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上万亩的春苞米,在上万人的努力下,仅仅三日,就全部收割完成了。
唐家村村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也堆满了,一堆堆的苞米棒子。
不过在大家高兴的同时,也有烦恼的,比如今年的苞米确实多,咋晾晒却成了问题。
还是沈知秋教大家在院子里搭架子,在把棒子码放在架子上,
用沈知秋的话说:“不下雨不下雪的,这样放着晾晒就行,如果下雨下雪在用油布或者塑料布盖一下。
等明年春天,晾干了在集体脱粒,反正他们有苞米脱粒机。”
听他这么说了,村民们就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不担心苞米受潮了。
但九族众人听到这句话,余光总有意无意的偷瞄沈呦呦,心里好不好在想:
“那脱粒机,还是去年他们家呦呦研究的呢。”
沈呦呦被扫描,却没有什么不自在的,主要是都习惯了,
那内心啊,强大无比!
不过之前她做的是手动的,倒是可以在改进一下,整成水利的,兴许用着更省力气!
至于最后总结出来的产量,让魏大人,贺县令,以及那几位农官,都心花怒放。
毕竟往年苞米的产量,在一亩地大概五六百斤左右,也就是大概五石,上等田大概能到六石到七石之间。
可沈知秋这套种植法,不但没有造成苞米的减产,还让仅仅只计算苞米的产量,就达到了产量翻倍的效果。
因为根据他们收割唐家村所有的苞米记录。
最普通的田地,苞米的产量,竟然在一千斤到一千二百斤左右。
上等田更是高达一千五百斤。
平均下来,竟然在一千二百斤左右,也就相当于亩产十石。
不是产量翻倍是什么?
而且,这还是仅仅计算了苞米的产量,还有套种的大豆呢。
正好,这几天天公作美,烈日高照,第一日收割的大豆,晾晒的也差不多了。
经过大家脱粒后称量,每亩地在苞米产量翻倍后,还能多收获二百斤到二百六十斤大豆。
要知道,县衙的记录,去年大豆产量收获的记录明明白白写着,
每亩地下等田平均收获大豆二百斤,中等田三百斤,上等田四百斤。
也就是说虽然大豆的收获,跟不上单种大豆,中等田以及上等田的产量。
但这样套种的方式,每亩地相当于苞米产量翻倍的同时,更是多收获一亩下等田的大豆。
所以魏大人超级大方,带着人回去的时候,又给沈知秋放了几天假。
要知道现在,沈知秋在老魏眼中,这哪里是下属啊,纯粹就是金疙瘩,还是闪闪发亮的那种。
而沈知秋本人呢,既来之则安之,你给放假,咱就受着。
因为接下来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将这些苞米杆,大豆杆,一部分做青储饲料,一部分沤肥。
这些虽然也有沈麻子等人给看着,但他还是要指导一下的。
因此,即便是魏大人他们走了,其他村的好些村民也没都全回去,
虽然大部分人都回去忙着自己家的粮食抢收了,但也都留下了一个人手,跟着沈知秋他们学习沤肥。
不但如此,这些村民能被留下的,那绝对是一家子中,心眼儿最多的那个。
别说沤肥了,就是沈知秋让沈麻子带着大家做青储饲料的时候,他们也学了。
即便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牲口,但在他们心里,谁还没有一个给家里买牲口的梦呢?
先学会了,万一以后真买了牲口,那不就用上了吗?
因此,虽然作坊大部分已经复工了,
但唐家村的田间地头,还是人欢马叫,很是热闹的样子。
有用平板车推着一车车秸秆的,也有用手推车推的,
甚至还有用扁他挑着的。
当然,也有牲口车拉的,反正各有各的办法。
但也别认为,只是沤肥和青储饲料。
因为沈知秋这人,看不得地里荒着,这不他预备带着村民们种冬小麦。
不过因为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种子性能,他事先对着村民们言明了。
“这次就是实验,我计算这是这个月下旬种上冬小麦,差不多六月能收获,之后接着种苞米和大豆套种,大概在十月份能收获。
但具体能不能成功,会不会影响明年的耕种,我也不知道,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想跟着学的,拿出家里两三亩地跟着学就行,
其他的地还是先空余出来,明年继续种春苞米和大豆套种。
也不是吓唬你们,主要我心里也没底,所以我们家这么多地,我只打算用五十亩做实验。”
虽然这种模式上辈子可以,可那时候的种子和现在的种子肯定是有区别的,在加上这里毕竟是平行世界,
保险起见,沈知秋哪怕晚一年,也不想让百姓们跟着没头没脑的就是干。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虽然他自己没啥信心,但不管是唐家村的,还是周边几个来跟着学沤肥的村子里的村民们,对他都相当有信心。
即便他明明白白说了自己是做实验,但基本上所有人都打算拿出二三亩地跟着他干。
这整的他都有点受宠若惊。
所以,田间地头,就有多了耕地,打坷垃,拾玉米根疙瘩的人群。
不过说到要耕地,那就少不了老牛的身影,虽然他们也有自行车耕地工具,但全村就有一百把,
为了赶时间,老牛和曲辕犁也被拉出来了。
俗话说:老牛上套屎尿多!
可能是上了红薯,苞米渣等大料的缘故,
因为淀粉作坊日日做淀粉,那些剩下的渣渣,就晒干了做饲料了。
一般的时候是用来喂鸡鸭鹅的,这两日老牛要出力气,就也给他们改善改善伙食。
因此等牛们准备就绪,壮劳力们扶着犁把,开始了耕耘,
牛们“呼哧呼哧”向前冲,犁过翻起的新鲜泥土,立时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一块地犁完了,地若不湿,接着便耙了。
耙地是极讲究的技术活,那是使唤牲口的老把式来操作的。
几匹骡马牲口套在一起,齐心协力拉着耙,
人立在上面,一手拽耙绳,一手拿鞭子,
嘴里“喔育得”地呼喊着,
或横耙或斜耙,耙底下的玉米根疙瘩玉米缨多了,
壮劳力们前脚踩着前耙衬,后脚稍稍抬起,一提后耙衬,这些东西就丢下了。
若要留作种春地,再用平耙压平整。
耙地的时候,地里的坷垃多了,村民们就用打坷垃的农具,把坷垃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