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07章 条法俱在刑戮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严世蕃和朱载坖向赵文华询问此事的时候,赵文华就知道朱载坖想要干什么了。

这些囤户确实可恶,他们利用权势,囤积大批的盐引,低买高卖,获取巨额利润,使得盐法大坏,如果不加以处理的话,大明的盐政恐怕维持不了多久就要崩溃了。

朱载坖现在要整顿九边,加强军储,盐引是重要的抓手,朱载坖不可能允许盐政继续瘫痪下去,所以整理盐政,打击囤户就成为了现在朝廷的紧要之事,从朱载坖最近密集召见有理财之能和熟悉盐法的臣子来看,朝廷上下都很清楚,朱载坖已经要对盐政动手了。

这点赵文华也是早有耳闻,但是赵文华没有想到,朱载坖会选定自己去办理此事,当然主要是自己的干兄弟严世蕃的鼎力推荐。

朱载坖听了赵文华的话之后,对他说道:“元质,你也是朝廷的老臣了,更是精于刑名的臣子,你说这些囤户该不该严加诛戮啊?”

赵文华当然知道朱载坖的意思,现在朱载坖需要赵文华表态了,愿不愿意当朱载坖的刀,当,当然是危险重重,这帮囤户哪里是那么好对付的,不当,赵文华明白,自己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得到朱载坖的信任和重用了。

赵文华略一思考就对朱载坖说道:“陛下,臣以为这班蠡虫,不可不严加诛戮!”

有了赵文华的回答,朱载坖大为高兴,他起身对严世蕃和赵文华说道:“二位所言,甚合朕意,若不铲除这班蠡虫,国家永不能收回盐利也!”

朱载坖随即下旨,升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赵文华为刑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视两淮、长芦、浙江、河东等盐场,代天巡狩,查察不法,锦衣卫指挥使掌北镇抚司事陆绎为副使,协同巡察盐政。

朱载坖的诏书一下,科道就沸腾了,他们纷纷上疏,认为赵文华人品卑劣,素无良行,朱载坖任用他去巡视盐政,必然会贪赃枉法,请求朱载坖更易人选,对此朱载坖的回复就是一律留中不发,同时厂卫在京师逮捕了几名和囤户们过从甚密的言官和六部司官,随即朱载坖就令厂卫发布他们的罪证,予以从严处罚。

朱载坖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这次要坚决整理盐政,恢复开中,而左都御史葛守礼、户部尚书马森联名向朱载坖上疏,请求朱载坖下诏禁止奏讨。

朱载坖认为葛守礼和马森的上疏确实是切中时弊,本来宗藩、勋臣、大臣请求皇帝恩赐的事例司空见惯,但像本朝这样各级官员、藩王、勋臣都频频奏讨土地、盐引等情形却是少见,尤其是宗藩的勋臣们。

本来各地的诸王、勋戚都拥有大量 的庄田。这些庄田土地的来源除钦赐外,还有奏讨,即指某处田土为荒闲地, 具奏请乞,据为己有。实际上就是假借皇帝的名义去霸占百姓的田地。

除了土地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盐引,各级官员们和这些宗藩、勋臣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便纷纷奏讨盐引,从中牟利。从成化以后, 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计,导致盐法大坏,朝廷纲纪不存,边储空虚。

此外还有内廷太监们,他们擅做威福,盗取、伪造盐引,更是令人发指,成化朝的大太监梁芳,前后请两淮存积余盐不下数十万引,致使商引壅滞不行,边储日匮,弘治朝也是如此,孝宗对于外戚、太监、藩王都十分优容,凡是他们奏讨田地、盐引,都无所不允,外戚张氏前后奏讨盐引以十万计,还有藩王等的奏讨,为了置办内廷所需物件,孝宗对于太监的奏讨也是基本予以同意。

弘治四年,为了置办龙袍,织造太监奏讨盐引两万,尚且不足,后来又增加两万,还是不够,孝宗干脆一次给织造太监两淮盐引五万引,前前后后竟给了这些太监们数十万引盐,盐法安得不坏?

所以葛守礼、马森请求朱载坖禁绝奏讨,朱载坖也积极响应了两位重臣的上疏,朱载坖随即颁布上谕:继今凡有求取、奏讨者,一切不许,着为令!

在这种情况下,赵文华领受朱载坖的上谕,出京巡察盐政,天下盐政,最重要的就是两淮,朱载坖此次要主要整顿的也就是两淮盐政,所以赵文华出京之后,随即赶往扬州,与已经在此地的陆绎汇合,准备办理案件。

而同时朱载坖任命原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王国光为户部左侍郎总理盐政,原两淮巡盐御史庞尚鹏升右佥都御史、协理盐政,在内阁次辅高拱的领导下,详议盐法诸条。

朱载坖交给王国光和庞尚鹏的第一件事就是核查天下盐场的产量、正盐、余盐到底有几何,只有摸清楚了盐场的产量,才能够决定朝廷盐政的进一步改革。

而随着朱载坖的各项任命发布,天下的盐商也都紧张起来了,朱载坖之前清丈田亩、整顿赋税,对地主、士绅,甚至是藩王们都加以惩处,甚至在东南杀得人头滚滚,现在朱载坖又将目光对准了盐商,这些盐商岂能不怕,赶紧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扬州是天下盐商的聚集之地,这里聚集了徽州、山陕、江浙等各大商帮,他们平日里自然是为了利益勾心斗角,但是现在面对朝廷的重压,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现在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怎么对付赵文华和陆绎,对于赵文华,盐商们的观感可不好,当年他担任浙直总督的时候,倚仗严嵩,在东南大肆索贿,这些富有的盐商当然是赵部堂的重点关照对象,他们或多或少的都给赵部堂进过贡。

眼下赵文华卷土重来,盐商们当然是极为反感的,不过不少盐商也认为,赵文华贪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贪财便能投其所好,只要他收了银子,便一切都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