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了一个萧瑟的声音,门被推开,张洵走了进来,三个人望向张洵,神色都是一愣,见到张洵神色憔悴,衣衫凌乱的走了进来。
“这是怎么了?”罗信站了起来,给张洵搬了一个凳子,有给他倒了一杯茶,问道。
张洵看了一眼那茶水道:“我不喝茶,我要吃饭,我要吃肉。”
“哦……”罗信连忙点头道:“有有,已经让下人做了,你稍等。你这是怎么了?一天没吃饭?”
“唉……”张洵叹息了一声道:“也不是没吃,每天和稀粥,那稀粥都能够数米粒。”
说到这里,张洵自嘲的一笑道:“这日子没法过了,去年不是添了一个儿子吗?实在是俸禄不够,便厚着脸皮管家父要了一些。平时节衣缩食,省下的一些东西都给儿子吃了,我和娘子几乎天天稀粥。
但是,这到年关了,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朝廷那点儿俸禄我还债都不够,原本想着在管家父要点儿,但是月前家父来信,问问我这里有没有钱,想向我拿一些。
不器,你也知道,咱们北方这几年就没有消停,战争,天灾不断,家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每月看病的钱就花不少,家里也没有余钱,还借了不少。如今快到年关了,崔债的人多,家父才想到我。
我心里原本就不舒服,娘子又怼了我几句,我们两个便吵了起来,唉……”
“伯父有病,需要钱,你怎么不早和我说?”罗信急道。
张洵翻了一个白眼道:“你不是不在京城吗?你以为我会和你客气?但是你都跑江西大山里面了,我上哪儿找你?”
“那你来我府上找我娘啊?还有可以找我爹啊?”
张洵沉默不语,罗信也闭上了嘴巴。罗信和张洵是铁磁,张洵在确定罗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会客气,但是却不会去和罗信的父母借钱,他还是要脸面的。
“算了,不说这些了。伯父那边需要多少银两?”
“家父那边已经借了三百两了,听家父来信说,若要治好,恐怕还需要三百两。”
罗信起身走了出去,不一会儿拿着一个小箱子回来,放在了张洵的面前道:
“这是一千两,伯父不仅要治病,还需要增加一些营养。你都寄回去吧。至于年货你就不用管了,今夜来不及了,明天我让陆元准备好,晚上我给你送去,别和嫂子生气。”
“我不生气,是生我自己的气。”
“不器,我家的年货还没有买呢。”云知秋道。
“我家的也没有买!”陶兴彦也说道。
张洵感激地看了他们两个人一眼,他的心里知道,云知秋和陶兴彦是陪着他,以免他的脸皮不好看。
“行,都送。”罗信乐呵呵地说道。
“不过!”陶兴彦道:“这个俸禄真的要涨啊。否则大明的官员实在是过不下去啊。”
“嗯!”罗信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
“怎么?”三个人都望着罗信。
“难啊!”罗信叹息了一声道:“就陛下那个性子……真闹起来,恐怕不仅不会涨俸禄,还会在午门仗背一批官员。”
“但是……”
“坚持一段时间吧!”
大家都不言语了,知道罗信的意思,想要在嘉靖帝的身上拔毛,那根本不可能,只能够等着嘉靖帝死了,裕王登基,将希望寄托在裕王的身上。
“啪!”张洵一拍桌子道:“昏君,整天就知道修道,他修道每天花的银子如流水。却让我们这些官员连年都过不下去。”
“这样下去,要出大事啊!”陶兴彦也叹息了一声。
年关临近。
内阁两个阁老实行了拖的政策,装聋作哑。俸禄是发下去了,但是要债的人早就登门了。这点儿俸禄还不够还那一屁股债的。
平常那些沉稳从容的官员,那些饱读诗书的人,天天被媳妇吵闹,一个个都神色憔悴。
年关年关,真他娘的是一关,过不去的一关!
如果是之前,大明财政困难,大家也就忍了,知道去闹也没有用。
但是……
如今不同了啊!
大明财政很好好不好?
南有市舶司,北有互市,大明虽然还不至于富得流油,但是库房里已经有了大量的银钱,而且看这个趋势,如今大明太平,这财政只会越来越好。
如此还让他们过不去年,忍了无数年的官员,在被讨债人所逼,被自己的娘子所逼,再也没有了沉稳从容,而是彻底爆了。
这些官员开始串联,然后汇聚在内阁,吵吵嚷嚷,要面见两位阁老。
徐阶和高拱坐在值房内,满脸的郁闷。
这大年关的,他们两个也想过一个好年,被这些官员这么一闹,这年还怎么过?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躲的问题了。看这些官员的情绪,他们不出去,晚上这些官员就能够闹到他们家里。
“真是不要斯文了!”徐阶气愤地说道。
“过不下去了啊!”高拱淡淡地说道。
“你也别说风凉话,你有办法赶紧说。”徐阶的脸上带着不耐烦。
“你是首辅,你说的算。”高拱依旧神色淡淡。
“你……那我这个首辅命令你这个次辅解决此事。”徐阶气哼哼地说道。
“没问题,首辅给个章程。”
“我又章程,还用你去解决?”徐阶的脸都黑了。
高拱双手一摊道:“那我就没有办法了。”
“没办法,你也得去!”
“也行!”高拱站起来道:“我就去告诉他们,首辅没有办法。我听首辅的。”
“你……给我站住。”徐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道:“肃清,我们还是商量一个办法吧?”
高拱摇头道:“真没有办法。不涨俸禄,说什么都没有用。涨俸禄,你我说的又不算。如果我们两个去和陛下说,大家都不用过年了。”
“是啊!”徐阶叹息了一声。此时外面闹哄哄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闯进来的趋势,徐阶站了起来道:
“肃清,我们先出去劝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