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嫂、阿意交给我处理,保管弄得干干净净的。”
姜福把网里的小鱼倒进了木盆里,取了小刀,轻轻一划拉就把小鱼的肚肠挤了出来,再顺手刮一下鱼鳞,这样就收拾好了。
几个孩子堆在木盆周围,看着姜福在处理小鱼。
大墩跃跃欲试:“三叔, 让我试试。”
他旁边的二墩同样殷切地望着姜福。
有姜婆子在一旁看着,姜福自然不敢冒着挨骂的风险把小刀给两个男孩。
“这鱼很小,但腥气,我一个人来,省得那手几日都一股子鱼腥味散不掉。”
姜福赶几个孩子出去玩,可是都惦记着炸小鱼干,压根没人挪脚撒欢。
一会会功夫,木桶里已经堆了一层处理过的的小鱼干了。
厨房里,切成薄片的猪前腿肉已经腌好了,姜可意给每片肉都裹上一层米粉,又撒了一点水,让肉片、米粉更好黏连在一起,一片片码在陶盘中,摆好后又用筷子在肉上扎扎,这样上锅蒸时,热气能均匀渗透到肉的缝隙里。
姜可意把肉放到蒸屉时,胡氏把荷叶饼弄得差不多了。
荷叶饼和日常蒸馒头的发面一样,只不过要用擀面杖擀成长圆形,然后在面皮表面刷上一层薄油,中间对折,上锅蒸熟即可。
因为刷了油,蒸熟后对折的部分很好撕开,再塞上粉蒸肉。
暄软的荷叶饼,夹满粉糯的粉蒸肉,咬上一口,那叫一个香啊!
胡氏又敲了几个鸡蛋,再配上鲜嫩的韭菜,打算一会炒一盘子韭菜鸡蛋,这在农家真的算是顶顶好的菜了。
大墩闻着厨房的飘来的阵阵香气,不停吞咽口水。
太香了,不知道娘和大姐又在做什么好吃的。
每天能吃饱饭,能吃上肉,他真的觉得这就是大柱哥说的神仙日子。
姜福把处理好的小鱼干全部交给了胡氏,胡氏又用清水好好清洗了几遍,分成了两份。
“二婶,先把鱼腌上,等一会我炸完红芋,再炸鱼。”
蜜薯烧肉里面的蜜薯其实就是乡下人口中的红芋,又名红薯,是能填饱肚子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
因为相比稻子和小麦,红薯很高产,可以很大程度避免饥荒。
不过每家的田地都是有限,上好的田地一般不会拿来种红薯,荒地薄田会种上一些。
可是现如今的红薯品种还没有改良,吃太多的话,会烧心。
她原本没打算炸红薯,既然要炸小鱼干,红薯过一遍油,外面形成一层脆脆的壳,再和五花肉一起炖,吸饱了肉汤,炖得绵软,很是美味。
这会她先处理一块稍微偏肥的五花肉。
不像平日卤腊汁肉,肉不用切的十分规整,大小没有太多要求。
她用刀将五花肉切得方方正正,就像一块块麻将牌一般,这样做出来才能入味好吃,切好后腌制去腥。
红薯切滚刀状下油锅,炸到表面微黄就捞出来。
待油温降低了一点,姜可意又开始动手炸鱼干,复炸了两遍,连小鱼的骨头都炸到酥脆,趁热撒上刚刚磨好的椒盐。
姜可意自己没尝,不过用筷子夹了一条小鱼干:“来,张嘴,可柔尝尝,小心烫。”
门口扒拉的几小知哪里还能忍得住,一口气都围到了姜可意身边。
三墩踮着脚尖,拉着姜可意的衣角:“大姐,我也要尝尝。”
二墩倒是没说话,只见他不停地吞咽着口水。
至于大墩,他肚子明明还不太饿,可这会居然不争气得咕咕叫起来了:“还有我呢,大姐。”
“去洗手,谁洗不干净就别吃。”
一听姜可意这话,几个人争先恐后奔到院中洗手,生怕落后了鱼干被其他人吃光。
姜可意拿了个小碗夹了些鱼干出来,让他们几个端着出去吃。
胡氏祥装生气地对姜可意说道:“还没开饭呢,倒先填了他们的肚子。”
姜可意给胡氏嘴里又塞了一个小鱼干:“这是小零嘴,可不是饭菜。”
胡氏咬了一口,小鱼干炸得透透,连鱼骨头都是脆的,配上椒盐味,香得呀,她一个大人都恨不得把舌头都咬掉。
等她把嘴里的小鱼干咽下肚后,又砸吧砸吧嘴回味才开口说道:“哎呀,这小鱼干炸了后就是好吃呀,就是太费油了。”
“咱又不是天天吃,偶尔一顿而已,放宽心。”
俩人嘴上说着话,手里的话一点都没落下来。
姜可意起锅烧油,爆香了大葱、姜片、又倒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翻炒,然后加水没过五花肉,再放些酱油,和自己配好的香料包,慢慢炖煮。
胡氏把该炒的菜都炒得差不多了。
姜老头亲自去请姜文信和罗氏。
姜福则去请杨成、石大山张春娥夫妇,还有搬到隔壁的程应安。
在院子里面支了三个桌子,打算让大老爷们坐一桌,姜婆子、罗氏和家里的女人们坐一桌,姜芳和姜可意则带着几个小萝卜头坐一桌。
其实这个世道,别说请客了,就是平日吃饭,有的根本不让女人上桌吃饭。
女人辛辛苦苦做好饭食,伺候好男人吃饭,自己端个碗蹲在灶下吃。
有的才成婚的小媳妇在家里地位更低,甚至要等家里的男人、女性长辈吃完饭,才能混点涮锅水。
可在姜家,这些臭规矩通通不存在。
姜婆子不磋磨媳妇,不会厚此薄彼,说哪个多吃,哪个少吃。
从来都是一家子亲亲热热坐在一起吃饭的。
所以今日安排了三大桌。
这样一来家里的桌椅板凳不够,姜福去隔壁家又借了一些,有高有矮凑成了三桌。
姜文信和罗氏进门时,杨成和石大山他们已经到了,正和姜家人热热闹闹说着话。
“春娥真是的,咋不把孩子带过来。”
“那几个啊,天天围着我,好不容易今天我能躲会清闲,婶子就疼疼我,让我今日好好松快松快,可千万别提他们。”
罗氏心下赞许,石大山家这个媳妇啊,真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人情世故通得很。
有的人到别家去做客,恨不得把家里的狗都带上,去混一顿吃的。
老五家今日请他们夫妻俩,他们哪怕带上孩子,老五和白氏肯定不会说什么,可他们自觉啊,没有带着孩子来混饭。
想到这里,罗氏忍不住一阵气闷,自个家里那个没脸的,真真气死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