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代工的概念其实早已有之,例如英豪的ARm项目,其实在陈兵入局之前,就是在与一家灯塔半导体厂商合作,有灯塔半导体厂商提供生产方面的技术支撑。
只不过,这种代工,现在还大部分都是厂商私下的合作。还没有哪家半导体厂商,将这种晶圆代工的业务,当成一种专门的业务模式。
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专业的晶圆代工出现,其实还要等两年。
这一段时期,霓虹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已经超越了灯塔,许多需要晶圆代工服务的设计公司,纷纷开始找霓虹厂商洽谈合作。
等到广场协议、美日半导体协议之签订之后,张忠谋看到了霓虹半导体厂商受到了行业打压,才在1987年抓住机会创办了台积电。
英豪的海外工厂都是去年并购过来的,主要生产的也是dRAm,此前并没有与其他的设计公司,展开过晶圆代工的合作。
以赵、虞二人对陈兵的了解,知道陈兵既然在这个讨论会上,提出了晶圆代工的业务,就不会是小打小闹,而是要准备做成规模。
陈兵给二人的回答,也非常的明确:
“不错,就是晶圆代工。
我们从INtEL收购了7座工厂,虽然我们有自己的计算机业务,可以支持这些工厂的dRAm生产。
但无需讳言,在灯塔生产dRAm,生产成本太高,一直勉强的维持意义不大。
这些工厂里有大量的设备,也有大量的雇员,我们肯定不能轻易去关闭这些工厂。
那么,我们就只能想办法对这些工厂进行改造,来提升这些工厂的经营效益。
我们的李家坡工厂马上就要开始进入量产,只要李家坡工厂的产能开始释放,我们就要开始着手,陆续转移这7座工厂的dRAm产能。
那么这7座工厂用来做什么哪?
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进行先进工艺制程的验证,另一个就是用于提供专门的晶圆代工业务。”
这七座工厂,在INtEL时期,就是虞博士在进行管理。他对这七座工厂的情况非常的了解,听到陈兵是准备对这些灯塔工厂进行改造,马上就点头表示认可。
之前INtEL是将自身定位成存储器厂商的,在8086和286两种cpU大量出货之前,dRAm才是INtEL的核心业务。
INtEL在出售dRAm之前,一年大半的研发支出,都是用在了dRAm领域,因此INtEL的dRAm技术,相比霓虹厂商并不落后。
但INtEL的dRAm业务却持续滑落,最后不得不整体退出了dRAm产业,说穿了就是受到这些工厂的拖累。
这些工厂生产成本高企、产品良率也存在问题。其实在卖给英豪的时候,就已经是不择不扣的不良资产。
陈兵去收购INtEL业务的时候,看重的是INtEL的技术,对于这些工厂本身也是有些嫌弃的,只是因为INtEL是在打包出售,英豪才不得不接手了这七座工厂。
但英豪也不是什么神仙。
灯塔的dRAm产业,已经集体被霓虹按在地上摩擦了。英豪接手之后,也不可能,就让这七座工厂立即起死回生。
这也是英豪在与INtEL达成协议的同时,立即就在李家坡建新厂的原因。
将dRAm生产继续放在灯塔,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前途。
过去一年多,李家坡的工厂还在兴建,原本灯塔七座工厂的运营,其实一直是依靠着英豪的输血在维持,但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李家坡的工厂投产,能够全面接替这七座工行的dRAm生产任务,对这些不良资产的改造,也就势必要提上日程。
“总经理,灯塔的dRAm产能,你准备全部移到李家坡来吗?”
“李家坡是新工厂,设备也比较先进,就主要生产64K以上的dRAm就好,至于那些32K或更低端的产品,已经没有必要转到李家坡了。
就把这些低端产能,还有那些旧设备,转移到内地来吧。我们在内地不是马上就要再建一个工厂嘛,这个厂就来做低端的dRAm产品,与李家坡厂形成品种互补。”
虞博士点点头,对这个规划到没有任何的意见。那七座工厂,都是INtEL以前陆续兴建的,技术水平也并不一致,最老的产线,还在使用3英寸的芯片。
这种老旧产线,其实已经处于了被技术淘汰的边缘,转移到内地来,还可以做废物利用,榨取这些老旧设备的最后一丝价值。
内地受到巴统的限制,现在是无法引进先进半导体设备和技术的。
这些老旧产线留在灯塔已经豪无意义,但转移到内地,其实还是有些作用的,可以用来满足内地的低端需求。
“我们在灯塔有七座工厂,不需要同时进行改造吧?是不是该分个先后次序?”虞博士继续追问。
“那是肯定的,我建议第一批先改建四座工厂,剩下三个先继续维持。
这四个工厂的改造方向也应该各有不同。
其中一座直接改造成晶圆代工厂,开始尝试对外承接晶圆代工的业务。
第二座,改建之后,用来生产闪存芯片。我们与INtEL联合研发的闪存芯片,今年就会上市,用这个工厂来专门配合闪存芯片的生产。
第三座、第四座工厂,主要用来进行先进制程工艺的验证,不过这两个工厂的侧重应该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成熟制程已经达到了6英寸、1.5微米。
其中一个工厂用来尝试8英寸的晶圆生产,这个现在还比较前沿,估计还需要有不短的导入周期。
另一个厂,晶圆还是采用成熟的6英寸片,但线宽方面,就要去尝试1微米,甚至更先进的0.8微米工艺。
剩下三个厂,暂时先等等,看看这四个厂的改造效果再说。
虞博士,这些工厂您最熟悉,选择哪些工厂去进行改造,就要麻烦你去具体安排。”
6英寸的晶圆片,已经是现在最先进的主流工艺,至于8英寸晶圆片,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晶圆片的供应,但其实还没有哪一家半导体厂,采用八英寸的晶圆进行批量生产。
历史上,第一座8英寸晶圆的半导体生产线,是在1990年才开始批量生产的。
陈兵现在就直指画出一个工厂来,尝试向8英寸的方向上的突破,其实已经是真正在开始追逐最前沿的技术。
至于线宽方面,其实也差不多,微米级已经基本发展到了顶峰,前沿的技术在向亚微米下探。
半导体的制程演进,与其他的产业有很大的不同,并不是在实验室里,自己闷头偷偷搞开发就行的。
半导体的生产工序复杂,每一步的制程提升,其实就代表着大批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
而半导体制程的前沿研发,也离不开与诸多设备厂商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技术的进步。
因此,在半导体领域,其实大的技术研究方向,是没有什么秘密的,最多是在技术细节上,进行各种的技术保密。
听到听到陈兵要直接拨出两个工厂,用于8英寸、1微米的前沿技术研发,下面的诸多技术人才,一个个都面露了兴奋之色。
他们大部分人是不管经营的,只对先进技术的追逐,最感兴趣。
陈兵的这个决策,代表的可不仅仅是对老旧工厂的改造,更代表着英豪在制程研发上的,大手笔领先投入。
可以说,随着这两个工厂的改造,英豪的半导体领域,就是在全面开启最前沿的半导体技术研发。
别看之前,英豪已经有了十座工厂,但其实这些工厂的技术水平其实参差不齐的很。
这十座工厂真正说的上先进的,只有那个即将投产的李家坡新厂,而这个新厂又是生产dRAm的。
dRAm行业的恶化,这些技术人员其实最担心的就是,陈兵停止技术方面的投入。
陈兵明确了要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之后,这些技术人员,自然就不需要再有什么迷茫了。
“总经理,这些老工厂的改造计划,我们大概已经清楚了,回去我们就去拟定详细的改造计划,用最快的速度推进起来。
您之前与我在电话中提过,后面还准备继续在李家坡的建一个新厂?”
“对的,你们现在这个dRAm工厂马上就要量产了,现在应该可以腾出人力,来准备在李家坡再建一个新工厂了。
这个新的工厂,就不再是dRAm厂了,而是用于推进晶圆代工生产的。
专业晶圆代工是未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会是我们英豪未来的核心业务。
这种晶圆代工厂,需要给客户提供的,是两个最核心的服务能力。
第一个,是配合客户早期研发需求,进行各种产品技术验证;第二个,就是帮助客户,完成大规模的低成本量产。
灯塔的制造成本太高,是不适合再加大产能建设投入的。未来我们英豪的主要产能,都要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亚洲来。
我们的几个灯塔工厂改造之后,可以负责为客户提供先进技术验证,以及小批量的生产制造。
但一旦客户需要大批量的制造服务,灯塔的工厂就不适合了,因此在李家坡建立一个新的工厂,也就势在必行。
虞博士,您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与李家坡方面谈判,将这个工厂的基建先推动起来。
至于这个工厂的工艺制程,肯定要上我们能够达到的最先进制程。
具体的制程规划,可以晚一点再进行确定,看我们的先进制程能够推进到什么样的水平。”
虞博士以及诸多海外团队,听到陈兵明确了李家坡的新厂马上就要开始启动,一个个暗自开始摩拳擦掌起来。
虞博士也毫不犹豫接下了,与李家坡进行沟通的工作,“李家坡对我们英豪的工厂,一直是很积极支持的。
回去我就与那位大公子进行联系,估计很快就能确定新的厂址。”
讨论到这里,其实陈兵对于半导体业务的布局,已经基本讲清楚了,他也开始做最后的总结。
“诸位,英豪是半导体行业的新兵,但我们英豪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却是不惜代价的。
英豪未来的半导体生产体系,会划分为三个大的版块。
第一个版块,就是在灯塔的七座工厂,将陆续进行改造,这些工厂的总体定位,就是先进工艺的研发,以及就近为灯塔客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第二个版块,就是李家坡的两个工厂,李家坡将成为我们英豪的主要大规模生产基地。
第三个版块,就是内地的半导体工厂。
内地的工厂因为巴统的存在,制程水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内地工厂的定位,就是主要满足内地的市场供应,以及为海外生产体系提供补充。
未来两年,将是我们英豪,进行半导体布局的关键节点,还需要大家的辛勤耕耘。
我希望,两年之后,我们英豪的半导体布局,就能够基本成型,能够为我们英豪半导体业务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兵这次与团队要明确的,就是Ic制造部分的整体布局,至于Ic设计方面,陈兵并没有多谈。
英豪的几个重要的Ic产品线,都是针对未来市场的,陈兵对这些Ic产品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但现在去过多谈这些未来产品,其实意义不大。画饼画的再大,也要等到这些Ic产品,在市场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后续随着这些Ic产品,陆续开始流片和生产,各个Ic设计团队,自然会与Ic制造的团队,逐渐的融合起来,并不需要陈兵现在用嘴来多说。
将英豪主要的产能建在李家坡,也是当前陈兵唯一的选择。
在亚洲地区,能够适合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地区就那么几个。
内地现在基础不够,又受到巴统的严格限制,陈兵还无法将内地作为核心生产基地。
至于香江,虽然还暂时算是自由港,但香江已经确定了要回归,在香江建先进的半导体产能,同样要受到巴统的阻挠。
霓虹、对岸、宇宙半岛,这几个都是英豪潜在的重要竞争对手,陈兵不可能把产能基地设到对手的老家去。
在全亚洲的备选中,仔细衡量下来,李家坡就是唯一的剩下的可选项了。
通过这一次的讨论会,或者说是陈兵的战略解说会,英豪的诸多技术团队,也终于清晰的了解了陈兵的布局规划。
对于陈兵的这种布局,这些技术团队的人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无论是陈兵将生产制造作为英豪的基础,还是启动对前沿技术的研发追逐,甚至新工厂的继续筹建,都显现了陈兵在半导体领域会持续加大投入。
可以说,陈兵现在作出的这些决策,对于这些技术人员来讲,就是最梦寐以求的支持。
等到这些海外技术团队,结束了这次对沪海访问和交流,陈兵也启程离开了沪海,去考察内地新Ic工厂的选址。
陈兵对内地的布局规划是极大的,建设Ic厂其实只是英豪布局中的一环。
如果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其实英豪的下属各个工厂,尽量集中在一起,是管理最方便的。
但陈兵显然考虑的更多的是,对内地市场对覆盖辐射能力,以及对内地人才的吸引能力。
因此,陈兵提出两年建一个Ic工厂的时候,从最开始就是准备要进行分散布局的。
内地高校资源聚集的城市其实并不多,而且都是那种经济基础相对雄厚的区域核心城市,陈兵是准备在布局内地时,一个一个城市去陆续建厂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跨度最少十年以上,因此陈兵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在这些城市建厂,而是建厂的合理时间时间顺序。
Ic工厂的选址,其实要求很高。需要对所在城市的工业基础、交通、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
陈兵这次去考察的备选城市其实只有三个:建康、江夏和临安,都是靠近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
至于其他的内地城市,暂时来说还缺乏一些基础,建厂的顺序只能往后排。
英豪现在在内地的名声已经极为响亮,三个备选城市,对于英豪的投资意愿,都表现出了极有诚意的支持。
这三个都是省会城市,陈兵前来考察时,不止当地的知府出面全程陪同,三个省的巡抚也都亲自出面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陈兵在三个城市仔细考察了一圈,进行了各方面的全面评估比较。
临安,虽然经济也算发达,但此时的工业基础、人力资源上,比另两个备选城市却明显差了一筹,就被陈兵第一个否决了。
江夏与健康从高校分布、人才储备、经济发达水平、工业基础诸多方面,其实两个城市是不相上下的。
而且两个城市一样,都是内地长江水道上的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长江是内地沟通东西的重要黄金水道,但也是隔绝南北交通的巨大屏障。
内地此时还没有后世的经济实力,能够在长江上建起上百座大桥,此时最重要的两座沟通南北的长江大桥,就在建康和江夏。
不过综合评估下来,江夏却有一项优势,是明显超过了建康的,那就是对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
江夏九省通衢之称可不是白叫的,对于周边几省的辐射能力是要远超过建康的。
而且英豪其实之前,在建康已经设立了一个电视机显像管的工厂,在建康已经有了不小的布局。
最终,陈兵将这一次的建厂城市,选择在了江夏。
陈兵在内地建厂,一向是对土地需求很大,这到不是陈兵想要趁着土地便宜,去大规模的圈占土地,然后等着地价增值。
陈兵建厂需要土地大,主要是为了将来的产能扩充做预留。
陈兵在考察这些城市,这些城市自然也在调研英豪,而英豪过去在特区和沪海的投资经历,也让江夏方面极为信任。
英豪在特区已经建立了十几个工厂,仅仅是英豪的产业园区,都已经有了两个,员工人数更是多达几万人。
而在沪海,陈兵不仅设立诸多的工厂,雇佣了大量的员工,而且与沪海当地上下游的厂商,互动也极为密切,对沪海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同样突出。
这次英豪决定把Ic工厂放在江夏,江夏自然是希望,英豪能够产生同样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
江夏对于英豪这个项目自然也是支持力度极大,虽然直接给出的工厂用地只有200亩,但在英豪的周边,却同样预留了不少的土地。
双方的这次投资签约规格极高,甚至首都的一些相关管理口,都派出了足够级别的人来参加签约仪式。
英豪之前大力投资的特区、沪海都是沿海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在吸引外资上,是有先天优势的。
江夏在内地的地理分布上,其实已经是中部的城市。这次英豪在江夏进行的投资,其实是内地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些首都各管理口的人,前来出席这个签约的仪式,也是为了明确表达这种支持态度。
陈兵这一次出差,时间又是两个多月,除了布局Ic工厂的事情之外,顺路还与几个城市,谈妥了研究院的几个分院设置。
等到陈兵再次回到特区之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初,今年的上半年,陈兵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内地城市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