事庖厨,养猪养鸭养鸡等劳动,皆是要计算到学分当中,而学分关乎着日后的成绩。

而成绩的好坏,又是关系着分配的问题。

洛阳学宫,实现五年一学期。

多数学生,在五年后会毕业的,而毕业后大秦是包分配的,会给予相应的工作。

学而优则仕。

读书是为了什么?

读书,就是为当官。

在学宫毕业后,会进入秦国的官场当中,多数会从底层开始,从事底层的秦吏,或是加入军队当中,成为秦国官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秦实行大一统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陆续进入被消灭的六国基层当中,加强对六国的控制。

至于指望着,进入学宫当中一步登天,几乎不可能。

……

翻阅书册,在上面记录洛阳学宫的发展情况。

优点很多,可缺点依旧不少。

王绾介绍道:“大王洛阳学宫发展到现在,虽然不如稷下学宫,可也有自己的特色!”

赵政说道:“我大秦能走到现在,就是因为务实。选拔人才,不求虚名,务求真才实干。明天寡人为监控,亲自询问和选拔人才!”

王绾激动道:“大王贤明!”

赵政说道:“学宫生源如何?”

王绾说道:“这些学生,一部分来自权贵之家,一部分来自义务教育的民众,一部分来自六国的游士!”

赵政说道:“学宫要多倾向于底层的士人,底层的黔首,增加着他们的比例。在具体的比例当中,底层士人当为五层,六国游士当为三层,两层为秦国权贵子嗣。年龄上也要给予限制,最低不得低于十五岁,最高不得高于二十岁!”

寒门崛起,寒门出贵子。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家里穷,没有背景,没有身份,就是寒门。

可现实,却是很扎心。

寒门,就是家道中落,但又没有完全落魄,依然处于“士”的阶层。

寒门的“寒”,对于古代老百姓而言,依旧是只能仰望的存在。

就好似刘备,看似出生在底层,可爷爷是县令,老师是海内大儒,同窗是未来的太守,起点高于很多人。

至于底层的民众,黑色头巾裹头,叫作“黔首”。家里做生意的叫做“商贾”,有房有地的叫做“庶民”,而没房没地到处走的叫做“流民”,没正经工作的叫做“氓”,没当官的人叫做“白丁”。

这些才是真正的底层。

能进入洛阳学宫求学,没有背景差的,没有出生差的。

最差的背景,也是我爹是县令,我爹是大夫,或是顶级商人。

很多学生的背景,都是高级官权贵,或是公族之人,都是有权有势有背景之辈,不是官二代,就是权二代。至于底层的黔首、庶民、流民、氓、白丁等,根本没有资格进入其中。

就是底层的士人,也是没有资格进入其中。

这对赵政而言,很不好。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阶级固化,对于君王极端不利。

作为君王,要时刻打破阶级固化,要提拔底层的士人,用来稀释和瓦解权贵势力。

“臣知之!”

王绾说道。

赵政说道:“昔日的时刻,孔子招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在招收的时刻降低学生的标准,追求着有教无类。不论是贵贱贤愚,皆是应当接受教育。寡人创立义务教育,就是想要让天下的民众,皆是可以读书。”

“只可惜,秦国财力有限,只能在咸阳,只能在少数大的城市,在经济宽裕的地方实现。而今在洛阳学宫,也秉承着有教无类,从底层的平民黔首当中选择优秀的人才,给予录取,重用!”

王绾点头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