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人回到招待所,洗漱完就早早的睡下,司机喝了酒,呼噜打出重金属音,虎子被吵的翻来覆去睡不着,勉强眯瞪了一会儿,两点钟就喊司机起床,收拾完个人卫生,发动着车就往码头赶,到地方时渔业公司的船也方才靠港,虎子找到船长把提货单交给他,船长没耽误马上安排人装车,船员们已经听单位接船的人说了发福利的事,知道眼前这辆就是拉豆腐来的车,立即热络的取下车上的竹筐准备装鱼。

这次出海,船上捕捞的梭鱼最多,船员们只管拣大个的装筐,这时候中国的捕捞和冷藏技术都不发达,渤海湾里的渔业资源丰富,各种鱼类不光数量多个头也大,虎子看着最大的一条都有一米长了,装车的时候,梭鱼里边免不了混进一些其它的鱼类,船长豪爽,让船员们多装一些算是补偿。

大家齐心协力的装完车,时间也快到凌晨四点,告别了船长和船员们,两人立刻往厂里赶,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路,只要能保持正常速度行驶,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的车质量差,要留出排除故障的时间,厂里也有预案,如果拉鱼的车早晨七点没到厂里,立刻会有另一辆出发去接应,为了一口吃的,大家都操碎了心。

刚才装车的时候要赶时间,不可能一筐一筐的过称,船长和船员们又不在乎鱼是不是给多了,另外还因为混进了杂鱼多给了一些补偿,虎子估计车上的鱼至少能有五千斤,一路顺利的回到厂里,时间还不到六点半,两人把车停在食堂门前等着人来。

今天是第一次换鱼,杨厂长和后勤的领导七点钟就来到厂里,大家一起把鱼卸下来,用台秤一筐一筐的称重,最后一合计,去掉筐子的分量,鱼的净重是五千三百二十五斤,看着这个数量,大伙儿都高兴的合不拢嘴,有个干部提议,要不以后食堂不做豆腐了,还是换成鱼划算。

杨厂长听了这主意看向虎子,虎子向他们解释说:“做鱼太费油,放的油少偶尔吃两顿还行,多了以后人宁愿吃野菜也不愿意碰这玩意,如果每个星期吃两次鱼,厂里的油能坚持十个月都算能省。”

听了虎子的解释大家只好作罢,不过杨厂长有点担心,哪怕一个星期只吃一顿鱼,厂里的油也不够用,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专业人员来解释,一食堂的班长何雨柱同志解释说:“如果一个星期一顿,油是可以支撑一年,但是平时素菜里的油要相应减少,不过即使这样,菜里的油水也比以前要多。”

杨厂长这下彻底的放心,等到八点钟上班,整个后勤除了值班的人手,其余的都分到八个食堂去处理鱼,虎子留在一食堂帮忙,洗鱼的时候发现梭鱼里边混着一些小黄鱼和鲅鱼,虎子让大伙儿把这些鱼处理好搁在一边,做菜的时候,虎子上手用大锅做红烧梭鱼,让柱子去做个油炸小黄鱼,再选几条鲅鱼剔骨去皮,混合上肥猪肉一起剁馅,然后加点韭菜沫调在一起,给领导们包个鲅鱼饺子吃。

上午后勤的人全体出动去食堂帮忙,整出那么大的阵仗,全厂都知道中午要吃鱼,中午一下班,在广播里《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声中,大伙儿心急火燎的往各个食堂涌,其中赶往一食堂的人最多,都知道傻柱师傅的手艺全厂最好,只不过看着排出老长的队伍,后面的人自觉去其他食堂排队。

今天打菜的师傅是虎子,他开着光环,精确的计量每一勺的分量,即使有人想质疑,可是一看打菜的人是这位,顿时偃旗息鼓,孙癞子加上耿家村的事,让虎子的威名响彻全厂,得有多想不开的人敢跑他跟前炸翅。

柱子干嘛去了?虎子安排他去请杨厂长,连怎么说话都交代好了,柱子除了相亲的时候有点怂,其他场合从不怯场,他见了杨厂长大大咧咧的说:“厂长,这次来的鱼主要是梭鱼,不过里边混了一些小黄鱼和鲅鱼,数量不够做大锅菜,食堂单另挑出来做了个油炸小黄鱼和鲅鱼饺子,想请您去尝尝我们一食堂做鱼的手艺。”

杨厂长的心里很高兴,但还是严肃的问了一句:“大锅菜都做好了吗?”

柱子回答:“您放心吧,已经在打菜了。”

杨厂长点点头又问:“小锅菜有多少?够几个人吃的?”

柱子说:“这两种鱼说是数量少,那是跟梭鱼比较,做了二十个人的分量,不够随时可以做。”

杨厂长说:“足够了,你先去忙吧,我待会儿喊几个人一起去,要不然浪费了挺可惜的。”

食堂里虎子打菜的速度快,长长的队伍迅速缩短,先到的人已经端着饭盒狼吞虎咽的开吃了,后面排队的人还在闻着浓郁的香味咽口水,其实每个人能分到的鱼肉并不多,只有勉强四两,还包括了剁开的鱼头,对此大伙儿都没有怨言,一个是因为这顿鱼是按素菜的价格收菜票,另一个原因是虎子打菜的勺公平不说,每个人还给了半勺汤汁。

工人们纷纷夸赞着做菜师傅的手艺,吃完鱼之后连碗底的汤汁都用馒头擦的干干净净,一点都看不出这是用过的碗,有顾家的工人师傅,自己忍着诱惑稍微尝了几口,用馒头蘸点汤汁草草吃饱,剩下的鱼肉装在饭盒带回家里。

杨厂长带着十几个干部一起去一食堂,沿途遇见吃完饭的工人都主动向他们问好,领导们感受到这顿鱼带来的好处,脸上挂着矜持的笑容,回应着工人们的问候,内心里早已暗搓搓的心花怒放,进入食堂,还在吃饭的工人里有几个胆大的向他们喊了一嗓子:“领导们今天这事办的敞亮,要是以后还有就好了。”

杨厂长停下脚步向工人们说:“咱们轧钢厂是重体力劳动,每次看到你们吃完饭不久就喊饿,我们这些干部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大家都在积极的想办法解决,今年农场有了产出,总算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同志们放心,这样的饭菜今后还有,每个礼拜二食堂会做一顿豆腐,每个礼拜五做一顿鱼,每个月的月末做一顿鸡蛋。”

领导们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走进小餐厅,工人们知道这是去吃小灶,但是只要有大伙儿一口吃的,他们吃好一点也没人在意,大家最恨的是那种干部,工人们饿的两眼发绿、摇摇欲坠,他们旁若无人的胡吃海塞,仿佛天经地义一般。

杨厂长用筷子夹起一条油炸小黄鱼尝了一口,忍不住夸赞:“这鱼的口感鲜嫩香酥还真是不错,咱们厂就数这傻柱的厨艺最好。”

李副厂长尝了一个鲅鱼饺子,只说了两个字:“鲜、香”就不管不顾的吃了起来,桌子上再没人说话,大伙儿都埋头干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