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张家,晏书先往老太太那里去了。

听说秋菊代表韩家送了四袋米粮,林老太太很是高兴,“秋菊这孩子不错,果然是梁夫人一手教导出来的。东西虽不多,可这情分咱们要记在心里,日后可要多谢谢她们。”

“孙媳记在心里了。”

稍后,晏书又提及想要在家中办个小学堂的事情,“老太太,如今族学还没恢复,我想着不如在家里办个小学堂,让孩子们有地方读书。”

“可这教书先生去哪里找呢?”

晏书忙道:“举贤不避亲,我家小弟正经举人出身,教导家铭少爷,给磊儿和小木头启蒙倒也合适,您看?”

林老太太笑呵呵的:“你家小弟当年在敷文书院读书时,功课也很不错,先生们都多有称赞。我是担心会不会影响他读书做学问?”

“读书的事情,小弟自己会安排好的,定然两不耽误。”

林老太太知道,晏书突然提到办小学堂的事情与早上秦氏态度有关,只是不点破罢了,“如此甚好,一会你去同秦氏说说这事。”

见老太太同意了,晏书当然是高兴的。

老太太又问了问家垚的情况,晏书也如实禀报了,“瘦了些,可精神尚好!”

老太太让李嬷嬷从她的私房里拿出一个小匣子,“这支老参你拿回去,送到药铺里切成片,每日里拿出两三片熬成参汤给家垚送去。”

晏书知道,这是去年族里一个晚辈送与老太太补身的,怎么好意思拿,忙推拒起来。

“家垚在外头忙的吃不好睡不好的,为的是百姓和朝廷。你拿去吧,熬了给他补身,这样才能好好办事。若是你觉的不好意思,等天下太平时,你送我几支比这品相还好的给我!”

晏书忙收下了。

回到院子里,晏书让秋叶将老参收好,方才施施然往秦氏院里去了。

听说要在家里办小学堂,秦氏当然是举双手赞成,“江氏,到时候就要有劳江举人了。小学堂里的笔墨纸砚什么的,你都不用操心了,我让张嬷嬷去办。”

见秦氏兴奋的模样,晏书知道这事情是办对了。

两日后,家垚匆匆回到家里,好几日未换洗,这身上都要臭了。

晏书见他回来,忙让厨下烧了热水,准备亲自伺候家垚洗漱。

“丁香,你去老太太屋里禀报一下,就说大少爷家来了,等洗漱后再去给她老人家请安,请他老人家放心。”

丁香得了晏书的吩咐,忙往林老太太院里禀报去了。

家垚道:“前面忙了许久,衙门里的人都有些受不住了。知府大人特地给大家放了假,让大家轮休一日。今日我在家歇一歇,明日又要忙活了。”

晏书一边帮他疏通长发,一边问道:“怎的这么忙碌?是又要有什么事情了?”

“明日,各县的官粮和稻种陆陆续续送来了,我还得带人去清点,后日一早就要开始发放。

今日知府大人拍板了,壮年男子发一斗碌米,其他的是半斗碌米。到时候府兵还要前去维持秩序,免得发生哄抢,若出了事情就不得了了。稻种则是送到乡里,每亩给一斤稻种让农户播种。”

晏书奇道:“那你们怎么知晓哪些人领过了,哪些人没有领过?”

“有户籍登记,到时候让他们签字画押。”

“可是你们能将每个人都记得?那些从外头流落到临安的百姓该如何?岂不是要引发矛盾?”

家垚被晏书这么一问,反倒被问住了:“这些我们还没有考虑到?那你说该怎么办?”

不怪家垚被问住,他自小过的是富裕生活,打交道的也多是有头脸的人,对普通百姓如何过活的并不十分清楚。

“各街市都有坊主,让坊主帮着登记,这样也免得有人钻空子多拿多占。外头来的百姓,若是愿意帮着你们做事,你们也可以发些碌米给他们果腹。”

家垚叹道:“这次金军来袭,城中百姓死伤过万,不幸被掳走的百姓也有成千上万人;现在陆陆续回到城中的百姓仅是原来的六成,确实也需要人帮着做事。”

晏书又问道:“那稻种之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家垚是个聪明的,“就请里长们帮着分发登记,监督农户们播种。等收了粮食,让那些领取稻种的农户分三年偿还。你看如何?”

晏书赞道:“如此甚好!这样也能避免乡里间的懒汉将稻种当做粮食给吃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通好发,晏书就帮着家垚洗头,擦背,修面~

洗漱好了后,除了瘦了些,黑了些,家垚又变成了那个风度翩翩的俏郎君了。

晏书陪着他去见老太太,老太太忙“乖孙乖孙”的叫着。

“瘦了!晏书,一会让大家都来我屋里吃午膳。正好,昨日韩府送了两只活蹦乱跳的野山鸡来,一只炖汤喝,一只做成炙鸡让大家尝尝鲜,重要的是给我家乖孙好好补补。”老太太看着家垚是满脸的心疼。

家垚忙哄着:“还是祖母疼我。”

此时,小学堂里放了学,书杰等人听闻家垚回来去了老太太院里,也都赶了过去。

磊儿仔细观察了片刻,方才扑到家垚怀里喊着:“父亲!您回来啦!”

家铭和小木头都规规矩矩的给他请了安,书杰也给姐夫行了礼。

老太太眼见大家都整整齐齐的,很是欣慰。可转念想到还在外奔波的儿子,心里又担忧起来。

“前几日你父亲托人带信回来说,他还在南边筹措米粮,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家垚忙宽慰起来:“父亲代表族里去南边筹措米粮是为了解决城中数百万百姓的吃饭问题,行的是善举,佛祖会保佑的。母亲不用担心!”

听了孙子的话,林老太太心情好了许多。

“今日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家里各院落整理的差不多了,就等过些日子请匠人回来修缮。如今衙门口缺人手,你让小吴管事多带两个小厮过去帮你办事,也让他们长长见识。”

家垚忙起身:“谢祖母!”

吃罢午膳,家垚又细细的将明后日清点米粮和如何发放的细节好好的想了想,将细节等写了下来,晏书又给他提了些建议,最后形成了详细的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