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由于这次外出会有很长时间不在英国,所以张训必须把所有事情全都安排妥当才能踏上旅程。

而第一件事就是给《狮子·女巫·魔衣橱》找到一本合适的杂志连载。

原本张训是打算两本书都在英国连载出版的,但思虑再三,张训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决定只在英国连载出版《狮子·女巫·魔衣橱》这一本书。

而促使他改变想法的原因就是《鼠疫》这本书的哲学意味太浓厚,并不适合在英国连载,也不适合让企鹅出版社出版。

这样“荒谬”的书籍其实更受法兰西人民的欢迎,他们尤其钟爱这种放肆的、带有一些反抗与批判意味的存在主义哲学。

所以说,张训要是想给自己在欧洲再刷点名气,这本书放在法兰西连载会更加合适。

而且他也确实很长时间没在法兰西发书了,怕是那里的人都要把自己忘了吧。

张训不知道的是,即使法兰西文坛刻意不去提及他的名字,但文学作品的光辉是任何人都无法掩盖的,他们无法更改书籍上的作者名字,更无法去忽视这本书的存在。

所以那些不甘于被张训这个外国人压在底下的法兰西文坛青年们,最后只能自欺欺人般的在讨论存在主义哲学的时候,用“you know who”来代替他。

张训倒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享受了一把神秘人的乐趣。

在定下《鼠疫》这本书要在法兰西连载的时候,张训就已经决定好了要将这本书放在巴黎文学报上连载,正好他这次旅程是一定要路过巴黎的,到时候直接面谈就可以。

他还能顺便跟伽利玛出版社的经理路易·乔·法比奥商量一下后面出版的事情,提前把合作定下来。

至于对方愿不愿意提前定下一本还未写完的书,张训一点都不担心。

不管这本书后面的销量如何,单单看他以往那些书的成绩,路易·乔·法比奥就不会傻到要拒绝他。

至于《狮子·女巫·魔衣橱》的连载,他就要在英国找一本影响力较大的杂志了。

如果只是想赚钱的话,还是在英国出书最为合适。

自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由美利坚带来的经济大萧条开始逐步影响各国,欧洲所有国家无一幸免,但只有英国受到的影响最少。

一是因为一战后,英国国内经济在经过短暂的快速增长后便进入了平缓期,到了后期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也是因此,英国不得不将大部分资产都放在海外。但这让国内受到的冲击减少,加上每年多达数亿英镑的海外资金回流,大大的缓解了英国的经济危机。

二是因为为了抵抗这次经济危机,英国正府特意出台了一项贸易保护措施—帝国特惠制。通过给其他国家增加关税的方法让自己的商品在外流通,并攥取大量廉价生产资料,可以说别的国家过得惨兮兮,但英国本土民众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三就是张训从自己的贵族朋友们那里听到了一些消息,据说刚刚上台的执政党工党打算同保守党联合组建内阁,双方决定摒弃前嫌,一致对抗这不知要持续多久的经济危机。

所以在这个时刻张训拿出《狮子·女巫·魔衣橱》这本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圈钱。

虽然放在杂志上连载他收到的稿酬没有版税多,但长远来看,这本书是一本系列小说,只有打开名气才能在出版后挣到更多的钱。

就现在张训出版的所有书来看,最挣钱的就是福尔摩斯系列故事,他还知道当初那个游行抗议他写死福尔摩斯的小团体并没有解散,甚至规模越来越大。

那个贝克街22号的房子甚至直接被房东改成了博物馆,里面按照小说里描述的那样一比一还原了福尔摩斯租住的房间,然后靠着收粉丝门票挣钱。

张训当初知道后还远远地看了一眼,随后就让企鹅出版社的法务帮自己去找房东签了一份合同,他同意将福尔摩斯的形象授权给对方,条件就是利润的一半要分给他。

有钱不赚王八蛋,这钱放在地上都不捡,那这人是有多傻!

张训反正觉得自己不傻,直接就派了人过去签合同去了。

那房东也知道这个博物馆侵害了张训的利益,当初他们只是想偷偷赚一笔的,但是没想到粉丝太热情,两先令的门票,一天愣是卖出去了两百多张,这还是房东控制人流量之后的成果。

于是越赚钱房东就越舍不得放手,心里总是能想着自己没那么倒霉,然后就被张训给捡了便宜。

而张训自然是全盘收下了,甚至为了防止房东弄虚作假,他还让企鹅出版社的会计按时过去查账。

等到年底那个会计给张训报账的时候,直接把张训给惊到了,没想到门票一年的利润就接近福尔摩斯系列一年的版税的一半了。

这还是因为张训跟企鹅出版社签订的是50%的版税合同。

虽然一本书往往在发行的第二年版税收入就会锐减,但由于当初福尔摩斯系列的定价较低,属于少抽几盒烟就能买上一本的状态,所以张训的书并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销量骤减。

再加上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实在是多,而这些地方都是说英语的,加上这些书也逐渐被翻译成各个语言在其他国家售卖,所以总体销量一直都很稳定。

张训去年年底就收到了企鹅出版社打来的八千英镑的版税分成和两万英镑的股东分红。

加上伽利玛出版社打来的版税换算成英镑之后大概是550英镑左右,再加上掉馅饼一样的博物馆门票收入大概三千六百英镑,可以说张训去年一年就挣了有大概三万两千一百五十英镑。

这笔钱无疑是一笔巨款,可惜很快就要被张训花出去了。

张训曾经想过要跟自己有门路的贵族朋友们买点武器傍身,可惜被对方给直接拒绝了。

那个时候的张训还只是一个有点名气的小作家,更是一个外国人。这样的人想要买武器那是绝不可能有人卖给他的。

张训没有办法,只能遗憾的放弃了。

毕竟他要是坚持买武器,很有可能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外国人的身份实在是太受限制了。

他倒是也可以通过军火商去购买,但一来他不认识,二来也找不到人牵线搭桥,更关键的是英国的军火工厂基本都在正府和王室名下,根本就没有私人的。

这种情况下张训只能将目标放在德意志或者美利坚,希望能在这两个地方买点真家伙。

可惜每年挣的钱都被张训放到美利坚买农场去了,宝石虽然贵重,但是不好出手,所以除了刚开始因为手头紧拿宝石做过文章之后后面就都是真金白银买的。

加上美利坚农民比股市更先崩溃,所以张训也趁着那些农民破产的时候买了好几个物美价廉的农场。

不能说张训是在趁火打劫,毕竟华国人都要没饭吃了,他也没那么多的怜悯心给美利坚农民了。

而且张训也不像那些美利坚农民一样怕粮食卖不出去,以华国的体量,只要张训价格定的合适,根本不可能会有卖不出的情况。

而且他收集这些粮食也并不都是为了卖出去,更多的是为了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帮助稳定当地民心。

即便还没有回国,张训也能预料到自己回国之后遇到的挑战不会少,那些历史书上真实发生的困境将会一一展现在自己面前,到那时候,才是他做出的这些准备生效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