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58章 忙碌的深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趁着天气晴朗干燥,族中很多东西都被从房间里搬出来晒,整个围墙范围内,只要是空地,都晒着各式各样的物品。

晒场上,粟被从谷仓里一袋袋地运出来,铺在平整、干燥的地面上暴晒,不远处的道路上,也铺上兽皮和草席,上面放着一片片晒干的蘑菇和野菜;而在山洞旁边,则是在几棵大树中间绑着粗粗的麻绳和支架,晾晒着各种各样的毛皮。

除了围墙里,围墙外平整过的地方,也晒上不上干的青储饲料,刚刚收割完的苜蓿,还散发着草类的清香。

今年又在东面粟田的更远处水塘附近,收割了不少的蔺草。这些蔺草被秋日的阳光晒的发黄、变得坚韧,张洪将去年铺在床铺底下的旧草全部清理出来,晒干后一把火烧掉肥田,今年室内的过冬条件,要比去年好上很多。

首先是每个房间的炕,炕的制作跟去年相比差别不大,但相邻几个房屋的炕,底部通道是互通的,如此可以将加热后的空气均匀填充到这些房屋的炕上,从而节省更多的燃料;

另外,还让熊木他们烧制了不少长度在40厘米,直径10厘米的陶管,两端一大一小,正好可以接到一起。通过陶管,将铁匠工坊、烧陶的窑所产生的热气,给通到附近房间的炕道里,而且厨房附近的房子,也通过陶管把加热后的空气引到房间里。

其次是炕上面铺着的东西,去年只有一层蔺草和一张兽皮,盖着的被子也只是一张缝合成的兽皮。而今年,晒干的蔺草互相编织,形成了一张厚度均匀的草席,然后在草席下方,又铺上一层晒干的粟杆作为最底层。草席上方,是用羊皮、鹿皮等缝制成的床单,躺在上面很是柔软,很多族人甚至期盼着冬天快点到来,这样他们就能睡在这样柔软舒适的床上了。

然后是让族人盖着的被子,从草部落换回来很多麻,原先紧巴巴的麻布生产也开始逐渐恢复。盖着的被子用麻布作为内外面,中间填充着一些碎麻布、树叶和羽毛等东西,为了防止里面的填充物乱跑,每隔一段距离,还用针线缝制起来。而这样做的被子,内面则用一张兽皮缝在上面,盖起来既保暖又透气。

围墙顶部和门楼,只要有空的地方,都会被搭上这些做好的被褥,在太阳底下晒。以部落现在的存量,所制作出来的被褥,足够每个人两床的,剩下来的,则会趁着贸易队出行时,跟其他部落换一些物资。

熊雨已经利用驴车从草部落拉回了十几车的麻皮了,这两三千斤的麻皮,为草部落他们换到了20条重达10斤的肉干、100挂咸鱼,另外还有20只小鸡及各5斤的干蔬菜、蘑菇等。

这也是熊部落首次将驴车给派到外面去。之前因为道路不够宽,而且路况不好,张洪没有派运载量大但要求多的驴车,但熊雨和熊欣在上次贸易回来后,就发现绝大部分的道路已经可以容纳驴车通行了。

驴车现在部落里有20辆,车体很简单,就是将原来的板车加长加宽,在前面增加了适合两头驴子并排拉车的装置。在平时,驴子和板车是分开的,这些板车被放在木棚里,紧挨着圈养驴子的地方。

驴车上稍微复杂一些的结构就是车轮和车轴,因为有了铜和铁的使用,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几何知识,部落现在制作的车轮,要比去年做的车轮,质量更好,更加轻便、方便维护,而轮子和车轴配合起来工作,在油脂的润滑下,变得灵活。

原本的车轮是先用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在铁钉上,另一端是炭笔,根据所要轮子的大小,在木板上划上两道同心圆,然后用锯子和小刀把这段弧形的木板给截取下来。车轮根据大小,厚度不同,而组成车轮的这些弧形木板的数量也不同。

用这些被割成弧形的木板拼接成的车轮,用一些硬木连接到车轮中心的轮毂上,这些硬木就是车辐。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现在的车轮,也是用这个方法在坚硬的木块上取下一段,唯一不同的是,对于不符合曲度的木材,可以用火慢慢地烘烤、人工调整,所以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而每段木块之间的连接,之前是铁钉钉起来的,而现在又加上了榫卯结构,这样做好的轮子,再两两一对进行打磨、调整,大小一致,就可以装上车轴,安装在车架上了。

车架上,还设置了原始的刹车结构。车架最前部是让驴拉着的结构,通常用倒U字形兽皮绑在驴子的肩部,让驴子发力更加均匀,减少对驴子身体的磨损;后面是赶车人的座位,座位上不仅系着从驴身上延伸到后面的绳索,还有刹车系统。

刹车系统用杠杆原理,刹车把安装在驭手的右手旁,中间有个孔,与车架连到一起,刹车时,往后拉刹车把,刹车把连接的硬木绷直,硬木上绑着的厚厚兽皮摩擦车轮,将车轮抱住,使其失去行动能力,从而达到刹车。

因为刹车系统还不完善,在这种刹车的同时,也需要驭手停下驴子,并且放下车架下面绑着的木棍,木棍与地面摩擦,也能降低车子的速度。还好驴子的速度并不快,而拉车时通常也不会让驴子奔跑,所以简易的手刹基本上够用了。

熊雨熊欣这段时间就奔波在各个部落中间,驾驶着驴车,让他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而这些驴车的驾驶员,现在俨然是部落里最受欢迎的存在。可以乘着车四处跑,而且每到一个部落,都会被他们的族人围着,想要学怎样驾驶驴车和驴子。

一辆驴车通常只要一个驾驶员,剩下的队员就可以躺在驴车上休息,而路况好的时候,驴子也能偶尔跑起来,增加行进速度。每个贸易队伍有驴车5辆,每辆2头驴子拉车。一支队伍配驴子20头,除了拉车的驴子,剩下的也跟在驴车后面,有两个族人看着,轮换拉车。

在与熊部落和其他部落交往中,各个部落都发现了路修的越好,物资运送也就更方便。现在很多部落都在抓紧时间储备过冬的物资,而来自熊部落的好东西,则都是过冬的一些必需品,比如食盐、被褥、陶罐等等,这些东西,他们每件都想要。

不同的部落由于规模不同,周围的资源不同,用于换熊部落物品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以草部落为例,这段时间去掉打猎,整个部落就在重复收割、沤麻、剥麻、晒麻的过程,当第一批麻皮交换给熊部落,得到的食物和物资,要比他们打猎来的多,并且安全性也极大地提升,这就更加刺激了他们对于产出麻皮的渴望。

而张洪准备在明年发展更加先进的制作麻布的工艺,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所以也乐意用食物换取麻皮,反正从成本考虑,这样交换的成本无疑是最低的。

部落里要生产100斤的麻皮,至少需要耗费5个劳动力两天的时间,割麻、运输、沤麻、剥麻、晒麻、捻线……这些有些就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而将这些重复劳动的时间节省下来,可能就会多出十几件陶器、铁器或者十几斤的盐,也能多开荒几亩荒地。按照肉干作为参考标准,每个劳动力就能够节省下来4-5条肉干。

为了支付草部落运送过来的麻皮,张洪采取了让肉干和盐、陶器作为必须品的捆绑销售,既熊部落在支付报酬的时候,必定有这三样中的至少一种,并且比例不能低于一半。比如草部落第一批送来的麻皮,肉干和咸鱼就占用了一半的费用。

而剩下的一半,则由熊部落提供清单,各个部落根据清单上的兑换比例来选择自己部落需要的东西。而且为了交换的方便,尤其是这种涉及到品类众多、数量也多的交换,原本那种以物易物的方式,显得极为不便。

例如,草部落2500斤的麻,要换20条肉干、100条咸鱼、一窝小鸡、5斤粟米,而有些物资,是不能用麻直接换的,比如小鸡,熊部落只接受肉干或者双倍重量的草籽。要兑换,那么首先就要将这2500斤的麻先换成肉干,比如200条,从这200条里再取出一部分换粟米及其他的物资,用来兑换想要的东西。这中间,肉干就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但肉干当做一般等价物,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野兽身上不同部位的肉,其食用价值就不同,野猪身上腰腹部的五花肉就要比猪前腿肉更受欢迎。除了食用价值,还有不同种类牲口之间的差异,比如鹿肉就要比野猪肉更加美味,制成肉干的话,虽然同等重量下能换到的盐差不多,但交易的数量一多起来,或者中间交换的流程更长,就存在一些漏洞。假如一个部落用野猪肉换1斤食盐,然后用1斤食盐去其他部落换1斤鹿肉,再将鹿肉拿到熊部落换食盐,这时,鹿肉能换到的食盐就在1.1斤-1.2斤左右,只要这个部落足够聪明,看到交换中间存在的漏洞,那就会相当于变相地趴在熊部落身上吸血。

可要是再次细分兑换的清单和比例,那工作量就太大,而且以这个时代的原始部落来看,压根就无法说服他们。同样是肉干,为什么我猪肉干换的盐就比你鹿肉干少?

所以,张洪规定了这样的一个交换方式,作为这几年的暂时性办法。而制定各个物品间的交换比例、浮动情况,就交给了巫。即使巫对数字敏感,学会了很多后世的数学方法,比如加减、低位数的乘除,但这种复杂的计算和比较,对他来说也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随着部落的发展,对周围部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还要探寻其他新的部落,没有一种可以当做“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可不行。张洪不是没想过这个阶段来铸造铜币,但明显的,其他部落肯定不会接受一小块铜就把他们辛苦狩猎得来的猎物给交出去,关于货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