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换做我坐在他的位置上,或许还没有他厉害。”

李星锋将烟头随手扔进一旁正熊熊燃烧的灶火中:“好了好了,扯远了。”

“小贝,还是给我讲讲这藤甲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吧。”

贝之伦点了点头道:“好嘞,那我就给大家讲讲古代匠人制作藤甲的门道。”

“藤甲作为古代重要的军工产品,更是一线作战人员保命的关键军事用品,从一开始的选材,就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

“《华阳国志》这部古籍里,曾经详细记载过这门手艺。”

“古文晦涩难懂,我就用咱们现代人能听懂的话来讲解。”

说完,贝之伦弯腰从身旁的藤条堆里,拿起一根藤条,举在手中展示着:“就拿藤甲制作过程中对藤条的挑选来说,那可是严苛到了极致。”

“藤条的种类繁多,有树藤、草藤,还有山藤、葛藤、紫藤等等。”

“制作藤甲,首选的就是山藤,而且必须挑选长度在两米左右,直径为两厘米上下的山藤。”

“要是山藤数量不够,紫藤、葛藤也能勉强凑合着用。”

“另外,藤条的采集时间也大有讲究,丝毫马虎不得,必须得是秋季霜降以后。”

“就这霜降这一个条件,基本上就把咱们国家大部分藤条产地给排除了。”

“其一,很多地方的藤条,还没等到秋季霜降,就早早枯萎变干,失去了制作藤甲的价值。”

“其二,能让藤条活到秋季以后的地方,大多数又没有霜降气候。”

“当年孟获的藤甲兵,属于山蛮部落,川蜀之地气候湿润、温暖,四季常青,秋冬季山上温差大,容易出现霜降,和咱们现在所处的这座山环境类似,既具备藤条生长的条件,又有霜降的气候条件。”

说完,贝之伦又俯身,在那一堆杂乱的藤条里,仔仔细细地挑挑拣拣,最后从中选出一根,举在手中,一脸自信地说道:“我手里这根藤条,大致能符合古代藤甲制作的要求。长度、直径都合适,关键还满足霜降条件。”

“啧啧啧!”荣小宝满脸怀疑嘬着嘴说道,“你就吹吧,这一堆藤条,长得都差不多,你咋就看出这根和其他的不一样?我瞅着没啥区别嘛!”

“当然不一样!”贝之伦一听这话,声音骤然拔高。

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他可绝不允许别人质疑。

“我证明给你看!”说罢,贝之伦伸手拿起边上一根结实的木棒,又从藤条堆里随意抽了一根藤条出来。

紧接着,他双手分别握住两根藤条的一端,将它们并排摆好,然后拿起木棒,开始轻轻对着两根藤条捶打起来。

捶打声有节奏地响起,两三分钟过后,无需贝之伦多做解释,众人都清晰地看出了两根藤条的差异。

那根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藤条,在木棒的捶打下,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依旧保持着原本的模样。

而那根随意抽取的藤条,藤皮和藤芯在捶打过程中,已然分离开来,变得支离破碎。

“看到了吧,这根表皮已经分离的藤条,在韧性上根本不合格。”

“用这种藤条制作藤甲,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极其容易断裂,根本无法满足藤甲制作的严苛要求。”

贝之伦放下手中的藤条和木棒,拍了拍手,一脸认真地说道。

其实完全不用贝之伦再开口解释了。

毕竟,这一切很直观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孰好孰坏,一眼便知。

然而,贝之伦并未将那根不合格的藤条随手丢弃,而是伸手抄起一旁的匕首,动作娴熟且迅速,眨眼间,便将藤条外皮清理得干干净净。

“小贝,这根不是不合格嘛!”荣小宝一脸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

贝之伦轻点了下头,解释道:“是啊,可咱们又不是要做正宗的藤甲,不过是做个简易防护罢了,用不着那么吹毛求疵。”

“小宝,去提桶热水来,把这根藤条泡进去,浸泡一个小时,藤条就能软化,方便我后续编制藤甲。”

说话间,贝之伦拿起木棒,对着那根特意选出的藤条,一下又一下地来回捶打起来。五分钟左右过去了,藤皮虽未炸开,却肉眼可见地松散了些许。

紧接着,贝之伦拿起匕首,神色专注,小心翼翼地在藤条上划开一道竖口。

开口之后,一点点地将藤条外皮的外层剥了下来。

这番操作,让众人看得更加直观。

那根普通藤条光秃秃的,毫无特别之处。

而贝之伦手中这一根,明显有一层内皮纤维紧密附着在藤条内芯之上。

随后,便拿着藤条,来到李星锋身前,在其脑袋上方比划起来。

藤条一圈又一圈地缠绕着,不过片刻,一个帽子的雏形便鲜活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看到了吗?我这根藤条的韧性,是不是相当足?都不用泡水,也无需蒸煮,就能直接打圈。“

“但可惜啊,这一捆藤条里面,也就这一根合格,其他的韧性都欠佳。”贝之伦略带遗憾地说道。

紧接着,贝之伦拿起匕首,将藤条的另一半切断。“锋哥,把你的帽子戴上,我再试试尺寸。”

李星锋依言照做,重新戴好帽子。贝之伦把之前盘好的藤条,轻轻卡在李星锋帽子上,不断地调整着位置与形状。“锋哥,紧不紧?”

李星锋轻轻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没啥感觉。”

“好,锋哥,您坐着别动,稍等会儿啊!”贝之伦一边说着,一边再次专注地调整起来,将藤条盘好的帽子放大了一圈。

随后,他又捡起切断的另一半藤条,竖着开始缠绕。

之前那一半藤条,是横着绕圈,从下至上,一圈圈绕成一顶帽子的形状。

此刻竖着再次缠绕,便是要把这横着绕圈的藤条牢牢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