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 第二零二章 激进的半导体投资基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零二章 激进的半导体投资基金

陈兵后期需要在半导体进行的布局很多,很多时候,这种布局,由英豪来直接进行,会引起一些麻烦,因此陈兵干脆准备找一个专注于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基金来进行合作。

后世,在内地最出名的专注半导体的早期投资,当然是华登国际,这家基金规模并不算特别大,名声也没有远没有红衫、IdG那么响亮。

尤其是在大量的基金,都在关注互联网,追逐暴利投资机会时,华登国际仍然能够专注于投资于半导体产业,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华登国际的能够一直坚持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很大的原因自然是要归根于掌舵人的投资理念。

华登国际的创始人,名叫陈立武,是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陈立武也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他比陈兵大不到一岁,其个人经历,也同样充满了主角的光环。

他16岁就进入考进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在三年时间内修完了本科学位,主修物理,19岁就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学习核能源工程,22岁取得硕士学位以后,又到旧金山大学,转而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读书期间,他就已经在一些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资深副总裁等职位,而1987年,他28岁时,就创立了华登国际,第一只基金规模300万美金。

华登国际从此开始专注与半导体领域的投资,三十多年不仅投资了200多家企业,而且对于内地的半导体投资也一直保持极高的热情。

陈立武本人也在2009年,出任了EdA巨头cadence公司的cEo一职,执掌这家巨头十几年,2022年更是受到INtEL的邀请,出任了INtEL的董事。

前世陈兵是搞电子产业的调研员,与搞半导体投资的华登国际交往不少,经常互换一些行业信息,交流一些行业看法。

陈兵与陈立武年纪相当,在一起交流过多次,虽然说不上私交深厚,也算得上是谈的来的朋友。陈兵想要弄个半导体的投资基金出来,自然就想到了这个老朋友陈立武。

现在是1984年,历史上的华登国际其实还没有成立,但陈立武已经到了旧金山,陈兵干脆就准备把这个半导体基金,提前催生出来。

陈兵现在在灯塔华人圈的人脉已经足够广了,很快就捻转联络到了陈立武。

陈立武此时刚刚读完mbA课程不久,正在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未来的职业方向。听说英豪科技的cEo陈兵邀请见面,自然是欣然应约。

两人见面,就在旧金山的一家中餐厅,两人都是华人,陈兵干脆就按照华人的习惯,直接约饭而不是一起喝咖啡。

陈立武别看学的都是理工类专业,而且是学霸型的人物,但其实性格还是比较文青的。

陈兵前世与陈立武一起吃过几次饭,这次跨越了时空见到年轻时的陈立武,也颇有唏嘘之感。

陈兵与陈立武握手坐下之后,也没有多客气,而是很直接的提议,“我带了一坛二十年的绍兴黄酒来,一起小酌几杯?”

陈立武听到陈兵的提议,先是略微愣了一下,陈兵的这个提议,实在是太不灯塔了,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大家都是华人,没必要守着灯塔的习惯。

他笑呵呵的答应下来,“好啊,绍兴黄酒,我以前只是在书里读到过,还真没有喝过,你这居然还是20年陈的,这次算是有口福了。”

陈立武此时还没有机会到内地去,不过作为华人,对内地其实充满好奇,听说陈兵是内地出来的,自然向陈兵打问起内地的情况。

两人随意谈谈说说,又有佳酿助兴,很快就熟络了起来,陈兵也就很自然的说起了找陈立武的目的:

“立武,你应该对我们的英豪有一些大概的了解,我们现在在大力的投资半导体产业。

其实半导体产业个范围极宽,我对很多的半导体相关领域都比较看好,但不可能什么都自己来做。

我看到灯塔这些年,风险投资的模式发展的很好,就想要弄个专门的半导体早期投资基金,现在正缺一个帮我管理这个基金的人。

不知立武兄是否愿意来屈就?”

陈立武既然转读了mbA,其实就是已经从纯技术领域,转向了商业管理,对于做风险投资自然是有兴趣的,之前也尝试过兼职一些投资的职位。

不过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要继续了解清楚陈兵的想法“半导体确实是潜力巨大的行业,我也很赞同你的想法,看好这个方向,你要设立投资基金,准备投资多少钱?”

“第一支基金,我不准备设的太大,还是以练手为主,3000万美金吧。”

陈立武稍微晕了一下,你这说的是人话吗?3000万美金的基金还不算大?现在的美金可是很值钱的,许多创业企业能够拿到百万美金级别的投资,就可以原地起飞了。

现在还是1984年,正是灯塔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全面转型的时期,美元的发行量远没有后世那么大,投资基金的规模也小很多。

尤其是早期的创业投资基金,几百万美元就够运作了,几千万美元的规模就已经算是比较大型的基金了,鲜少有过亿规模的。

掌管3000万美金的投资基金,这个职位的吸引力是不用多说的,陈立武自然是心动了,不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反而需要冷静观察下,看到底为何会落在自己头上。

“陈兵兄,3000万美元可不是小数目,我虽然接触过一些创业投资,但其实也只是做的实习职位,在这方面经验可是还浅薄的很。

我们今天才是第一次见面吧?还是要请教一下,您怎么就看上了我哪?”

“立武兄不必自谦,就象你说的,3000万美金不是小数目,我自然不会随意乱来,我找上立武兄,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谨慎选择过的。

半导体产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是以技术为内生动力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极少,更多的是需要评价技术的商业价值,而不是经营模式的商业价值。

因此,想要投资做半导体投资首先就是有足够的技术背景,对技术的价值有足够的敏感性。

立武兄之前读的是物理,又转读了工商硕士,这样的复合知识背景,才是最适合搞半导体投资的。

虽然你之前的专业与半导体的关联有些远,但你能够16岁读大学,三年就本科毕业,又来灯塔完成了核能源的课程,本身就是学霸类的人设,这学习能力是不用质疑的。

我需要你来帮我,做的是半导体投资,不是工程师,并不需要你掌握太深入的技术细节,而是需要能够全面了解半导体的技术方向,这其实更需要高效的学习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合作者也是华人,在很多理念上,我们更容易形成共识。

坦白说,能够同时满足这么多条件的人选真的不好找,我通过很多的猎头找人选,也让不少圈内人帮忙推荐人才,好不容易才找到立武兄。”

陈兵说的很诚恳,思路也很有逻辑。

陈立武其实此时已经有了做风险投资基金的想法,但他之前没有过成功投资的业绩,想要筹集资金并不容易。

陈兵虽然同样年轻,但却是白手起家的,不是那种拿着家里的钱胡乱投资的二世祖,这样的金主看好自己,显示是一个相当好的机会。

“陈兵兄,承蒙你看的起,对这个职位我确实很感兴趣,不过有些事情,我还是希望问在前面。”

“请讲。”

“英豪在半导体领域已经进行过大手笔的投资了,麾下的半导体公司已经不少。

现在你要做的这个投资基金,是要配合英豪的经营战略?还是独立进行半导体投资?这当中的区别可就很大了。”

“立武兄所说的这个情况我自然清楚,英豪本身在半导体就会不断的进行布局,未来也会成立英豪自己的投资部门。

在对外投资上,这个投资基金说完全独立于英豪的经营战略,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我会给这个投资基金最大的决策独立性,不会让你管的这个基金,变成我们英豪的下属投资部门,更不会让立武兄做傀儡。

而且,这次只要立武兄愿意屈就,我愿意提前支付一年的基金管理费,立武兄可以用这笔钱,去注册一个你自己的投资管理公司。

你的这个投资管理公司,并不需要只帮我管理投资,完全可以自行去募集资金,组建你自己的新基金,这些新基金就与英豪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了,我们自然也不会多插手。”

陈兵很清楚,陈立武是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肯定不愿意久居人下。

如果陈兵不同意给陈立武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陈立武大概率也会接下这个基金,作为投资生涯的起点,但有了一定经验和业绩之后,也是注定要独立出去的。

与其将来分道扬镳,弄不好搞的一地鸡毛,不如大度一些,一开始就把事情定好,大家直接就定位成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陈兵这其实已经是在抢答了,等于替陈立武规划出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也让陈立武放下了心中最后一丝顾虑。

“承蒙陈兵兄看的起,亲自出面相邀,这么好的条件,我要再不答应,就未免有些不识抬举了。”

“来,立武兄,我们干一杯,预祝我们合作愉快。”说是干杯,两人也只是碰了一下杯,各自抿了一口。

“陈兵兄,既然你想要成立投资基金,应该已经对半导体的投资机会做过深入调查了吧?

我对这个方向了解的还不算深,不如你先说说,有那些大概的方向,也让我学习借鉴一下。”

这也是陈兵想要的,陈立武虽然后世是半导体投资届的大佬,但现在还是半导体领域的门外汉,陈兵也不可能等着他做很久的先期调研学习,必须先给他指个大概的方向,让他边打边学。

陈立武智商情商双在线,既然接下了陈兵的这个投资基金,在自己没有成为行业专家之前,也并不急于表现出独立掌控权。

先按照陈兵已经有的思路走一程,即能够尽快的进入实战,积累一线投资经验,也可以尽早完成一些成功的投资案例。

陈兵也不客气,开始侃侃而谈。“半导体产业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的迅速,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庞大的行业。

与此同时,半导体制造需要的资本量也越来越大,现在想要设立一个芯片厂,基本的投资额也要2亿美元左右。

这对于那些创业型的小公司来说,实在是门槛太高,而以现有投资基金的规模,也不足以支持创业者向这个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

半导体产业整体是一个技术与资本双密集的行业,但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更多能够投资的就是那些,技术水平足够,但对资本的依赖又不那么严重的领域。

例如一些小型的Ic设计公司,可以把生产委托给那些大厂,他们只专注于Ic的设计和营销,这类公司中,肯定有极好的投资标的,是可以仔细进行寻找的。

但这类公司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隐藏的比较深,在Ic设计真正完成之前,这些公司其实是无法向客户进行推销的。

但等到他们的产品一旦设计生产出来,在市场上看的到了,好的产品又很快会产生销售,对于融资的需求就会快速的下降。

因此,如何在他们还在潜心Ic设计的阶段,就能够提前发现他们,就会成为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

在这里,我提一个思路。

现在的Ic越来越复杂,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工程师有了灵感,自己就可以画图纸的时代了。

要做Ic设计,就必须要先有Ic设计的工具,也就是EdA,因此几乎所有的Ic设计公司,都会成为商业EdA公司的客户。

而EdA本身就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工具,这个行业的创业公司,本身就极具投资的价值。

因此,我建议你去全面拜访市面上的EdA公司,尽量给那些不错的EdA公司做一些投资,然后通过EdA公司的商业关系,去挖掘那些还潜藏在水面之下的Ic设计公司。”

陈立武对于Ic产业的大概情况还是很了解的,而且他能够最终成为Ic行业的投资大佬,对于行业关联也是有极强的天生敏感的。

陈立武,后世成为EdA巨头cadence公司的cEo,可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

后世,半导体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已经形成了很复杂的网状结构,而EdA就是这张网上,最核心的信息节点。

几乎所有的半导体行业核心厂商,都离不开EdA这个工具,几家EdA龙头的客户名单,放在一起,几乎就囊括了八成以上的半导体相关公司。

而EdA本身,也是的一个需要大量行业数据支撑的产品,是需要将各种行业规则、工艺标准、通用技术糅合起来,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体。

因此,几乎半导体行业的核心数据,都会最终汇集到EdA公司手里,其中甚至包括很多,厂商对同业严格保密的KNow how。

陈立武掌握了EdA三巨头之一,就可以轻易的掌控大量的行业数据,对于半导体行业的变化,就也以同若观火,甚至先知先觉。

这是其他的那些风险投资机构,很难取得的一种优势,也是陈立武能够在半导体行业,成为真正投资大佬的,重要根基之一。

陈兵一提这个思路,陈立武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精髓,EdA公司,就是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藤,顺着这个藤就可以摸到其他的瓜。

有了这个思路,陈立武对于如何真正展开接下来的工作,也就有了很明确的计划。

他甚至不需要陈兵再去提点,半导体其他分支市场的投资机会,顺着这个思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很快,将整个半导体的状况,很快摸出个头绪。

陈立武是执行力很强的人,与陈兵谈好,第二天就从原本的职位上辞了职,开始注册他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很快拉起了一个四个人的小团队。

在办理各种行政事务的同时,他也没有闲着,而是开始不断拜访市面上的EdA公司。

这个时候的EdA公司数量还不是那么多,只有几十家,陈立武极为卖力,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几乎将所有的EdA公司都拜访了一遍,大概描绘出了这个行业的基本脉络。

这时候,他才再次带着团队与陈兵沟通一次,想要讨论一下在EdA这个细分领域当中的投资策略。

而陈兵给他的答案,却是让他再次大吃一惊。

陈兵的答复很简单,只要是EdA公司,技术过得去,能投就放心大胆的尽量投。

以这个基金3000万美元的规模,足够将整个EdA行业的公司全部投资一遍。

陈兵的这个投资策略,在后世叫做投赛道,是大型的投资机构,面对那种新出现的投资领域,又宏观上比较看好时,才会采用的投资策略。

只不过,一般投资机构,即使投赛道,也是只投其中的几个头部公司,陈兵的这个策略,比后世很多投资机构更加激进的多。

这种投资策略,在80年代,还没有出现,这个时代的投资基金规模都不大,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来进行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投资。

陈兵之所以要采用这么激进的投资策略,自然是基于EdA行业的特殊情况。

前文提过,EdA行业是聚合起来的,会通过大量的投资并购,把诸多的小型公司聚合起来,逐渐形成巨头。

这种并购整合成风的情况下,那些早期的EdA创业公司除非是产品毫无价值,否则基本都能通过并购来实现投资退出。

80年代,金融泡沫还没有大规模出现,创业还是少数人的事情,还没有被各种投资机构,用大量的资金打上鸡血。

这个阶段,敢于投资创立EdA公司的人,基本都是有足够技术背景的,很少有血本无归的情况出现。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技术被收购,至少能够收回成本,甚至得到不错的资金回报。

这就使得这个时间段,在EdA行业,闭着眼睛投资,基本也不会出现多少投资损失。

但陈兵更看重的,还不是投资能赚多少钱,他更看重的是能够拿到的股权,还这些股权能够带来的影响力。

EdA行业每一次并购,都会使得公司的股权出现分散,初始投资人的股权被不断稀释。

但陈兵在EdA行业进行广泛投资之后,这种并购出现时,陈兵就可能在并购双方都持有股份,这种并购带来的股权稀释,就会被对冲掉,可以保持陈兵一定程度的股权掌控。

投资基金,一般不会介入到被投资机构的具体经营层面,这就使得投资机构会具有一些中立的色彩,股东背景被淡化。

甚至两家竞争十分激烈的公司,背后是同一家投资机构的情况,也会经常的出现。

陈兵这种投资策略之下,在十几年以后,行业逐渐聚合出行业巨头时,这个投资基金也会通过行业的并购,被动的进入到这些巨头的股东名单之内,这是主动选择性投资,很难做得到的事情。

不过陈兵并没有冒充先知,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他只给陈立武的团队讲了两点,就足够说服团队,接受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了。

第一点,早期投资单个项目的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基金的综合收益,EdA既然是被明确看好的方向,只要投资的诸多公司中,有一两家能够产生超额回报,就足以覆盖其他项目的投资风险。

第二点,这些EdA公司掌握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信息,即使一个项目投资亏掉了,但拿到的这些信息,也是有巨大价值的,通过这些信息,投资团队才能去找行业里更好的投资标的。

陈兵的这两点,几乎是获得了投资团队举双手双脚的赞同,就差高呼我主圣明了。

做投资的,都是用金主的钱在做投资。但投资是有风险的,尤其是早期风险投资。

被投资项目,好项目想要成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但投资的项目失败,往往就快的多。

这就很容易造成,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内,亏损先体现,而投资收益后体现。

这时候如果碰到那种没有耐心,斤斤计较的金主,就极容易要承受金主巨大的问责压力。

陈兵这样愿意主动承担责任的金主,绝对是所有投资机构,都会最喜欢的金主,能够碰到这样的金主,就是投资机构烧高香了。

陈兵的一番说法,以及主动提出的投资策略,相当于一定程度上,给投资团队进行了免责,还能不受欢迎?

于是,1984年下半年,灯塔就出现了一只投资风格极为激进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极高的效率向EdA产业进行快速的投资。

仅仅半年时间,这个基金就投资了50多家早期EdA公司,累计投资金额超过了1500万美元,行业覆盖面超过了八成,几乎所有EdA行业的从业人员,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散财童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