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 第312章 孔明部署,另有所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2章 孔明部署,另有所谋

长安城,丞相府内。

孔明开口问马谡。

“昔日幼常赴南中平叛,与当地土人可有交情?”

……

这一世。

孔明并未亲自率军,去平定南蛮孟获之乱,而是将重任托付于赵云、王平与马谡等人。

对南中之事,马谡有独到的见解。

马谡深谙“兵战为下,心战为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之理。

马谡主张以怀柔之策,笼络人心,化解南中纷争。

正是赏识马谡的这份见识,孔明才特遣马谡前往南中。

马谡也不负所托,以恩威并施之策,顺利平定南中。

令蛮人心悦诚服。

此刻孔明问起南中土人的事情,恰好戳中马谡的得意之处。

马谡立即神采飞扬,侃侃而谈。

将自己在南中如何施恩布德、结交各部首领的往事,娓娓道来。

言语间尽显自信与从容。

……

孔明静静听完,微微颔首,复又问道。

“南中有一洞蛮人,擅以树藤为甲,幼常可知其详?”

马谡不假思索地答道。

“军师所言,当是乌戈国主兀突骨,此人身长丈二,麾下藤甲兵刀枪不入。某昔日在南中时,曾与他有过往来。”

孔明闻言说道

“如此甚好!当下伐魏在即,正需此藤甲以克魏军!”

停了一下,孔明又加重语气说。

“此事非幼常不可,还请幼常速往南中,向兀突骨借藤甲一千副。”

……

此前孔明一番铺垫,将此事说成是非马谡不可的重任。

马谡心中得意,欣然领命,当日便启程南下。

待马谡离去后。

孔明着手调兵遣将,筹备粮草辎重。

不日,孔明率西路汉军,自长安出发,经潼关直指弘农。

另一路由庞统率领的大军,也从襄阳开拔,兵锋直指宛洛。

两路大军齐发。

正式拉开统一天下的序幕。

……

与长安蒸蒸日上的气象截然不同。

洛阳城中,阴云密布。

整座城市的气氛压抑而沉重。

魏帝曹丕虽登帝位,但是在朝中,仍受到汉室旧臣的掣肘。

还有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加之东吴覆灭,唇亡齿寒,这些都让曹丕心力交瘁。

更令曹丕忧心的是。

虽然正值青壮之年,曹丕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御医也束手无策。

这预示着曹丕的帝王之路,不会长久。

……

就在曹丕焦头烂额之际,汉军两路进犯的消息传来。

曹丕听闻之后,脸色骤变。

曹丕立刻召集众臣,共同商议对策。

最终,曹丕决定以夏侯惇为都督,曹休为副将,率军抵挡襄阳方向的汉军。

同时,因东吴已灭,合肥防线不再紧要,驻守此地的乐进、李典也被调往宛城,归夏侯惇统一调动。

西路方面,曹丕以曹真为都督,王凌、孙礼、王双等为将,抵御长安方向的汉军。

司马懿也受到曹丕重用,被提拔为副都督,与曹真分兵迎战孔明。

两路魏军接到军令后,不敢耽搁。

一路进驻宛城,一路扼守弘农,与汉军形成对峙之势。

……

我们目光放至西边,先说一下地势。

自潼关至弘农,路途有百余里。

此处北临黄河,中间为二三十里宽的平原,南侧则是层峦叠嶂的崤山余脉。

孔明率军出潼关后,兵分两路。

马超、庞德、马岱等将统领骑兵,沿黄河南岸推进。

而孔明本人,则与赵云、王平等将,从山路行军。

待深入魏境四五十里后。

孔明传下命令,两路汉军均沿路扎营,不再前进。

静待魏军前来。

对于孔明的这一安排

军中众将。

皆感疑惑。

……

一日夜深。

中军大帐之中,孔明在堆满书籍的长案上,挥笔疾书。

这时,姜维掀帘而入。

拱手施礼后,姜维说:“军师,在下有一事不明。”

孔明并未停笔,而是抬头看了姜维一眼说道。

“伯约有话,尽管直言。”

于是姜维开口问道。

“军师,兵贵神速,我军自潼关而出,兵锋正盛,为何不直抵弘农,而在此地停留?”

孔明闻言,微微一笑,并未急于作答。

姜维见状,又追问道。

“再则有平坦大路,军师为何不取,反而分兵行进,走此崎岖山路?”

……

姜维说到此处,孔明还是没有回答姜维的问题。

孔明只是放下手中的笔,挥手让姜维近前。

指着案上墨迹未干的几个字,孔明说道。

“伯约,你且来看,这几个字是何意?”

姜维上前细看,只见纸上写着:“战之要道,在尽戮彼可战之众。”

这句话很像是兵法中的一段,不过姜维熟读兵法,却从来没有在哪部兵书上看到过这段话。

品了品这几字,姜维问道。

“军师,此中之意,可是说,取胜之道,在于歼灭敌兵?”

孔明点点头,给了姜维一个肯定的笑容。

其实,孔明心中所想的,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战略思想。

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出处。

……

孔明解释道。

“此役与往日不同,志在一举平灭曹魏,故而不必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歼敌才是重中之重。”

姜维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此刻,姜维已然明白。

孔明之所以不急于进军弘农,正是希望在野战之中,歼灭魏军主力。

如此,便能避免攻城战的巨大消耗。

至于另一个问题。

孔明放着平坦的大路不走,而选择山路行军。

则是为了利用复杂地形,施展计谋,以智取胜。

……

想到此处。

姜维心中豁然开朗,脸上露出钦佩之色。

而孔明此时则问姜维:“对了伯约,方才你欲问何事?”

姜维拱手答道:“军师,在下心中疑惑已然明了,无需再问。”

姜维说完,姜维与孔明相见大笑。

孔明没有正面回答姜维的疑惑,而是用启发的方式,让姜维自己想出答案。

这样才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最佳的互动方式。

……

接着,孔明又拿起笔来,在纸上书写。

一边写,孔明一边说道。

“伯约,我此战如此谋划,还有一个缘故。”

姜维问孔明,是什么样的缘故,孔明又一次用书写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孔明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司马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