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安接过那份奏折,快速浏览了一遍,随后双手将奏折放回御案上,沉声说道:“诚如袁督师所言,大明在国初控制奴儿干地区,一是沿几条大江设立卫所,派遣卫所军与当地部族共同管理地方;二是内官亦失哈先后十一次巡视奴儿干,都是乘船从松花江东下,直抵苦夷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如今的辽东省地域广阔,若沿用国初的管理办法,百年之后,辽东难免重蹈覆辙,脱离大明控制。
因此,建立一支辽东水师势在必行。一来可维护大明在辽东的统治,二来可保障辽东沿海的海上安全和渔业资源。袁督师久在辽东,他的建议确实具有一定的实操性。”
法安大师对袁崇焕的能力颇为认可,而张蔷也看出了袁崇焕的心思。后金灭亡,奴儿干回归大明,辽东镇失去了大明第一边镇的地位,袁崇焕这位辽东督师眼看就要失业。
他写这封奏折,一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战略眼光,二是想谋一份新职务。
张蔷正在深思,法安大师又开口道:“贫僧虽未亲自去过苦夷岛,但辽东的隐卫统领曾奉命派人考察过。辽东鲸海中确实如太后所说,有大量的鱼类。苦夷岛上的苦夷族人用独木舟和渔叉捕鱼,一个夏天就能获取全年的食物。”
大明的官方文件中,将北至苦夷岛、南至朝鲜东海岸的海域称为“鲸海”。
这一海域因日本暖流(黑潮)与千岛寒流(亲潮)交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水域,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进而吸引了大量鱼群聚集。
后世的北海道渔场是世界四大顶级渔场之一,大明的海中洲因处于黑潮流经的海域,如今也成了大明最大的渔场。
张蔷对鲸海中的鲑鱼、太平洋鲱鱼、秋刀鱼、沙丁鱼等海产垂涎不已。即便没有袁崇焕的这份奏折,她也早有组建水师、护卫捕鱼船队的打算。
“大师觉得,袁崇焕能担负起组建辽东水师的重任吗?”张蔷问道。
法安大师沉思片刻,答道:“贫僧认为,组建辽东水师,毛文龙比袁崇焕更合适。”
“哦?大师何出此言?”张蔷挑眉问道。
法安解释道:“首先,毛文龙手下有一支东江水师,虽然战船简陋,官兵良莠不齐,但总算有一些基础,比袁崇焕从零开始强得多。”
张蔷却毫不客气地说道:“毛文龙喜欢收干儿子、干孙子,企图将朝廷的军队变成他自己的毛家军。本宫如何放心将辽东水师交给他?”
这也是辽东收复后,张蔷没有任命毛文龙为辽东都指挥使的原因。
法安大师提议道:“大明以文制武,文可用袁崇焕,武可用毛文龙。如此折中,或许可行。”
张蔷心中却有些担忧。让袁崇焕管毛文龙?这对冤家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说不准哪一天,袁崇焕就会矫旨砍了毛文龙,而朝廷又因此斩了袁崇焕。
法安大师虽不知原本的历史时空,但他的建议确实中肯。
随后几天,张蔷召集了内阁和六部官员,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组建鲸海水师的计划。
辽东水师的管辖范围包括辽东省的几条大江大河和鲸海海域,鲸海水师的驻地设在喜乐温河卫,张蔷赐名为“海参崴”。
袁崇焕如愿以偿,调任辽东水师提督,而毛文龙则被任命为鲸海水师总兵。
鲸海水师副总兵黄龙,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此人在毛文龙被杀后被任命为东江镇总兵,曾率军在旅顺口抵抗后金,最终在激战中牺牲。
他在此时的东江镇众将中表现并不如李九成、陈其时、尚可喜等人耀眼,却是实实在在为大明战死的英雄。
张蔷任命他为副总兵,并非因为他能力出众,而是为了向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致敬。
此外,张蔷还特别提名调前登莱水师都督同知沈有容的两位公子进入辽东水师任职。沈寿岳被任命为鲸海水师都督佥事,沈寿崇则被任命为水师参将。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沈有容是继戚继光、俞大猷之后,明军重要的水师将官,一生从军四十年,朝鲜抗倭、辽东抗金、三入台湾,歼倭寇,驱逐荷兰人,战功赫赫。
他的两个儿子沈寿岳和沈寿崇自幼跟随父亲,熟悉水师的管理流程。沈寿岳因支持郑成功、张煌言抗清被处死,沈寿崇则在与李自成起义军的战斗中战死。
张蔷深知,煌煌华夏几千年,有多少英雄默默躺在历史的尘埃里。她来了,更要给他们发光发热的机会。
然而,太后的这一任命却引发了朝中的争议。沈寿岳虽已取得举人身份,但按例最高只能授七品知县,如何能破格担任正三品的都督佥事?
沈寿崇虽是京营千总,凭借此次征辽之功,也升不到参将之位。吏科给事中方士亮直接封驳了张蔷的中旨,要求太后走选官流程。
有人赞叹方士亮头铁,敢在京察之年封还太后的中旨,这是不想继续做官的节奏。也有人劝他:“方大人,您虽是老成谋国之言,但触怒太后,恐非明智之举啊。”
方士亮面色坚定,毫不动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职责所在,岂能因私废公?况且,选官制度乃国之根本,岂可轻易破坏?”
消息传入慈宁宫,张蔷虽心中不悦,却也不能将他怎么样。经阿宝探查,方士亮此人并不结党,也未贪污,上这封折子更多的是为了博眼球,想引起太后的关注。
也有人暗中猜测,沈寿崇就算了,毕竟在京营,又是武进士,太后知道他,还情有可原。
但沈寿岳,一个宣城的举人,为何引来太后的关注?
官场上那个传言,再次被人提起,传说,太后有一支神秘的隐卫,比锦衣卫还神秘,人员分布在两京十三省,不,现在是十四省,三教九流都有人,日夜影视着官员和豪绅们的一举一动……
最后,经内阁和顾问小组讨论,命沈有容子沈寿崇袭其职,调为鲸海水师参将,正三品。沈寿岳为提督府正六品经历。
算是全了太后的面子,维护了给事中的封驳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