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姥爷临走前,我曾答应过他要好好地看着你,可惜世事无常,如今不得不把你撇下了……”
“你也不必难过,死而不亡者为寿。善者魂神常存,恶者死而更殃。你我皆在这天地自然的循环之中,于我而言,西南一行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回归本真罢了。”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心境,刘道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目光中满是期许与信任,仿佛在传递着某种超越言语的力量。
而望着他那坚定且坦然的面容,我心中感慨万千。
我知道,在燕京的这场谈话很可能是跟他的最后一次交流了,虽然很不舍,但自己只能接受这个事实。
朝闻道,夕死可矣。
以前的我,总觉得这话是句空洞的口号,是古人不切实际且虚无缥缈的高调说辞。
可直到此时此刻,看着刘道长为了坚守和践行自己的道,而毅然决然做出的决定,我才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在刘道长面前,我真的是个囿于世俗的俗人。
而且我必须要承认,刘道长对我是有救命之恩的。
姥爷去世后的这两年里,我一个人只身来到东海开算命馆,走阴阳。
虽然表面上看,一切顺遂,我也从来没跟大家抱怨过。
可外人的冷眼,职业所受到的歧视、客户的刁难等等等等……其中的辛酸,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当然这些我自己完全能扛过去,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当遇到玄学上的难题以及走阴阳遇到危险时,在姥爷离开后,我只能请刘道长帮忙答疑解惑了。
也正因为此,在我心里,刘道长和姥爷一样,不光是受人尊敬的长辈,更像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灯塔,无论风雨飘摇,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
只可惜,从今往后,我再也没有可以仰仗的人了。
一想到此,我不禁潸然泪下……
……
……
当天深夜,大概十点多,随着一些穿着行政夹克的人来到了天文台,刘道长起身,缓缓的走出了屋子。
我站在天文台观测站的大院门口,目送邵观易陪着他上了一辆高级黑色轿车。
在离开前,刘道长特意把我叫过去,把保管好“?霳珠”的事再次嘱咐了一遍。
随后车子缓缓发动,最终消失在了无尽的黑夜中。
望着渐渐变小的光束,这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被这个世界抛弃,整个人失魂落魄地呆立在原地。
直到一阵寒风吹来,才如梦初醒……
我是第二天一大早带着?霳珠回的东海。
昨晚在燕京的时候,我把安葬石根生的事情跟邵观易说了下,邵观易则立刻帮我联系了湘阴县民政部门的同事。
因此在我回到东海后,湘阴县当地的工作人员已经连夜赶路来到了草木道观,成功将骨灰带了回去,并安葬在当地的公墓陵园中。
而我,则又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活。
倒是我的好搭档骆紫嫣,她没像我一样安逸,反而在昨天回国后立刻回了四川老家。
骆紫嫣是四川人,虽然父母都已经离世,地震对她也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情感伤害。
但作为一名在外漂泊的川妹子,地震发生后,她还是决定力所能及的为自己家乡做点实事,于是在回国后,便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震救灾当中。
在跟她打电话的时候,我曾把刘道长的事情告诉了她。
骆紫嫣在惋惜之余,同样也对刘道长舍身取道的做法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我觉得骆紫嫣的一句话说的很对:
“咱们这行,不就讲究个顺应天理,看透这世间的起起落落嘛……”
是啊。
如果一个算命先生,连自己都无法坦然面对生活的无常,又怎能为他人指点迷津?
就像我,以前只专注于术的高低,而忽略了道的修养。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即便自己的奇门再厉害,算的再准,若不能以道的智慧去引导度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舍本逐末、背道而驰的悲哀呢……
当然骆紫嫣跟我一样,都很好奇刘道长打算用的阵法。
可惜那日在燕京天文台交流时,我曾问过这个问题,但刘道长并没有跟我说明。
准确的说,他是不想让我知道太多。
而接下来的这些天,我也曾多方面打听刘道长在西南的消息,特别是陪同刘道长一起去西南的邵观易。
可惜邵观易嘴很严,没有跟我透露半点。
直到十天后,随着邵观易的归来,我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邵观易此次来东海,主要是遵循刘道长的遗愿,前往草木道观处理一些内部事宜。
他正好顺道来了一趟我的算命馆,通过交谈,我终于知道了前些时日刘道长在西南当地做了什么。
原来,他在出发前,联系了五湖四海的一些修道朋友一起,在震源附近搞了一场名为“九宸归藏周天大醮”的仪式。
“与其说这是个仪式,倒不如说是一种从来没见过的阵法。”
邵观易跟我说道。
他语气中充满了悲伤,同时也夹带着一丝闻所未闻的惊讶。
不过至于这个阵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邵观易也不知道。
因为在布阵之前,刘道长就令人将深山封锁,除了包括刘道长本人在内的参与人员外,其余人一律不得靠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七天。
直到七天后的中午,随着天降异象,一场暴雨降下,这个阵法才终于结束。
而等邵观易带人来到现场时,刘道长等人已经驾鹤西去。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怪事。当我们准备收殓遗体的时候,大雨过后的山中突然发生了火灾。”
“大火冲天,有五米多高,从子时开始,一直烧到黎明破晓时分。好在火情只在那一块区域,并没有蔓延,等火熄灭后,里面的一切都已经化成了灰烬……”
邵观易如是说。
我听后不禁愕然,脑海中更是浮现出各种猜测。
常言道,水火无情。
可根据邵观易的描述,我觉得《周易》里面的一句话更符合这种情况,即:
水火既济。
对此,邵观易通过请教一些高道,给出了更准确的答案。
《天机玉格》有载:
“黄道得正则九宫合气,北斗回枢而天街复明。故赤熛怒降南离火,玄冥敕行北坎霖,此谓水火炼度,一炁归藏之相。”
或许,正是因为刘道长的那个阵法发挥了作用,修正了黄道气脉,所以才会产生的这种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