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 第307章 见风转向,张昭议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7章 见风转向,张昭议降

第307章 见风转向,张昭议降

……

听过孔明的话。

刘备低头思考起来。

刘备想,孙权虽两次背盟,袭取荆州,但当年赤壁之战时,孙权也曾出手相救。

若此时给孙权一个机会,允许孙权归降。

则整个江东之地,可免遭战事,救无数生灵。

若强攻建业,后续平定东吴各地,恐怕还需耗费不少时日。

而且,这一世与上一世不同。

这一世,刘备与孙权之间,并无弑弟夺土之仇。

加之刘备素来以仁义为本。

故而思虑再三,刘备决定,还派人前往建业城,劝孙权归顺。

想到此处,刘备对孔明说。

“军师,朕意已决,遣使劝降,若能兵不血刃地拿下建业,自然是上上之策。”

想了想,刘备又问。

“不过,此次劝降,许孙权何爵为好?”

……

听到刘备决定劝降,孔明心中也暗自思量。

吕蒙和陆逊,这两大前世的仇敌已然殒命。

潘璋马忠,也死于关羽刀下。

现在孙权的生死,交由他自己的选择,也无不可。

不过,还想如之前那般封为国公,是断然不能了。

最多也只能给孙权一个侯爵之位。

想到此处。

孔明随即向刘备进言。

“陛下,臣以为,若孙权肯归降,封他为‘长沙侯’最为妥当。”

刘备闻言,细细品味这封号,觉得颇为合适。

长沙郡早年属刘表管辖,后来一直归于刘备麾下。

将孙权安置于长沙,既不必担心他再掀起什么风浪,又能借此安抚东吴旧部。

更何况,孙权之父孙坚,曾为长沙太守。

如今将长沙封给孙权,也算是对孙氏一族的一种慰藉。

于是,刘备拍手称快,决定封孙权为长沙侯。

刘备随即召来文吏。

修书一封。

命人送往建业。

……

此时的建业城内。

孙权正眉头紧锁。

面色凝重。

接连传来的坏消息,令孙权心神俱疲。

先是江北传来急报,称魏国张辽的援军,被关羽挡在历阳,无法驰援建业。

紧接着,是一个令孙权如坠深渊的消息。

陆逊统帅的主力大军,遭受惨败,几乎全军覆没。

陆逊本人也战死沙场。

最后,丹阳失守的消息传来,汉军已逼近建业,形成合围之势。

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孙权心如刀绞,面色苍白。

孙权的眼中,透出深深的疲惫与绝望。

……

如何应对眼前的危局?

孙权准备向群臣发问。

孙权向阶下看去,只见群臣们,个个神情低落。

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惶恐,整个大殿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

孙权长叹一声,声音沙哑地问道:“诸位,如今局势危急,可有良策?”

孙权的目光扫过文臣一列,只见张昭、顾雍等人皆低头沉默,无人应答。

孙权又看向武将一列,多数将领也是默不作声。

唯有周泰上前一步,抱拳道。

“主公,某愿死战,誓保建业城不失!”

周泰说话时,他身旁的甘宁、蒋钦和徐盛几将,投来鄙夷的目光。

几个人心想。

周泰这是没与汉军直接交手,所以不知深浅。

如今的刘备已非昔日可比。

兵强马壮,麾下猛将如云,死守城池不过是徒劳之举。

然而,这些话他们却不敢说出口,只能默默低下头,避开孙权的目光。

……

孙权看着站出来的周泰,又扫视一圈低头不语的群臣,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

就在这时。

殿外一名侍卫匆匆进来,呈上一封刘备送来的书信。

孙权接过书信,心中已然明了,这封信,十之八九是劝降书。

孙权呆呆地握着信,半晌也没有打开。

张昭见状,轻声提醒道。

“主公,事已至此,不妨先看看刘备信中说些什么。”

其他文臣也纷纷附和,“正是,或许还有转机。”

无奈地长叹一声。

孙权把书信递到张昭手上,示意由张昭来读,张昭也上前一步,接过书信。

……

这确实是一封劝降信。

信中,刘备言辞犀利地斥责孙权,说孙权不应当背信弃义,前后两次袭取荆州。

接着,信中又指出建业已被围困,孙权已无路可退,唯有投降一条出路。

最后,刘备许诺,若孙权归顺,可保其性命无忧,并封其为长沙侯。

东吴的文武官员,也皆可免死,有才者还将予以重用。

张昭将信读完。

孙权的脸色由青转白,额角青筋隐隐跳动。

而张昭等一众文臣却面露喜色,似乎看到了生路。

未等孙权询问群臣的意见,张昭便迫不及待了。

……

张昭缓步走到大殿正中,向孙权拱手一礼,然后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主公,如今刘备已登天子之位,继承汉室大统,兵锋强盛,势不可挡。而我东吴赖以拒敌者,唯有水军。如今水军覆灭,长江天险已失,再难据守。”

张昭略作停顿,环视一圈又说。

“以愚之见,不如……纳降。”

张昭的话,先是让殿内寂静了一瞬。

片刻之后,阶下群臣中,陆续有人站出来附和张昭。

“子布之言,合乎天意。”

“刘备乃汉室宗亲,天下归心,如今之势,唯有纳降,方能保全江东百姓。”

……

听着张昭和群臣的言辞,孙权心中,忽然涌起一阵熟悉的感觉。

孙权想起当年,赤壁之战前夕。

曹操大军南下,送来书信时,张昭等人也是这样说过。

只不过,那时他们要投降的对象是曹操 ,而今却是刘备。

孙权顿时明白。

张昭对刘备并无好恶之分,他所做的,不过是根据强弱之势,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想到这里,孙权心中不禁一阵怅然。

当年张昭等人主降时,鲁肃和周瑜曾挺身而出,力主抗曹。

最终,周瑜以火攻大破曹军,成就赤壁之战的辉煌。

可如今呢?

张昭等主降之人仍在。

而鲁肃、周瑜却已病逝,吕蒙、陆逊也相继战死沙场。

四大都督均已不在。

如今的东吴,再也无人能像当年那般,力挽狂澜了。

……

孙权自己呢?

孙权同样不再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孙权也突然觉得。

有些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