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76,偏心父母后悔了 > 第217章 叶卫东给了陈铁柱的印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7章 叶卫东给了陈铁柱的印象

叶卫东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

既然陈铁柱是个军人,那套他反复琢磨、烂熟于心的理论,正适合此刻讲出来。

“伯父,学数理化,那可是为了提升咱们国家的科研水平呐。您想想,科研就好比一座大厦最关键的基石,对军事国防来说,那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咱国家军事要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必不可少,而这些装备,可都是科研成果的直接体现。” 叶卫东说得绘声绘色,眼神里透着一股笃定劲儿。

陈铁柱听着,原本平和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像是被叶卫东的话拽进了回忆的旋涡。

他这一生,经历过不少硬仗,那些残酷的战争场景,像走马灯似的在他脑海里一一闪现。

战场上,因为武器落后,部队陷入被动,战士们被敌军火力压制,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

每一幕都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刺在他的心尖上,那种受制于人的屈辱和痛苦,至今都刻骨铭心。

叶卫东的声音还在继续,陈铁柱从回忆中回过神,看着眼前这个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内心满是惊叹。

这么年轻,居然已经在为国家未来的军事武器建设深入思考,还说得头头是道。

陈铁柱对叶卫东的欣赏,又多了几分。

“那我问问你,你的数理化学得咋样了?”

陈铁柱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叶卫东,不放过他脸上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

“伯父,要说具体达到什么标准,我也不好界定。”

叶卫东毫不畏惧地回视着陈铁柱,眼神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不过我心里有底,要是国家恢复高考,只要录取率能达到 3% 以上,我考上大学应该没啥大问题。”

陈铁柱紧盯着叶卫东的眼睛,从那里,他看到了满满的自信,没有丝毫的虚张声势。

他心里清楚,这孩子说不定还谦虚了。

“难得,真难得啊!行,我看好你。你说的这些,回头我得和我的老兄弟们好好聊聊。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世界,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说到这儿,陈铁柱突然坐直了身子,一脸认真地看着叶卫东:

“对了,我这人一碰上年轻人,就爱和他们聊聊我们这辈人和你们这辈人的事儿。有时候啊,我觉得自己老了,比不上你们年轻人有冲劲;

可有时候,又对有些年轻人不太放心。今天既然聊到这儿了,我也想听听你的想法。随便说,咱们就是唠唠家常,没啥忌讳的!”

叶卫东也坐直了身子,稍作思考后说道:“伯父,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是你们这些前辈,在枪林弹雨中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争年代,你们冲锋陷阵,每一场胜利,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场上的硝烟,弥漫着你们的坚韧和勇敢;

枪炮声,是你们扞卫国家尊严的怒吼。因为有你们在艰难困苦中顽强抗争,国家才能安稳,才有了我们现在和平发展的好条件。”

叶卫东说着,情绪渐渐激动起来,声音也微微颤抖。

“建国之后,你们又投身国家建设。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可你们没有丝毫退缩。

你们默默奉献,心中只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是你们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叶卫东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接着说:

“我努力学习数理化,为提高科研水平拼搏,这都是站在你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要是没有你们打下的根基,我们就像暴风雨中的浮萍,根本没机会去想制造更好的武器,发展国防军事力量。

我学习遇到困难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你们在战场上的英勇,在建设中的吃苦精神,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你们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年轻人的血液,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叶卫东又停顿了一下,调整好情绪,继续道:

“对我们这辈人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肩负着传承的使命,要把你们的精神传下去,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

你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是我们学习和追赶的目标。我打心底里敬佩你们,这种敬佩时刻鞭策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全力以赴为国家建设出力,不辜负你们为我们创造的一切。”

“说得好!”

虽然他平时没少听人说捧他的话,可叶卫东这个年轻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却听得有点热血沸腾。

他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叶卫东这些年轻人身上熠熠生辉。

这个叶卫东,果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轻一辈里,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远大的抱负,实在太难得了。

那个叶长征,还跟我说叶卫东老实巴交,看来,他根本就不了解自己这个儿子。

居然还登报和儿子断绝关系,国内能找出几个像卫东这么优秀的孩子?

对叶卫东的考察基本告一段落,陈铁柱满心满意和赞赏。他目光里带着一丝好奇,接着问道:

“哈哈哈,你这一番话,说得我都快飘起来了。

咱聊点轻松的。我今天看了《中青报》,上面说你和外国友人成了朋友,你帮他联系修汽车的业务,他给了你一笔钱,你才有钱买摩托、买照相机,是这样吧?

能跟我透露一下,那外国人给了你多少钱吗?”

叶卫东笑了笑,坦然回答:“伯父,不瞒您说,超过一万了。”

“这么多?” 陈铁柱微微一惊,眼里闪过一丝诧异,“那你现在学会了修理那种汽车了吗?”

“学会了,伯父。” 叶卫东点点头,“不过,我们当着桃海县县委书记的面签了协议,两年之内,维修业务都得以那个外国友人的名义进行。”

陈铁柱何等精明,一听就明白了叶卫东和奥利维尔这么做的原因。

他心里琢磨,叶卫东能独自维修,可这钱的大头估计都被那外国人赚走了,这确实是个问题。

突然,他眼睛一亮,问道:“报纸上说你说服外国友人给青山大队捐了六十吨化肥,是真的吧?” 陈铁柱看着叶卫东,目光深邃。

“是的,伯父,在您面前,我不敢说假话。” 叶卫东回答得干脆利落。

陈铁柱点了点头,没再追问,陷入了沉思。

之前听女儿和妻子说叶卫东是个人才,他还将信将疑。可经过今天这番交谈,他不仅信了,还被深深震撼。

一个还不到十七岁的少年,怎么就这么有本事呢?他不禁在心里感叹:

真是 “少年强,则国强” 啊!

一直到现在,陈铁柱都没和叶卫东提起在公园里抓住那人的事儿。

很明显,那天那人是在跟踪陈红舞,自己又一次救了陈红舞,可她爸爸怎么就只字不提呢?

叶卫东心里猜测,要么是调查还没结果,要么就是涉及一些自己不该知道的事儿,所以陈铁柱避而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