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220章 不开战的冬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朝廷的处罚不久便下来了。

吕惠卿不遵王命,自作主张,有失臣道,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这是晚唐名相李德裕和溜须宰相丁谓才有的待遇,吕惠卿应该是满意了。

吕升卿擅自回京,贬监处州酒税。

种朴因瓜州之败,除去陇右副都护一职,仍知西宁州,令其在前线戴罪立功。

苏过御前失仪,免去军器监之职,罚铜二十斤。

吵得让人心烦的言官们,也被赵煦下旨斥责了一番不识大体,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章惇暂时离京后,朝中的诸事由右相曾布代领,他也算过了一把首相的瘾。

代州和雁门关一带,因为章惇的到来稳住了局面,章惇甚至还遣使契丹军西路的统帅萧义大营,询问之前的何灌及其所部情况。

萧义正一肚子火,因为何灌太狡猾了,契丹军围剿了几次,都被他在山中逃脱。

雁门关北面是大同盆地,南面是忻定盆地,它所属的恒山山脉又东接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山区进出是不方便,但藏些人在里面,那可就太方便了。

关键何灌还不消停,烧杀劫掠了应州境内的多处村寨,一时间大辽南境狼烟四起,哀鸿遍野。

萧义倒是想把这帮人送出去,可大辽还是要面子的,于是只能继续耗。

好在何灌收刮够了粮食,抢到了御寒之物,便带着残部翻越大山,回到了大宋境内。

八千骑兵出征,多次突围中战死了大半,辽国境内抢粮损失了一部分,冬日里翻山又折损了一批,最终活着回到代州的尚不足千人,还多数带着伤。

章惇亲自出城迎接了这批衣衫褴褛的败军,当众表示过不在众人,而在吕惠卿,朝廷已经召回处置了。

对于这些千辛万苦回来的人来说,这已是寒冬里难得的温暖了。

北方局面稳定后,天气彻底转寒,三国都失去了进攻的欲望。

西夏已经退出了西州回鹘的地界,在西域的谋划最终因大宋搅局而以失败告终,只得响应一直在北边磨磨唧唧的大辽的提议,再次回到谈判桌前。

谈判还是在东京进行,因为这次和上次的剧本都是一样的,西夏求和,大辽拉偏架。

不过这次西夏是心里真的苦,往东不让,往西也不让,真就不给活路了。

大宋负责和谈事宜的是枢密副使许将,接待还是由周邦彦来做。

大辽还是耶律淳这位皇室成员,西夏换人了,派出的是李至忠,如果大宋的情报无误,此人应该是忠于西夏皇室的。

来人居然不是小梁太后的嫡系,这事有点蹊跷。

赵煦站在同为小皇帝的立场上说道:“会不会是夏人国母准备放权了?”

“臣觉得不像,这个时机不对,”苏过答道:“应该是契丹人施压了,想极力促成这次和谈。”

李乾顺今年十四岁,已经当了十一年的工具人了。

许将问道:“党项人求和,要求退还所占土地,臣该如何回应?”

赵煦摇头道:“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此次朕绝不再退,一定要收复河西。”

许将称是,又说道:“总要给个理由,不然臣这边也没法拖延。”

赵煦指了指苏过,说道:“这种事找他,苏卿最擅长了。”

苏过一脸无辜,脑门上一个大问号。

不过见许将看过来,他还是说道:“其实也好办,先要求党项人将几个蛊惑入侵我朝边境的大臣给杀了。”

许将说道:“那些人都是夏国母的嫡系,恐怕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不同意就算了,”苏过接口道:“杀几个人都不愿意,我国死那么多人才打下来的城池难道白给吗?”

赵煦担心道:“万一同意了怎么办?”

“这一条已经可以拖上一阵子了,”苏过笑道:“若是他们同意,再让他们将人捆了送到东京来,来来回回地也就开春了。”

冰雪消融之后,大宋肯定是要继续开战的。

可谈判开始后,事情的进展比大宋想的快得多。

在许将提出要先清除党项人中的主战派后,耶律淳首先代表大辽表示了同意,接着西夏使臣李至忠挣扎了几日后也表示可以。

连许将得寸进尺地表示要将人带到东京来杀,李至忠竟然也答应了。

赵煦和苏过收到这个消息后,更多的是开心。

看来西夏国内的压力不小,契丹人也没少在背后施压,让他们赶紧妥协。

许将担忧道:“这么一来,估计下个月人就送到东京了,接下来该怎么谈?”

苏过笑道:“不急,先让周美成招呼着就行,一个月后就是春节了,先拖到年后,到时候再说。”

许将走后,赵煦说道:“拖时间可以,可不能过度激怒党项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官家说的是,”苏过笑道:“最近还需加紧给西北运送物资,年后一鼓作气,让陕西招抚司拖住兴庆府和西平府的大军,陇右和兰州军合力打通河西。”

赵煦点点头,这是早就商量好的决策,既然不能一蹴而就,那就一点点蚕食,没了河西的党项人,迟早是大宋的囊中之物。

苏过被夺了军器监之职后,吕颐浩升任军器少监,暂领军器监的日常事务,所以一应的武器装备生产还是与以前一样。

火器升级之后,守城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西北需要的是攻城,眼下的火器射程和威力还是稍微差了点,只能说丰富了进攻的手段,遇到坚城还是力有未逮。

苏过加大了对工匠创新的悬赏力度,不过这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从钢材的提纯到弹道的改良,都还只是刚刚跨入了门槛,短期之内想实现技术突破是不可能的。

好在西夏国力毕竟相差大宋太多了,接连损失国土之后,经济也被大宋封锁,东西方的商人往来全走了陇右。

本来西夏还有特产青盐,因稍带青绿色而得名,品质纯净,比大宋的白盐更优,价钱还低,一直是西夏对外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和宋辽两国换取粮食的重要物资。

可如今大宋已经封锁了盐州(今陕西定边)一带,青盐买卖是彻底废了。

西夏还有一项值得称道的是铸剑术,苏轼就很喜欢,还曾让门下的晁补之作诗一首,有“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一句,极尽赞赏。

不过技术再高,终究是被土地资源和人口限制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