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协皇子举止落落大方,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之风!”
王彬边想边答道。
他虽未见过刘协和刘辩,但他个人更喜欢刘协!
可能是因为刘辩是何皇后的儿子,何进的外甥。
也可能是因为史书上说,董卓入京时,少帝刘辩望见董卓突然率大军前来,吓得哭泣流泪,董卓上前与刘辩叙话,刘辩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而一旁的陈留王刘协则对答如流。
据他所知,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是前五官中郎将王苞的孙女、王章之女,出身于名门世家,刘协出生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的何氏,她对王美人非常嫉妒。
王美人怀着刘协时,怕招惹何皇后更深的嫉妒,就没有告诉刘宏,而是偷偷地堕胎,但服堕胎药没有奏效,孩子还是生了下来。
何皇后得知此事后果然妒性大发,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于是指使人将毒药偷偷地放在了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饮后当即身亡。
刘宏闻讯,立刻亲往后宫验视,见王美人四肢青黑,知是中毒而亡,急令追查凶手,很快查出是何皇后所为,刘宏勃然大怒,意欲将何皇后废黜,然何皇后事先已用巨金买通十常侍中的曹节等人,宦官们一齐跪下,为何皇后求情,刘宏这才赦免了何皇后。
刘协此时尚未足月,刘宏担心将这个儿子留在后宫再遭到暗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因为他觉得这个儿子很像自己,取名为“协”。
自此,刘协就依董氏为外家,被称为“董侯”,刘协八岁时,就能把不少诗书倒背如流了!
“虽然史书上说,协皇子继位后,成了曹操手里的傀儡,但在下以为,此事非协皇子之过。”
“因为协皇子继位时才九岁!”
王彬补充道。
虽然他最近一直在招揽武将,但这并不代表他一定会自立!
若刘宏驾崩后,刘协继位,赏罚分明,像历史上的刘备一样,他可以做诸葛亮!
不行,诸葛亮事必躬亲,太累了!
“算了。”
“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计划赶不上变化!”
“谁知道到时候是什么情况?”
略作沉吟后,王彬摇了摇头,心说道。
刘宏闻言颔首表示赞同,让王彬继续说下去。
“陛下想让我再说说辩皇子?”
“其实我对辩皇子并无偏见。”
“我觉得协皇子比辩皇子更适合当太子,不仅因为协皇子有世祖光武皇帝之风,还因为辩皇子他娘和他舅!”
“何将军和何皇后屠户出身,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当年若不是陛下你发现的及时,将协皇子送到董太后那里,协皇子不可能活到今日!”
“辩皇子若继位,何将军将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何皇后将垂帘听政,届时大汉是姓刘,还是姓何?”
王彬压低声音提醒道。
刘宏闻听此言,心里‘咯噔’了一下。
王彬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
何进和何皇后一样,小肚鸡肠,笑人无恨人有,辩儿若继位,何进会立刻诛宦,何皇后会总摄朝政,就像历史上秦昭襄王初期的宣太后芈八子和相邦穰侯魏冉一样!
一念至此,刘宏目光渐冷。
“陛下。”
“我适才所言,皆一家之言。”
“到底是立辩皇子还是协皇子为太子,还是要你自己决定!”
王彬见状立刻开口道。
“朕知道!”
刘宏没好气道。
话毕,他深吸口气,平复心情,让王彬把耳朵凑过来。
王彬看到这一幕后目露不解,但还是侧过身,把耳朵凑了过去。
“朕实话跟先生你说吧,朕想立协儿为太子。”
“可都说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不仅何进,袁隗等人不同意,就连卢子干也不同意!”
刘宏跟王彬吐露了心声。
若非袁隗,卢植等人不同意废长立幼,他早立刘协为太子了!
“蔡公呢,他也不同意?”
“在下以为,立贤不立长,并无不妥!”
王彬闻言一惊,旋即道。
说实话,他没想到卢植也不同意废长立幼!
卢植是怕废长立幼,会爆发内乱,有亡国之危?
“你说你岳丈?”
“他对此是什么看法,朕还不知道!”
刘宏摇了摇头。
蔡邕才回雒阳几个月,他还没问蔡邕此事!
“先生博古通今,可有办法让百官同意废长立幼,让协儿做太子?”
“朕虽是天子,但大汉已是危如累卵,朕若强行立协儿为太子,怕是会立刻爆发内乱!”
刘宏看向王彬,询问道。
他虽设西园八校尉分了何进的兵权,可不同意废长立幼的不只是何进,还有袁隗,杨彪等人!
袁隗,杨彪等人手里虽然没兵,但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
他若强行立刘协为太子,只怕到时百官都不同意!
他虽本就不喜袁隗,杨彪等人,但总不能因此把百官都杀了吧?
凉州叛乱还未平定,若把袁隗,杨彪等人都杀了,估计何进还有袁隗,杨彪的门生故吏会立刻造反,以清君侧之名,清了他这个‘君’!
要知道,王芬,许攸,合肥侯等人造反之事才过去半年!
“陛下若真想立协皇子为太子,可以问下蔡公,郑公对此是何看法。”
“蔡公虽官职不高,但他是大儒,好友不少。”
“郑公虽因党锢之事不愿再出仕,但据我所知,他与卢公素来意见相左,他或许对太子之事会持不同看法!”
王彬沉声建议道。
他说的郑公是经学大师郑玄,郑玄和卢植是同窗,都曾拜马融为师!
“好!”
“此事若成,朕定有重赏!”
刘宏闻言喜上剑眉,给王彬画饼道。
他之前光想着袁隗,杨彪等人不同意,忘了大儒蔡邕和经学大师郑玄了!
立刘协太子之事不需要所有官员同意,能有三成,甚至两成官员同意就行了!
若蔡邕和郑玄同意,以他们俩的人脉,说服几十个官员同意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