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赵宋之世:家父苏东坡 > 第219章 对苏过的围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京城,垂拱殿内。

枢密使韩忠彦念道:“……陇右副都护种朴中仁多保忠之计,调沙、瓜二州之兵出城迎战,被敌人包围,知沙州王舜臣率部殿后,血战突围,此战共阵亡将士五千余人,伤者不计其数……”

殿内落针可闻。

“……十万大军围攻瓜州城,城内两千守军拼死抵抗,三日之后城破,守城副将命人毁去城楼上的一应军械,率部与敌军死战,最终全部阵亡……”韩忠彦继续汇报道。

赵煦手中的文书颤抖起来,掉落在身前的桌案上。

雁门、大理,接着又是瓜州,三线都出了问题,小皇帝的心也揪了起来。

宰执们汇报了抚恤等后续安排后,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种朴该如何处置?

苏过张了张嘴,准备辩解几句,可种朴本就是他带到陇右的,这口有些不好开。

可赵煦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他,宰执们也反应过来了,纷纷看向苏过。

苏过只得出列,先为种朴是自己举荐一事认罪。

赵煦不愿纠缠这些事,说道:“种朴此前在经略陇右和河西上战功卓着,足见他的能力,现在讨论的是需不需要将他换下来。”

苏过咬牙道:“臣觉得不需要,种都护确实一时大意了,但他已经退守沙州城,朝廷的援军也已经赶到陇右,不日即可增援河西,这时候换将,绝非良策。”

曾布说道:“可如此损兵折将,不处置,如何对将士们交代?”

“可以下旨申饬,降职也行,但不能换人。”苏过坚持道。

种朴的情况和吕惠卿还是不一样的,他在河西本就有进攻的权利,只是不幸中了敌人的算计,这与受命坚守雁门关,却派军出击的吕惠卿有本质上的区别。

赵煦表示认同后,宰执们勉强同意了这个处理方案。

不过事情在吕惠卿槛车入京后,有了新的变化。

京中开始出现针对苏过的传言,包括苏家与吕惠卿的宿怨,苏过在雁门事件后的御前失仪,苏过举荐的种朴在河西损兵折将,还丢了瓜州城,他却一心袒护等等。

不多时,大理高氏出兵讨伐滇东三十七部,段和誉遣使到东京城求援,使者甚至直接跑到了苏轼府上。

言官们再次出动,根据上面这几条疯狂地攻击苏过。

被弹劾后,苏过郁闷地回家待罪,一道辩解的奏疏写了半日,最后对御前扔文书一事进行了认罪,其他的只字未提。

苏轼已经领了都水监的差事,正准备离京北上,见状又停下了脚步。

苏过看到老爹过来,撑出一张笑脸说道:“爹爹忙去吧,我没事,也不是第一次了。”

苏轼在他边上坐下,笑道:“是不是觉得那帮言官只知道聒噪?”

“没有啊,”苏过奇怪地看了一眼他爹,说道:“他们干的不就是这个事。”

苏仙咳嗽一声,又道:“那就是觉得官家和宰执们没有站出来帮你说话?”

“怎么会,”苏过摇头道:“我这次确实有错处,是该认罚。”

苏过如此乖巧,把本想借机开导、顺便教儿子如何做官的苏轼给整不会了。

“那你好好呆着吧,”苏轼说道:“我出去一些日子就回来,你别和那帮人一般见识。”

苏过点头应了。

苏轼走后,范杜若轻轻走了过来,站在后面双手搭在苏过肩头,问道:“其实很难受吧?”

“还是爹爹好骗,”苏过用脸蹭了蹭妻子的手,苦笑道:“一方面我确实有做错的地方,可另一方面我也气那帮言官,他们攻击我可不是出自公心。”

李直方早就差人送来了消息,吕惠卿的兄弟,河北路转运副使吕升卿也跟着槛车一起回京了,这些天正在活动。

吕升卿打听了一圈,得知官家的宠臣苏过,直接在大殿上说出让章惇为吕惠卿陪葬的话,这还了得,不先把苏过给解决了,他哥的命估计是保不住了。

这才有了后面的这么多弹劾。

“朝廷真的会处置你吗?”范杜若担心道。

“大概会降职,”苏过说道:“御前失仪和种朴兵败这两件事,我确实脱不了干系。”

范杜若叹道:“你这官当的,做那么多事不见有人帮你邀功,稍有过失便千夫所指。”

苏过笑道:“没有的事,我这不是年轻嘛,不然早就进政事堂了。”

范杜若摇摇头,也不再说丧气话。

京中闹了几日后,赵煦下旨让苏过进宫。

两人都没把弹劾的事放在心上,开始讨论下一步的安排。

天气转寒后,北方大范围的进攻肯定是无法进行了。

沙州如今成为孤城,防守也成了一大问题。

因为援军及时赶到,仁多保忠放弃了继续攻打沙州城的计划,退回瓜州布防,双方再次形成对峙局面。

“河西两端如今都在我军手上,只要能守住,局面就不算坏,”苏过分析道:“党项人禁不起这般消耗的,肯定会主动发起进攻。”

“朕也是这么想的,”赵煦说道:“他们肯定会主攻济桑,打通河西与兴庆府的要道。”

苏过称是,补充道:“要让陕西宣抚司那边尽快拿出章程来,朝廷这边好配合行动。”

赵煦点头,“明日便遣使过去。”

苏过斟酌了下,说道:“关于臣和吕惠卿的处罚也该早点下来,不然这京城闹得没完,大臣们也不得安心办差。”

赵煦笑道:“卿这是主动要求降职吗?”

“总得有个交代,”苏过苦笑道:“不然臣以后在这朝上也呆不下去。”

犯了错,一点处罚没有,那幸臣的名声可就坐实了。

赵煦转而问道:“卿觉得吕惠卿该杀吗?”

“这个臣可不敢说,”苏过忙道:“朝廷自有律令,该如何处置还轮不到臣置喙。”

“随便说说,”赵煦好奇道:“朕只是想知道卿的想法。”

苏过尴尬地挠挠头,说道:“臣觉得该杀。”

赵煦笑道:“本朝可从未杀过宰相。”

这话现在说是没问题的,大宋杀宰相的先例得是靖康年间杀六贼了。

苏过也知道直接诛杀吕惠卿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说道:“不杀何以平民愤。”

赵煦叹了口气,他也想杀,但开先例的事太难了。

这可是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