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元璋虽然每日都替朱标担心,他也看得出来朱标情况不是很好。

但是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觉得朱标不好,即便同样是自己儿子的朱棣也不行。

“你已经看过标儿了,滚回去打理朝政。”

“儿臣遵旨!”

朱棣看到朱元璋动怒,连忙行礼离开。

离开时,朱棣下意识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东宫的大门,若有所思。

朱标那么长时间风寒未愈,这怎么可能?

而且朱标正是大好年华,怎么突然间就病得这么重了?

就连整个皇宫的太医都束手无策,都治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效果?

难不成?朱标这一劫难逃吗?

朱棣越想心中越恐惧,片刻都不敢停留,他只能极速快走,以此来分散自己注意力。

朱棣探望朱标没有多长时间,就离开东宫。

这个消息让京城的文武百官都心思各异。

尤其是黄子澄一干人等,更是满脸讥讽,“燕王殿下怎么可能会真心实意想要太子殿下好起来?”

“太子殿下痊愈时,就是他燕王殿下滚出京城的日子。”

黄子澄和齐泰等人,虽然未能亲眼看到朱标,但是听闻朱标正在修养,并无大碍,他们也放下心来。

他们又哪里知道,这是朱元璋下旨对外统一口径,都说朱标没事。

朱标身份敏感,一旦出事,对大明朝来说,势必引发地震级别的震动。

即便朱标仍然病重,朱元璋依旧下令封锁消息,没有泄露朱标的真实情况。

朱棣这边,朱元璋虽然没有直接下封口令,也是想透过这事,考验朱棣心性如何。

如果从朱棣口中向外泄露朱标病重的事情,那么朱棣在朱元璋心目中的信任将不复存在。

同一时间,宋隐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取了朱标病重的消息。

朱标出事早在宋隐意料之中,宋隐也早有心理准备。

但是听到朱标真的病重后,宋隐还是无比惆怅。

朱标如果不在了,大明朝的天可就要风起云涌了。

现在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标,对宋隐都非常信任,而且依赖宋隐。

宋隐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但是朱标病逝,如果朱棣上位还好,那么宋隐还是可以继续过上这种躺平的生活。

偏偏是朱允炆上位,而不是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朱棣。

再加上宋隐跟朱棣的关系,自然也会成为朱允炆忌惮的对象。

“悲催啊!好日子快到头了!”

宋隐想到这,喃喃自语,“朱允炆还不把我视成眼中钉?”

宋隐知道,朱允炆肯定会担心自己跟朱棣联手。

那样一来,对大明肯定是极大的威胁。

所以朱允炆上位后,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各种打压自己和朱棣这些藩王。

“大人,要不要速速回京?”一旁的梁尔泰担忧的询问。

梁尔泰是宋隐的护卫,从北平就一直跟在宋隐身边,深得宋隐信任。

宋隐这次出行,特意把他带在身边。

梁尔泰除了身手了得,也是宋隐得力助手,有心带在身边历练。

宋隐看到梁尔泰担忧之色,缓缓摇了摇头,“京城水太深,太子病重后,各方势力更是蠢蠢欲动。”

“越到后面,京城越危险,所以咱们能不回去就不要回去。”

梁尔泰神色一紧,连忙询问,“大人,难不成太子殿下……”

后面的话,梁尔泰没敢说完。

宋隐轻叹一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好在这段时间,朱元璋一门心思都扑在朱标身上,并没有想到要把宋隐召回京。

显然,在朱元璋心里,一直都不愿意接受朱标有可能病重不治的结果。

潜意识里,朱元璋一直觉得朱标会好起来的。

所以并未进行防控。

这让宋隐有了更多在外面布局的机会。

一段时间下来,朱标身体不好也不坏,只能在自己寝宫里小范围活动。

虽说没有像在陕西时那般病重到晕眩,但是走不了几步就心慌气短,自然是连寝宫的大门都不敢出去。

虽然朱标的身体无法打理朝政,好在还活着,这就是许多人的希望。

朱标身体经常反复,朱元璋更是无心理会朝堂事务。

朝堂上的大小事情仍然由朱棣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子澄和齐泰这些太子党也不敢生事,生怕朝堂上纠纷不断传到朱标耳中,让朱标劳心费神。

好在朱标已经回京,之前担心朱标在外出事,然后朱棣把控朝堂的事情看来不复存在。

所以太子党,倒也没有刻意再针对朱棣。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眨眼间半年过去了。

这日,朝会上,各部门正在汇报工作。

户部侍郎欧阳强例行汇报完户部工作后,看了朱棣一眼,然后出言提醒。

“燕王殿下,当初朝鲜国跟我大明借贷七十万,按照借贷合同,理应在半年时归还五成,但是现在半年时间已过,却没有见朝鲜国派人前来。”

“户部已经去函询问,提醒朝鲜国按时还贷,但是至今没有收到回复。”

欧阳强话落,文武百官皆是精神一振。

这大半年来,因为朱标染病,大明朝第一谋臣宋隐在外微私访。

大明没有推出新的政策,就是按部就班,常态化运作。

每次各部门例行汇报时,别说满朝文武,就是朱棣都听得昏昏欲睡。

现在终于听到一件不同于往常的事情,顿时人人都关注的看向朱棣。

而蓝玉这些武将,更是两眼冒出精光。

他们没记错的话,当初是宋隐提出要给朝鲜国借贷。

而且这借贷的背后就不安好心,是给朝鲜国下套,找一个出兵朝鲜国的理由。

看到有可能会爆发一场大战,朝堂上的武将们全都精神起来了。

朱棣本就崇尚在马背上打天下,立刻意识到这件事情背后搞不好会是一场大战。

如果这事发生在他燕国,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立刻发兵朝鲜。

但他现在只是大明的监国藩王,做出任何一个决定,都必须小心谨慎,不能留下让那些太子党弹劾他的把柄。

所以朱棣没有武断专横,而是开口询问,“诸位,对此事可有什么想法?”

“燕王殿下,臣建议,以朝廷名义给朝鲜发函提醒他们此事。”

“没错,咱大明是礼仪之邦,即便要出兵,也应当先礼后兵。”

黄子澄和齐泰赶忙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