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从小欢喜走出去的大导演 > 第693章 甲方乙方反向砍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项目的名称暂时还未确定,只是用刘德华在98年发行的专辑《笨小孩》来代替。

不过项目的制作成本与宣发费用倒是提前一步列出来了,总成本高出天际,竟然能达到《流浪地球》一半,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而其中更让陈锦年接受不了的,则是超高占比的宣发费用。

目前院线市场市场中,除去极少数的噱头片,一部电影的宣发费用,大概是其制作成本的15%到30%,而部分特殊的电影公司,比如能在全球市场收割票房的迪士尼,其漫威超英片的宣发占比可以到达60%到70%。

这种极其夸张的宣发占比陈锦年还能理解的,毕竟是超高投入的视效大作,宣传不到位没办法在全球轰下超高票房。

但一部现实题材的剧情片,至于在宣发上投入这么多吗?

制作成本一亿多,宣发成本一亿多,宣发成本和制作成本的预算几乎是持平的,如果在考虑到后期的各种隐形支出,陈锦年感觉这部电影的实际成本达到四亿并不是难事。

四亿的天价成本,他只是想想就头疼。

宋主任从秘书手里接过项目书,看到陈锦年给出的预算范围时,脸色变得极其纠结。

“这——,陈先生,要不您再考虑考虑,给出项目预算确实是太低了,一刀砍掉了一半多,这——这我没法交代啊。”

“嫌少?”陈锦年不可置信的反问道:“就这种题材,总成本超过一亿就已经是犯罪了,我把上限拉到1.5亿,已经是破天荒了,就这种预算案如果是我公司的人做出来的,他现在已经滚蛋了。”

两人的对话直接让万梓宁更加迷茫。

刚坐下的时候,她怀疑陈锦年是项目的投资方,等对方开始讲解剧本内容后,她认为陈锦年是承接项目的制作方。

可现在,她已经彻底凌乱了,到底谁是甲方谁是乙方啊,怎么价格是陈锦年自己往下还价啊。

“可成本着实是太低了,与我们前期研讨会上的规划差距巨大。”

宋主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在沟通之前,他预想过各种可能性,但唯独没想到过陈锦年会将矛头对准项目预算。

“你们期望票房是多少?”陈锦年问道。

“其实我们筹备项目时,更在意的展现出我们属于时代的精神,回忆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过往,深圳,作为这次变革中最亮眼的名片,我们希望用一部电影,来能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这座城市里留下的……”

“等会儿等会儿。”陈锦年赶忙叫停,他丝毫怀疑宋主任有能力给他上一节时政课。

但他今天不是来听课的,他是要切实核定问题的,空话绕一万遍也没法多卖出一张电影票。

“宋主任,咱们现在是在商讨商业项目,还是涉及上亿的项目,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对话能更加直接了当一些,您能不能明确的告诉我,贵单位对该项目的期望票房是不是在二十亿以上。”

陈锦年这种刺刀见红的提问方式,让习惯说话留余地的宋主任很不适应,足足在思索了十几秒后,宋主任才再次开口。

“我们的确对票房抱有很大的期待,也期望票房能越多越好。”

没有承认,没有否则,不过在陈锦年耳朵里,已经算是很明确的表态了。

他点点头,“我大概能理解项目预算为什么会做的这么高了,不过有句扫兴的话我不得不提前讲,不可能,在这部电影上,我看不少大爆的潜质。”

“你们得明白,即使如今的院线市场不缺几十亿票房的电影,但其实是一亿一个坎,其中最难的是两个大关,一亿大关和十亿大关,票房破一亿,说明电影的商业性上基本合格,票房破十亿,证明演员和导演有吸引大部分观众进影院的能力,当然,有这种能力的人很少,于是大家就引入互联网公司的那套数据算法,搞出流量明星这条捷径。”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有效果,就和西地那非一样,一片就管用,后来天天嗑药把身体磕坏了,只能两片三片四片吃,再往后加大剂量也没用力,便双管齐下,用老带新的模式无差别覆盖所有观众群体。”

陈锦年讲到这里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司机已经会心一笑,而没经验的小白则是东张西望,想从其他人嘴里问问“西地那非”是什么东西。

杜悦琳歪头看向万梓宁绯红的脸颊,想要小声询问,可联想起对方在公司的形象,她又将到嘴巴的话咽了回去。

陈锦年看到有几个人的嘴角绷不住了,也就不再继续开玩笑。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是,电影票房没有你们想的那么简单,不是舍得砸钱舍得宣发就可以拿下高票房,还要分题材分故事分团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以目前的这部规划中的电影来看,在各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取得大几亿的票房轻轻松松,如果档期选的好,破十亿也不是难事,但要破二十亿,绝无可能,不论是噱头还是内容,都撑不起这么大的体量。”

“我们在筹备过程中也联系过行业内的其他影视公司,并且也已经和部分公司确定了合作的意向,包括宁昊老师的坏猴子影业,也对该项目展现出极大的兴趣。”

万梓宁听到宋主任的这番话,迷茫的感觉总算是云消雾散。

回来了,都回来了,这才是甲方正常的语气,因为第三方来给乙方施加,接着就是砍价,哎?不对,陈锦年已经砍完价了,难道是施压涨价?什么鬼?

万梓宁的心中百转千回,但陈锦年却只想笑,他在圈内熟悉的导演不多,但宁昊恰好是其中之一。

“我和昊哥刚在十月底参加了一场行业研讨会,他现在是啥来着,好像是副主席吧,应该挺忙的,再加上明年二月份的电影,我感觉他短时间内不会执导电影了,剩下的数得着的也就是牧业哥了吧,不过他现在好像接了华夏影业的项目,正忙着写本子。”

陈锦年拒绝傅总以后,文牧业作为青年导演里的新星,自然而然的进入《我和我的》项目筹备中。

“嗯,宁昊老师确实没有时间,不过他有意向担任电影的监制。”

“那是昊哥不知道我是电影导演吧,如果他知道,绝对不会有这个念头的。”

陈锦年露出自信的微笑。

国内的剧组究竟是导演、监制还是制片说了算,其实很看人。

正常情况下以导演为主,但不代表制片人和监制没有权力,某种代表资方的制片人,甚至可以左右导演的决定或者更换导演。

不过在陈锦年接手的项目中,则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制片也好,监制也罢,只是替陈锦年干活的。

“好了,咱们还是聊回正题吧,我给出三点意见,第一点,投资预算过高,必须砍一半保证项目盈利,第二,如果预算不变,我的公司不会参与投资,仅仅是单纯的雇佣关系,第三,不论我要不要投资,我拥有项目的绝对主导权和最终剪辑权,主要演员必须由我拍板决定,项目中允许出现第二个声音。”

“这——”宋主任脸上有些难看,“是不是有些太苛刻了,即使我们能同意,其他的投资方也不会同意。”

“报上我的名字,他们知道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