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光还未亮时,胡氏、姜安和姜福、大墩就出门赶去了县城。

等到公鸡打鸣的一声,姜可意这边也已收拾妥当了,按着昨晚姜安说的法子,很顺利地把青团运到了龙泉书院。

因书院今日放旬假并不上课,所以姜可意来得比往日早很多。

陆陆续续预定青团的学子们都来了,拿着当时姜可意给的凭证,又付了剩余的尾款,取走了青团。

等高氏、姜可意、徐倩忙得腰都直不起来时,竹簸箕、竹篮都空了,就只剩下两枚青团。

高氏满脸疑惑:“怎么还剩下两枚啊?是不是谁忘了来取啊?”

“预定的都取完了,这是我特意多做的。”

姜可意把这两枚青团包好,径直走到旁边的折扇摊上,把青团递给了钟宣:“大叔,昨日真是多谢您了。”

钟宣自认昨日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帮忙登记了一下。

他知道这青团一枚就要二十文钱,两枚就四十文钱,根本不愿凭白收下,遂不停的婉拒。

姜可意不容他拒绝,直接塞到他手里:“大叔就不要客气了,不过就是自家做的一点吃食而已。”

话说到这份上,钟宣再推拒就显得有些矫情,他收下了青团,想在自己摊位上选点东西作为回礼。

可自己卖的是折扇,显然人家不太能用得上,只得作罢。

送完青团,也没有其他事了,姜可意并未着急回到自己摊位上,而是站在钟宣旁边,和他闲话。

“钟大叔,咱们县里除了龙泉书院,还有哪些书院啊?”

钟宣迫不及待想尝尝青团的滋味,但是姜可意未走,他不好直接吃显得过于失礼,只得得先强压下肚里的馋虫:“怎得,你问这个是要去其他地方摆摊么?”

钟宣在文慧街卖折扇也有些好几年了,生意不好不坏,勉强混个温饱而已。

他自己没多少经济头脑,又是个乐天知足之人,所以一直以来都安于现状。

因姜可意第一日摆摊时,两人有了几句口角,所以他有暗暗观察留意。

姜可意的吃食生意着实让他大开眼界。

他不知道青团的成本是多少,但一天能赚一、二两银子,抵得上他两个月的收入了。

生意这般好,难怪她打听其他书院,估摸着还想去其他书院门口卖青团。

“县里的学堂书院倒是有好几个呢,不过属龙泉书院的学子们手头最宽裕,其他的书院你去了生意未必有这般好。”

姜可意摇了摇头:“这倒不是,家里人手有限,暂时没打算去其他地方。”

做这个七百多个青团都累得要死,虽说可以再雇人,但是着实没必要把摊子铺得太大。

因为艾草青团卖不了多长时间。

新鲜的艾草也就这个时节才有,过了春日就采摘不到了。

如今又没有好的保鲜手段。

虽说只要有绿叶菜都可以捣成汁,和了糯米粉后都是绿色,不一定非用艾草汁。

不过现如今的种植水平并不发达,种植的绿叶菜品种并不多,而且有的绿叶菜自身的气味并不适合。

再说了少了艾草食养的特点后,售价必然大打折扣。

“我家里有两个兄弟,还有一个堂弟,想着送他们到书院。”

其实第一次和二墩来县城时,姜可意就想过要让二墩去读书。

可是那会家里都揭不开锅,只能先紧着急事来,现在手头到底宽松了不少,让二墩读书的事得提上议程了。

其实要按姜可意的想法,可舒和可心也应该读书。

不过现在的世道,就是世家贵族的女子,都不能进入外面的书院学习,最多是请了先生去家里教习。

“县里书院只有三处,还有几处学堂。像龙泉书院要求比较高,其他书院要求会低上不少,起码要上过蒙学。书院每年招生都有入学考试的,需要通过后才能进学。求取功名这条路不好走啊,不仅要家底,也要有天赋啊。”

钟宣想到自个,不免感怀。

他无数次想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可现实确实是十年窗下无人问。

为了生计,只得到处奔波。

姜可意听得有些头大,家里这几个墩都是大字不识:“我家弟弟都未进过学。”

“如果这般的话,别说书院不会收,就是县里的私塾估摸着都是不行的。先去上蒙学吧,总得打点基础。”

大墩今年九岁,二墩七岁,启蒙是有些晚了。

“不求他们非要考取功名,只要能认些字,读些书明理就好。”

钟宣没料到姜可意会说出这样的话,心中肃然起敬。

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哪个读书人不是背负了家里人的殷切希望。

总盼着一天能簪花游街,家里好跟着从此改换门庭。

没想到眼前一个小姑娘就有这般豁达。

“既如此,那不如在家附近找个蒙学,让先生带着先认字,等能熟读基础的启蒙书,像《三字经》、《千字文》这些后,到时候可以试着考考书院。”

灵山村并没有学堂,周边也就王浩他们村子倒是有一个私塾,可姜可意不想让二墩他们被人指指点点,所以还是算了吧。

诺大的一个灵山村识字得都没几个。

难怪王浩奶奶和他娘,恨不得用鼻孔看人。

乡下的泥腿子能供出读书人真的不容易。

“谢谢大叔了,我回家和家里人再商议商议。”

回去的路上,姜可意还问杨成为什么灵山村没有学堂。

“我听我爹说以前有过,就是山二牛他爷爷特特请来的先生,在村里设了一个私塾。”

听到山二牛这个名字,高氏不由皱紧了眉头,她还记恨着山二牛让吴婆子上门提亲要娶姜可意的事。

山家之前确实家底殷实,家里有不少的田地,每年靠收佃租就过得很滋润。

可富不过三代,到山二牛刚好是第三代,家业都被他霍霍光了,整日游手好闲。

就这样一个浪荡子,还想娶她家阿意。

高氏想想就觉得膈应。

“除了教山二牛他爹外,其他的人只要给束修同样可以去私塾学习。先生为人甚好,许大家用肉啊、粮食抵束修,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