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装的这一百两银子,还没捂热,就得给钱庄还了。
不过提前还,利息能少一点,也是好事情。
就跟在原来的世界,房奴提前还贷款一样,利息能省上一大笔呢。
而且再加把劲,争取早日从钱庄把玉颜楼的房契拿回来。
想到此处,姜可意和秦掌柜又寒暄了几句,就告辞了。
龙泉书院那边,不知高氏和徐倩能囫囵应付过去不。
结果等姜可意赶到时,远远就瞧见摊子周围没有人,一改前几日里三圈外三圈的热闹,显得格外冷清。
糟了,莫非一点都没卖出去,今日的青团还是按照前几日的分量准备的。
要是真如此,也不好放到明日再带过来卖。
可带回去自家吃,一顿未必吃得完,而且连着好几顿都吃青团的话,人也受不了。
现如今没有什么好的保鲜手段,天热时,村里人会把吃不完的饭菜掉到井里。
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因为家里的饭都是紧着人口做的,往往都不够,那还会有剩的。
虽说这样的天气青团放上二三日是没有问题的,大不了明日来的时候上锅蒸一蒸就好了。
可是卖相上到底会差一些。
而且姜可意不太想卖陈货,哪怕少赚一些钱,甚至亏钱。
本着做吃食最讲究新鲜卫生这一原则,她时时都会叮嘱胡氏,姜家的早食摊子宁愿少准备些,都不要太多。
味道不好且不说,有的客人脾胃比较虚弱,要是吃坏了肚子就不好了。
唉,草率了,早知道就少准备一些。
再卖一会,实在不成,就带回去留些家里人吃,剩下的让姜婆子分给邻近的亲戚或者村里关系好的人家。
只能这样了!
“阿意,你来了。”
姜可意踟蹰思量的功夫,高氏就瞧见她了,冲她打招呼。
咦,刚才离得远,高氏和徐倩身影挡着,她也没瞧清,摊子居然还站着一个人。
姜可意一脸讶然,这不是那天拦着她,不让她吆喝地大叔么。
怎么会在她家摊位上?
姜可意心下狐疑,莫不是大叔又拦了高氏和徐倩。高氏面皮薄不好拒绝,所以生意冷清?
好在高氏及时开口,解了姜可意的疑惑:“多亏了钟大哥,要不我们两个都忙不过来。”
高氏平日里在家言语并不多,出了名的温柔,可这会子神采飞扬地说着话,整个人透着股子精气神,看起来都比往常爽利了几分。
“本来说不接受预订的。可是来了好几个人,说是想带回家去。幸好钟大哥热心肠,帮我们记好了。这会子又来帮我们收摊子。”
钟宣被高氏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就是随手记了几笔而已。
原来带来的青团已经卖完了。
“谢谢钟大叔帮忙,今日劳烦您了。”
姜可意顺着高氏的话,向站在一旁的钟宣道谢。
钟宣今日倒是分外好说话:“不是什么大事,就是顺手而已。”
其实这几天龙泉书院都传开了“一口青团一口春”,书院里的学子们都晓得了门口一个摊子上卖一种叫青团的吃食。
人总爱追捧新鲜,何况这吃食听起来还透着一股子文雅。
一堆年轻人在一起,免不了攀比。
家境富裕的除了自个吃,还给家里人带,甚至请同窗或者夫子。
那些手头不宽裕的,也会想法子挤出些银钱尝一下滋味,这样在一起大家闲聊也算是有了谈资,不至于说不合群。
龙泉书院本来就是县里书院的翘楚,这里的学子们喜好什么,其他书院的学子们自然也会跟风。
青团这吃食,短短几日功夫,不说其他地方,反正在县里大大小小的书院都传开了,成了学子们都知道的吃食。
今日高氏和徐倩的摊子刚支好,就有人围上来了。
其他书院的学子甚至派仆从早早就候着了,生怕来晚了买不着。
一阵子手忙脚乱,还有人要预订,高氏和徐倩着实有些忙不过来。
越急越容易出错,而且两人账算都不太好,一两个青团还好算,要的数量稍微多一些俩人就有些糊涂了,半天都算不明白,有的人等急了难免叫嚷开了。
这般动静自然惹得周围摊主纷纷投来了各色目光。
高氏和徐倩俩人紧张的都不知道如何是好,生怕得罪了客人。
一旁的钟宣看不过去,就搭了把手,帮她们算账,还从自家摊子拿了纸笔帮着记下要预定的数量。
钟宣虽说有些古板、不知变通,但心性还是温良的。
“既你家姑娘来了,我就不啰嗦了,这是今日预定的单子,都在记在这上面了,要是对不上,你再来问便是,我就在旁边的摊子那。”他朝姜可意递过来一张纸。
姜可意接过后,朝着钟宣福了福身,又是一番道谢。
钟宣不求回报的帮了半天的忙,这会子反倒是让高氏姜可意连番道谢弄得他手足无措,三步并两步朝自己摊位走去,颇有些落荒而逃的感觉。
姜可意这才把目光移到了纸上。
她之前登记用的是简体字和阿拉伯数字,别人看不明白,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只见纸上的字行云流水,她自己曾在少年宫学过几年的书法,一手字写的颇为工整。
可钟宣这字明显胜她许多。
这个时代,识字的人都不多,更不要说写了。
明显这笔字是下过苦功夫的,可能还得过名师指点,就是不知怎的现如今在大街摆摊子,而不是求取功名或者教书育人。
“阿意,这是今个卖青团的钱和收的定钱。”高氏把装满铜钱的壶状竹篮递给了姜可意。
竹壶还是当初刚来县里摆肉夹馍摊子时,姜可意特意让姜老头给编的,口窄肚大,这几日她也带了一个。
刚接过手就觉得沉甸甸的,这会子也不方便当街数钱,就放在了竹筐里,用布盖上,一会留一些铜板出来采买东西,剩下的就都换成碎银子。
这铜板什么都好,就是太沉了。
她照例给了徐倩二十文的工钱,自然也不会拉下高氏。
高氏看着二十枚铜板,脸色忽明忽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