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长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
如果不是听他这么一说,我根本不会想到地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岂止生命财产损失那么简单。
当然,我也很好奇刘道长刚才反复强调的阴阳失衡的后果是什么?
对此。
刘道长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解释:
1.从天地角度看:
“天地是什么?”
“用《太平经》中的话来说,天地乃一阴一阳,各出半力,合为一,乃成道。”
“也就是说,这个天地就是道。”
“记得之前你从神农架森林回来的时候,曾经去草木道观找过我。当时在云涛亭内,我曾与你说过,何为道?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矩。”
“可一旦这个规矩被打破,也就是阴阳失衡,则天无以清将恐裂。换言之,这个天地之道就会出现瑕疵,自然万物的运行就会出问题。”
“《云笈七签》中云,阴胜则九幽门开,阳亢则罗酆山现。《周易参同契》里也说,阴阳错序,灾变丛生。”
“简单来讲,阴阳失衡会导致寰宇天灾地劫频发,为鬼怪提供了滋生和肆虐的环境。”
“这个灾,或许是赤地千里、万物焦枯的大旱,或许是肆水泛滥、生灵涂炭的洪涝,又或许是阴邪蔽天、鬼蜮横行的疠疫。”
2.从国运角度看:
“《撼龙经》中有云,气泄则龙死,脉断则国亡。一旦阴阳失衡,则地气外泄,九州之内,尽是衰败。”
“阴气过盛,对九州而言最直观的体现是厥罚常寒,生气黯然,山川反覆,天地倾摇。”
“这次西南地震,导致黄道气脉断流,地气溃散,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于天地之道,于我们的九州国运,都是影响巨大的,严重一点的话,甚至会影响未来十五年的国运。”
“至于为何是十五年,这是因为根据三元九运来看,从2004年到2023年,也就是甲申年至癸卯年这二十年,为下元八运。而今年是08年,余下刚好还剩15年。”
“不过换个角度想,祸兮福之所倚,如果能处理好此事,那么在下元八运余下的这些年,我们的运势可能会进入到青龙汲水的旺势风水大局中。”
“所谓青龙汲水,即阴阳交泰,太乙升运,这是我们常说的古九州之土与黄道气脉融汇后,自然形成的一个周天风水大局。”
“并不是只有阴宅阳宅讲风水的,我们的州府国家,也有对应的天象和风水,其关键信息就隐藏在黄道之内,这便是所谓的风水大局。”
3.从个人命运角度看:
“另外,除了天地之道和国运,人作为天地间的一部分,同样受阴阳平衡的影响。”
“《黄帝内经》讲,阴阳失调,疾乃生焉。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然而当阴阳失调,这个平衡被打破后,阴气过盛,寒邪就会入侵人体,到时于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可能出现疠疫。”
……
……
关于阴阳失衡的后果,刘道长对我也算是授业解惑,和盘托出。
我静静听完刘道长的讲述,心中犹如掀起惊涛骇浪。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跟刘道长对话,我总是能开阔视野,学到新东西。
甚至他说的一些知识,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范畴,就连姥爷生前也没有说过。
另外除了关于阴阳失衡的后果,我更想知道接下来刘道长要做的事情。
邵观易刚才让我劝刘道长别太冲动,这话听上去有点蹊跷,让我不禁揣测其中深意。
“难道刘道长接下来打算做的事,会面临极大风险?”
我看向刘道长,心里面满是好奇。
之后我问刘道长:“您刚才说打算去西南办一场超度法会,难道邵观易让我劝的就是这事儿?这个超度法会有什么危险吗?”
“小陈啊,你有所不知,这次刘道长的超度法会可不是简单的斋醮诵经那么简单,而是要搭上性命的阵法!”
没等刘道长回答我,旁边的邵观易立刻把话接了过去。
我闻言一怔。
不等我追问什么阵法会搭上性命,刘道长主动解释了起来:
“常言道,人活九十九,终要跟阎王讨杯酒。作为一名悟道修真之人,我悟道的是自然之真,修得是天地济世之道。如今众生有难,劫数临头,我不能坐视不管。”
“可是……”
“老子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之所以长久,正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所以才得以长久存在。”
没等我再说什么,刘道长立刻打断了我:
“《冲虚经》有言,生者,理之必终者也。当年列御寇乘风而行,不也说过‘虚舟无系,方得自在’么?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我既入道门,便将此奉为终身准则。”
“那您打算怎么做?我能做点什么?”
“今夜子时,我便会动身前往西南,这个暂时交给你保管。”
说着,刘道长便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盒子。
“?霳珠?”
我打开一看,发现里面的东西竟然是这东西。
“我走后,你要把这东西保管好,明年惊蛰以后,至春分之前,自然会有人找你要。”
“是谁?”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你直接给了便是。”
“好吧……”
虽然眼下我心中满是疑惑,也对刘道长舍生取义的打算感到惋惜,但看着他那超脱泰然的神情,我没再多问什么。
因为我很清楚,像刘道长这种超凡脱俗之人,一旦做出了决定,是不可能更改的。
毕竟他是个道士,是个修道之人。
而我只是个俗人,一个靠算命和走阴阳为生的先生。
他的一些打算,像我这种常人是无法明白的。
就像“蜩”与“学鸠”始终无法理解鲲鹏徙于南冥的志向一样,我这个俗人同样也无法理解刘道长修身处世的境界。
对刘道长来说,或许只有真正践行“道”的信念,才能让他内心坦然,才能在这无常的世间,找到与天地共生、与自然和谐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