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暮雪寒衣 > 第281章 寻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曾裕文可不与小孩子闹着玩,有人出来买,他照样卖,得闲时还笑问她俩:钱是不是地上捡的?一点都不珍惜。

最后,经过两家大户,一下子卖光。

孙冬梅、孙秋梅反倒松了口气,这下该回家了吧?

那知,曾裕文挑着担竟然去了一条河流,洗箩、洗帕、洗豆腐板,尤其是那豆腐帕极难清洗,挺浪费时间。

路上碰到相熟人,都调侃曾裕文是不是带孙女出来培养接班人?特别是那两家富户,明目张胆问:这两个女娃儿卖不卖?

清洗豆腐担时,曾裕文将百两票子递还给孙冬梅,笑着说:“自古道:狗来富,猪来穷;没想到这世间还有小娃娃跟着我回家,这当中必有古怪,说说,跟着我干什么?”

“曾伯伯,老实跟你说,我跟我妹妹是来找我哥回家的,我哥二十七年前被你从梨窝村买了过来,现在该回家了。”孙冬梅坐在堤岸上,注意着曾裕文的表情变化。

果然,曾裕文的表情很疑重,脑中心思电转:孙春晖早不叫孙春晖了,他叫曾继旺,十三年前去了前线,至今杳无音信;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儿曾继旺的老家怎么还有这么小的亲妹子?

河中清洗豆腐帕,浆出许多豆腐渣,吸引来成群大小鱼儿争食。曾裕文不让两女玩水,孙秋梅便偷偷走到下游,探手水中,吸了十几条上来,草绳串了,提起放在豆腐担旁边。

曾裕文见了,不及回话孙冬梅,先嚷道:“小祖宗,你真顽皮,快丢回去,被曾坤权看到,赔钱还要打人呢!”

说着上前,要把草绳弄开丢回河去。

孙秋梅快速拎起,走远几步:“曾伯伯,今中午你用什么招待我姐妹?有鸡有鱼吗?有,我就丢回去。”

“有有有,什么都有,快丢回河里去吧!”

说到吃,孙家姐妹已不需要人间五谷杂粮,捕鱼纯粹就是孙秋梅担心她哥饿肚子,现在既然曾裕文说家中有鸡有鱼,便也不担心他中午不宰了来吃。见曾裕文对他口中的曾坤权如此害怕,也就没心给他留下祸根了,伸手在鱼鳍上一抚,治好它们的伤口,甩手丢回河中去。

“走吧,走吧!先回家去。”曾裕文挑上豆腐担,离开河堤,走了几条田埂路,再踏回大道。曾裕文心想:孙春晖老家有人找来,这事儿太蹊跷了,必须得好好问问。

前头挑着担走的曾裕文于是问道:“两个小妹妹,你们村出了位皇帝,梨窝村的富裕是全国出了名的。但有个问题我很奇怪,家中怎么派你们两个小女孩过来寻亲?”

“家中父母已亡故了,只剩下我姐妹俩,所以要带我哥回去延续香火。”孙秋梅答道。

“呵呵……,小妹妹懂得还真不少。我问你们:你们的爹娘叫什么名字?你俩又叫什么名字?”

这次轮到孙冬梅回话,将爹娘的名字和自己两姐妹的名字都坦诚告诉了曾裕文,最后说道:“曾伯伯,把我哥还给我们,这门亲便算是认了,我姐妹也不亏你。反之,闹僵了对你我两家都不好吧?”

“好说,好说。”曾裕文满口应承,他知道,梨窝村有重兵把守,这些兵只会护梨窝村人而不会护曾坑村的人:“两位妹子,我有个疑问,你们能不能给我解答一下。”

“你说,知道的都会告诉你。”孙秋梅答道。

曾裕文将挑担转过左肩,回头看了看两女:“我记得,买你们哥时,你们的娘亲挺着大肚子;算时间,肚子里的娃也该有二十六七了,他在哪儿呢?怎么不是他领着你们过来?”

孙冬梅差点冲口而出,那个她就是我,但担心吓倒曾裕文,转而改口道:“曾伯伯,这事儿你就甭操心了。我反而有个问题不解,此去梨窝村有百余里路,脚程最快也得走上两天,当年你是怎么跑到梨窝村卖豆腐的?”

“唉!此事说来就话长了。”曾裕文悲从中来,抹了抹眼睛说:“当年,也是早上,我挑着担刚走出村去,阳天嶂的土匪便从山上冲下来洗劫曾坑村,吓得我七绕八绕逃到了梨窝村。”

孙冬梅、孙秋梅不说话,心忖:这牛皮吹得可真玄乎。

曾裕文接着道:“事也凑巧,第一个就碰到你们的爹,当时他正在田间捉蚂蚱,望着我的豆腐担直流口水。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你们的爹没钱买豆腐,便用你们的哥换了我的豆腐。你们的娘挺高兴,说她肚子里的准还是男孩,别的没有,就男孩多,叮嘱我过几个月再来用豆腐跟他们换。”

孙秋梅问:“当时你挑了多少豆腐?我大伯母与二伯娘分了多少?”

“嘿嘿……,当时我挑了十板,你们的两个伯娘很精明,她们家各分得四板,剩下的两板给了你们的爹娘;当时,你们的爷爷奶奶直夸我大方,说我日后必有福报。可我今年都四十七岁了,哪里有福报哦?你们的爷奶尽骗我。”

说着话,回到了曾裕文家。

五间泥砖房,前头用竹篱笆围了个院子,有做豆腐用的瓦缸之类东西,瞧着就是吃不饱饿不死的人家。

放下挑担后,曾裕文便派小孩去田间地头叫回来一帮子人。

大家裤脚卷得老高,手上脚上和脸上都有泥巴,齐站堂前檐下,莫名望着两个光鲜亮丽的陌生小女孩。

曾裕文让孙家姐妹坐在长板凳上,指着一个少妇说:“这是我大女儿曾晓燕,也是你俩的大嫂子,先叫一声嫂子。”

“大嫂好!”孙家姐妹莫名其妙,站起身唤了一声。

然后,曾裕文指着两个十三四岁的一男一女说:“来,这是你们爹的亲妹妹,你俩叫一声姑母。”

十三四岁的一男一女虽然扭捏,但还是乖巧的叫了一声:“两个姑母好。”

再接着,曾裕文指着四个人道:“这是我的亲儿子、亲媳妇和他们的一儿一女,你们就兄妹相称吧!”

互相见了礼,孙家姐妹便急了,起身同声问:“我大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