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鼎顺的回答袁可立非常满意,他就是来阻止杀人的,屋里的人没一个傻子,短短四个字,所有人陷入沉默。
老头犹豫了一会,从袖口掏出一封信递过来,拿起来一看,竟然是天启给老头的密信。
木匠对他信任的人是真好,堂堂皇帝,不仅对袁可立表示歉意,还请求他收自己为徒,既能增加辽东战力,也能缓解天下人对宗室的攻讦,让百官专心为政。
朱鼎顺很快看完递了回去,袁可立摇摇手,“鼎顺烧了吧,除了你我,没人看过陛下的手书。”
呃~
别误会,不是说不可见人。
实在是皇帝的书法难看,全是大白话,老头在维护天子威严。
“皇恩浩荡,鼎顺能说说辽东的战事吗?”
袁可立此话一出,张果中、鹿正、孙奇逢立刻告退,只留下了鹿善继和李老头,这边只剩公母俩。
文人就这点可爱,平时可以谈论国策,喷百官无能,但三人没做过官,不会主动接触国策的制定,尤其是涉外的战事,民间儒士对官的一种道德敬畏。
朱鼎顺不了解老头问话是什么意思,但两人得先达成共识,再谈战事就简单了。
“袁公,辽东是万历皇帝惰政,以及齐、楚、浙、昆、东林、阉党六党互相攻讦乱政所至。大明朝中枢实际是皇帝、内阁、宦官三位一体,但这种缺陷太明显了,宦官负责的东厂锦衣卫是为皇帝执行监察权,宦官却是皇帝随口可以替换的存在,这就导致宦官、勋贵成为皇权的一部分。
张太岳五十年前中兴大明,却亲手开始了一个历史之祸,党争起源于嘉靖严嵩,变质于万历初期,张太岳独霸权纲十年,朝堂不仅全是楚党,内相冯保也如臂驱使,勋贵也支持他。名为相实为摄,这是他自己说的,结局可想而知。
万历皇帝惰政,是为了巩固皇权,奈何党争已经成风,高谈阔论者占据朝堂,俯身实干家太少,皇帝用三十年告诉百官,没有皇帝,你们就是吵三百年也没用,可惜朝政荒废,东虏出现了。
我曾经告诉过之音,若万历皇帝还再世,萨尔浒那样的大败可以承受三次,总有一次会把奴酋打残,女真自然灰飞烟灭。
可惜东林犯了与张太岳一样的问题,众正盈朝架空皇权找死,但这次宦官和勋贵没有站到东林一边,皇帝也被惹恼了,短短三年时间,满朝东林凋零,不是魏忠贤要杀他们,是天下大势杀他们。换鼎顺入朝,也会杀他们,因为大明没时间听文官扯淡。
袁公问辽东战事如何,其实很简单,只要陛下把文官、勋贵、宦官捏成一个整体,一起出力,谁去辽东都会胜利。
魏忠贤贪婪奸诈,但他知道皇帝才是他的一切,他也能为大明内库带来银子,内忧外患当前,他还能整合朝臣,权倾天下不可避免。
大明没时间了,陛下现在不想听谁对谁错,只想愿意做事的赶紧做事,灭杀东虏消灭边患。至于以后,谁在灭杀东虏中立功,谁就是柱国之臣,皇帝不是那种秋后算账的性格。”
袁可立听完闭目思考,旁边的李老头扶额连连点头,朱鼎顺看了一眼鹿善继,发现他也若有所思,不错,这是大明朝不多的做事之官。
“鼎顺为什么一直说勋贵?”袁可立看一眼张之音,苦笑道,“虽然老夫也知道五军都督府掌天下兵马,公侯节制京营,但他们…一言难尽。”
您这是身在局中。对朱明皇帝来说,万历朝绝对是朱明传承最危险的时候。勋贵是皇权的依靠,也是皇权的退路,之音的祖爷爷张溶干了一件蠢事,与张太岳相交莫逆。
这让万历皇帝没有一点安全感,所有的事只能从他的两个伴读开始布置,一个是太后的外甥、武清侯李伟的孙子,重用武清侯既能稳住太后,也有亲情联系。一个是西宁侯宋世恩,虽然西宁侯后来英年早逝,如今的西宁侯宋光夏却继承了皇帝的信任,提督重组禁卫,完美的保护了皇帝。
张溶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了,别的勋贵与英国公出现了裂痕,两个儿子张元功、张元德先后袭爵,都不敢有任何动作,反而积极为皇帝打理皇庄皇田。到如今英国公手里,他娶了宋光夏的姐姐,勋贵的裂痕才修复。
袁公认为勋贵不重要,这是错觉,因为勋贵通过皇帝影响朝政,勋贵就是皇帝的一部分。
百官认为勋贵马放南山,武功荒废,更是偷换概念、栽赃陷害。京营不堪一战是百官一起造成的,勋贵顶多只有一半错,他们更想京营强大。
此刻的勋贵不仅有军权,还有财力,他们是最独立、最有力的一群人,勋贵与宗室一样,有变态的人身安全。若皇帝失去勋贵的忠心,那朱明灭国在顷刻间。
朱鼎顺说完舔舔嘴唇,内心叹气一声,历史都骂勋贵三十万京营不堪一击,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去一击。
既没有一击的实力,也没有一击的动力。
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天子的胸怀,作为皇帝,他对臣子的态度,竟然有敌我之分,远离自己的根本,削弱宦官不说,还和勋贵对着干。
不仅平时骂无能,最后时刻与文官一道逼着他们掏家产,掏少了说你不忠心,掏多了说你祖上剥削民脂民膏误国,这样的皇帝谁能伺候?京城勋贵一盘散沙躺平了,起义军也进城了。
袁可立摸摸鼻子,轻轻点点头,“鼎顺读的一脑子好书,你认为现在的勋贵如何?”
“就那样,英国公庇佑诸位,实际上也是在给以后留后路,当然,这种后路不是给他自己留的,是给皇帝。当今陛下肯定知晓范阳三人在庇佑东林漏网之鱼。皇帝只是不想让东林在朝堂吵吵个没完没了,不想杀他们,但不杀几个又无法快速掌政,这是一个悖论,倒霉的人就认命吧,谁让他们不识大局。”
“勋贵有为国解难的实力?”
“没有,但给他们银子,给他们五年时间一定可以,仅限于这一辈,下一辈的勋贵声望太弱,小子的舅哥张之极可能还能领导一下,下下一代必然崩溃。”
“为什么?”
“武解难文纾困,嘉靖朝南倭北虏,南边倭寇肆虐大明富庶之地,北边俺答汗十万铁骑入京,以后人的眼光看,反而对大明朝延续有好处。朝廷在全力保证江南安全的同时,勋贵出了好几个大将,比如镇远侯顾寰当时就外镇三边十几年,定国公和成国公也曾领兵到延绥防虏,那时的京营实力达到鼎盛,骑兵十万众,战力堪比成祖时期。
自党争开始,勋贵已失去了独立带兵作战的权力,荫恩三代是极限,英国公估计也很急,但他们就是没法子带京营出战。文官把他们的权力已经限制死了,最后大家会一起倒霉。”
“精辟,好一个武解难文纾困,鼎顺说到了朝政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