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 > 第239章 请缨主持春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理寺砖红色大门上,映下斑驳光影。

萧璟煜身着一袭墨色蟒袍,步履稳健地迈进正厅。

叶垣吉早已在此等候多时,见他一来,忙起身相迎,并将一叠厚厚的卷宗递交到其面前。

“王爷,这是琼花楼一案的详尽资料,卑职已经全部整理好了,请王爷过目。”

萧璟煜接过卷宗,端坐在桌案后,仔细翻阅起来。

叶垣吉站在一旁,待他看得差不多时,便将自己对此案的疑点一一道来。

“王爷,卑职当日在废墟的角落里,发现了一截烧得只剩半截的竹竿。竹竿一端有明显被火烤过的痕迹,另一端却有一些奇怪的黑色粉末,卑职让人查过,上面是裹了硝石粉。”

叶垣吉顿了顿,接着道:“而且,从案发现场找到的三十三具尸体来看,全部都是先被人以利刃砍杀之后,再被烧死的。由此可见,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火灾,而是有人蓄意纵火杀人。”

萧璟煜听着,面色未改,似乎对此早有预料,但叶垣吉能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能够查清这些线索,也的确是有过人之处。

“那侥幸逃脱之人的身份可确认了?”萧璟煜开口问道。

“回王爷,此人身份已确认,是琼花楼的一名伙计,名叫六顺,据知情人所述,这个六顺平日里就很爱赌,事发当晚也去了赌坊,输光了二十两银子,气冲冲地走了。

有打更的曾在琼花楼附近见过他,没多会儿楼就起火了,所以外面都在传,是他输红了眼,回琼花楼偷盗财务,被人发现后,一不做二不休,把人都给杀了,还放火烧楼毁尸灭迹。”

“那你觉得呢?”萧璟煜不经意地问他。

叶垣吉摇了摇头,

“卑职认为,六顺不过是个普通伙计,手无缚鸡之力,怎可能同时砍杀三十三人?而且尸体上的创口深浅不一,但都是一刀致命,下手之人定是武功高强之辈,且不止一人。”

叶垣吉探究的眼神看了一眼萧璟煜,“卑职已命人绘制六顺的画像,并吩咐手下人全城搜捕了。”

萧璟煜肯定地点头,

“做得很好,不过······”他话锋一转,”但既然我们能查到六顺,放火烧楼的那帮人肯定也会知道,如今,就是我们与对方比拼速度的关键时刻。能不能透过六顺的口进一步找到线索,可就看谁的动作更快了。”

“卑职知道。”叶垣吉心中自是也有忧虑,不过,此案重大,大理寺若是不能顺利破案,必定会被文武百官推向风口浪尖。

“你也不用太过有压力,刚刚接任少卿一职,便碰上这么大一桩案子,也是难为你了。”萧璟煜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关切。

叶垣吉连忙躬身施礼,说道:

“王爷言重了,卑职深知此案情势严峻,能得此试炼机会,是卑职的荣幸。”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杨大人之所以能放手让他全权调查此案,肯定是有王爷的授意,亦或许,还有自己父亲的缘故······

杨大人乃是大理寺卿,是叶垣吉的顶头上司,放权让他去做,也是为了让他能够快速在大理寺站稳脚跟,树立威望,赢得人心。

毕竟,只有上下一心,日后才能将大理寺真正变成国之利刃,明是非,辩忠奸。

“本王给你机会,是因为你有这个能力,不是因为你父亲,更不是为了别的。”萧璟煜似是看穿了他的顾虑,直言道。

萧璟煜此话仿佛是给了他记定心丸,他缓缓躬身行礼,

“多谢王爷信任!卑职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王爷所望!”

而另一边,

宣璟帝因萧璟瑞护驾有功,思虑再三之后,当即下旨,将萧璟瑞封为康王,恩赏无数。

消息传来,整个宫廷都为之震动。

与此同时,宣璟帝又念及旧情,传旨将在静安寺清修多年的丽嫔接回宫中。

萧璟瑞本还在为自己被封王之事喜悦,却听手下说琼花楼有漏网之鱼,当即大发雷霆。

“废物!这么点事都办不好!” 他一脚踢翻了身边的椅子,满脸怒容。

站在一旁的手下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萧璟瑞咬牙切齿地说:

“马上派人找到他,务必在大理寺找到之前将其灭口,这次,定要做得干净利落!否则,你们都得人头落地!”

“是,王爷!”

待手下们领命匆匆离去,萧璟瑞脸上的怒容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算计的神色。

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盘算着另一件事。

萧璟煜正忙于追查琼花楼一案,他要趁此机会,将春闱筹备之事揽到自己手里。

如此一来,他便能更轻易地发展自己的门生,日后在朝堂上也会多几重助力。

萧璟瑞眼珠一转,唤来贴身侍卫,低声吩咐着什么。

翌日,礼部尚书吴起仁就告假说生了重病,连上朝都未参加。

御书房内,

烛火摇曳,映着宣璟帝疲惫却仍透着威严的面容。

萧璟瑞的伤尚未痊愈,此刻面色带着些许的苍白,缓缓入内,跪地主动请缨:

“父皇,儿臣听闻礼部尚书身染沉疴,恐难担春闱重任。儿臣承蒙皇恩,封得康王,正思如何为父皇分忧。春闱乃国家抡才大典,关乎社稷兴衰,儿臣愿挑起主持春闱的重担,不负父皇所托。”

宣璟帝闻言,手中朱笔一顿,抬眸望向萧璟瑞,目光中满是审视与考量。

前些日子,他为救自己,于刺客刀下舍生忘死,身受重伤,此事朝堂上下无人不知,其孝心可鉴。

可春闱非同小可,稍有差池,便是动摇国本的大祸事。

“璟瑞,春闱之事繁杂琐碎,关系重大,你重伤初愈,当真能应付得来?” 宣璟帝沉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和质疑。

萧璟瑞挺直脊背,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

“父皇放心,儿臣虽有伤在身,但主持春闱,调度得当,并非难事。儿臣已细细思量过,有吴大人从旁协助,春闱各环节流程,儿臣定能在最短时间内熟稔于心,力保大典顺利。”

宣璟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你能这般想,甚好。既如此,春闱之事便交予你。但记住,万事谨慎,若有差池,朕定不轻饶。”

“儿臣遵旨!”

萧璟瑞叩首谢恩,起身时,眼中闪过一抹旁人难以察觉的得意。

这场春闱,于他而言,不只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盛典,更是他在朝堂站稳脚跟、展露锋芒的绝佳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