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说四合院里谁最算计,一般人都会告诉你是三大爷。

要是问三大爷,你天天这么算计,是为了什么?

三大爷准会一笑,露出缺三少两的半嘴牙,然后悠悠地说上一句:你不懂,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三大爷出生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大地上的老百姓们没法正常过生活。不管你是有钱人家,亦或是种地的百姓,你都承受不了无休止的苛捐杂税、兵燹战火。

在那个年月时,最为可恨的是,年初刚交了税和捐,年中时换了官,交过的都不承认了,你还得再交上一遍。甚至这一遍的税还没收齐,又换了一方势力来治理这一方土地……

阎家祖上颇有些产业,阎埠贵从小就读私塾。后来新学兴盛,他又被祖父送进了新式学堂。

————

阎埠贵骤然离开家,且手里颇有几个钱,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尝试着许多的新鲜事物。

一开始他也就是跟着同学一起逛逛琉璃厂之类的地方,买上几本闲书,挑上一方砚台……,在阎埠贵心里认为,这是文人应该做的事情。

除去买些文人的东西,阎埠贵渐渐地讲究起吃喝。

这人一讲究吃,难免会有人给他捧场。身边多了三两个捧场的人,这钱难免就会用得快一些。家里给他够一个月开销的钱,次次到了月中就见了底。

阎埠贵斯文的心性还是多一些,不好意思跟父母、祖父讲实话,只得编些用纸多,买书贵等理由,向家里再多要些钱财。

付出多了,时间久了,阎埠贵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吃喝时,身边的朋友不少。等到没钱的时候,朋友各自都有事。他心里很不高兴,对所谓的朋友留意上了。

这天见那几个朋友又像往常一样,先后离开了学校,他远远地尾随后面。果然,就见他们在一处挂着一溜红灯笼的大门外相聚,然后携手揽腕进到了里面。

阎埠贵走近一看,原来是处风花雪月之所。

阎埠贵来气了,合着你们吃我的喝我的,把自己的钱留下来听曲儿找乐子,还不带我玩。

从此,阎埠贵收起了交朋友的心,一心读起了他的圣贤书。偶尔嘴馋,他就偷偷地溜出去,自己大吃上一顿。

“朋友”们纷纷指责阎埠贵抠门,不是一个交朋友的人。听到他们这么说,阎埠贵笑笑,也不还嘴。

别的同学也感觉到了阎埠贵的变化,有那么一两个人私下里问他,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阎埠贵不敢再相信什么朋友之情,同学之谊,他只是装着心事沉沉的样子,重重地点点头,表示赞同对方的想法。

渐渐地,同学们再也不把他当成一个富家子弟对待。班级里也盛传,阎家摊上了事儿,家快要败了。

阎埠贵从来都不去反驳。对于他这种态度,别人认为他是默认了。

从此阎埠贵身边得以清静,再也没有人指点他如何花钱。

阎埠贵年纪轻轻就学会了低调。这都是金钱买来的教训。他心里想着,有那些钱得够自己吃上多少顿,我为什么要跟你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大方是有限度的,大方也是相互的。没有回报的情谊,那都是扯谈。

————

阎埠贵自从见过那一排红灯笼,对里面是个什么情形,一直都很好奇。对于新鲜的事物,年轻人有些好奇是不奇怪的。

酒肉朋友变成了普通同学之后,那几个人聊起天来,再也不避讳阎埠贵。反正你家也要败了,知道我们算计过你,你又能奈我何?有本事你掏钱一起去看看,谅你没有了这个本事。

他们无事的时候,就会大谈昨天在里面听了什么曲儿;哪家的姑娘很漂亮;谁家新来了个姑娘,吹着一手好笛子……

阎埠贵默默地听着,暗暗地记在了心里。

他脑子里会脑补元稹和薛涛的故事。他认为,这是文人雅事,自当如此。

阎埠贵又暗暗算着他们的开销,又合计着自己每个月的富余。他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每个月,是可以去那种地方几次的。

————

中学的最后一年,阎埠贵终于去了趟挂红灯笼的地方。一壶新酒,两盘点心,一个年轻的清倌人,阎埠贵满足了。他自认为自己走上了风流雅士之道。

清倌人艺名叫小菡,肚子里很是有些东西。凡是阎埠贵知道的,她皆能附和一二。阎埠贵感觉认识到了一个知音,这真是老天对他的厚爱。

于是阎埠贵只要手里有些闲钱,他就会去找小菡一起喝酒聊天。在他的心里,小菡真是人间少有的可人。娶妻当如是。

阎埠贵中学毕业了,家里人要给他娶上一门亲。

一听到可以娶妻了,阎埠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菡姑娘。他第一次大胆地在父母面前,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要求。

一听说阎埠贵要娶一个风尘女子,老阎、老老阎恨不得拿起棍子打断小阎的三条腿。

他的母亲更是以死相逼,当着他的面拿出一条白绫,往大梁上一挂,只要是阎埠贵再说出一个不,她就当面吊死自己。

阎埠贵哪见过这种场面,他妥协了,他的人生第一次妥协。

不过年轻人还是有些脾气的,他妥协了,他也逼着父母妥协了。他没有去娶家里人安排的那个商人家的姑娘。

————

阎埠贵大学读了一年,四九城来了倭兵。

学校南迁,父母眼看着天下大乱,哪里舍得儿子背井离乡。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儿子在身边,能够天天看得见,没有书读也无所谓。

倭兵要以华治华,扶起了一帮流氓无赖帮着它们治理四九城。阎家的产业就被几个无赖看上了,硬要拿着不值钱的军票来入股。

老老阎看着无赖身后背着枪的倭兵,他屈服了。

于是阎家真就败落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小作坊。

阎埠贵为了家里的生计,他只得到处找工作。最后他在一个小学校里当上了老师。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职业居然一干就是一辈子。

乱世里的小学老师收入微薄,阎埠贵挣的那点钱也仅仅够糊口。

这时候,阎埠贵再也不想什么风花雪月,再也不讲什么文人雅士,再也不提清倌小菡,他放下了心里的自矝和清高,埋头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娶了一个没读过书的杨家姑娘。那姑娘的模样和身量跟小菡没法比,学识谈吐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杨家姑娘勤俭持家,是把过日子的好手。

阎埠贵向生活低了头,可是生活还是没有饶恕他。只要手指缝多漏那么一点儿,家里人就要饿上两顿。

阎埠贵再次向生活弯下了腰,天天与清贫相伴。

时间久了,阎埠贵习惯了处处算计。他曾经总结过两句话,一句是吃饱了不饿,第二句是吃别人的省自己的。虽是笑话一般,但也可以看出来生活把一个书生压迫成了小市民。

后来父母不在了,阎埠贵为了安葬双亲,只得把最后的院落和作坊都卖掉,在四合院里买上那么几间屋子来安身。余下的钱全用在了双亲的白事上面。

————

积习难返,阎埠贵住进了四合院,他习惯性地算计着。吃过大亏,他也习惯性地装穷保护着自己。

渐渐地,四合院里的人们都知道三大爷家最难,大家也都适应三大爷家抠门的生活方式。

对于这种误解,三大爷反而很高兴地接受。如果不是他遇到了颜明,他会一直坚持着这种习惯。

不过三大爷的算计没有到让大家感觉恶心反感的地步。骨子里的清高是没法放下的,他不会去做白吃白占的无赖事情。他总是用他的聪明才智来换取收益,他总能在生活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的诀窍。

这样的人,谁会真和他计较。被他算计了,也顶多认为两不相抵,但是绝对自己也没落空。

————

勤俭不是个错,算计也无可厚非。向生活低头是一种无奈,因为现实总是那样得残酷。

如果阎埠贵没有保持他的善心本性,那么他将一无是处。

生活就是一座山,它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它也会让你变得面目全非。等你回头再看看那个曾经的少年,你很想坐下来和他聊聊,可惜,你能看见少年,少年永远看不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