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发生在燕京城的这场小规模朝议,在赵开火耗二字一出之后,便正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
先简单介绍一下,?火耗,?是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
意思清晰明了,但是事情却是不简单的。
这事如果从头开始说,那大概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先从税制开始说,从梁山政权步入正轨开始,便开始了征税。
征税,很容易出问题,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税收全靠人来做,如果不是人均道德水平跟宗颖在一条线上,那自然会产生种种贪腐弄权。
这是权力寻租的过程,当一个人手握权力,而本身收益跟权力不匹配的时候,基本就会必然发生的情况。
就像一个县一把手,工资差不多一万块,但是你签个字,可能影响的都是上亿的财政补贴去向。
那你小孩在学校被分到重点班,媳妇在单位被评优,小孩舅做生意遇到供应商降价开拓市场,不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指望人均焦老道德水平靠不住,高薪养廉也不能真匹配那个权力去给俸禄,税吏收的钱都给他?
明显扯淡,那就只能通过一些制度去调整,比如这税制。
每次收税既然都会对百姓生活产生影响,那就减少收税的次数。
税收的花活越多,税吏可操作的空间就越大,所以税收就简单直接一些。
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管控?
方法大概是有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引入监督,比如一个税吏去收税,然后你派遣一个监督,为了预防他俩沆瀣一气,你再暗地里引入一个监督这两个人。
如此大概是可行的。
但是,只是大概。
先不说三个人串通的可能,就说本来一个人干的活,你弄出来三个人,那就多付出了两个人的成本,然后这两个人也是要国库负担的,也就是说,就是他三人都清明的情况下,原本交税养活一个人的,现在也要养活三个人。
所以,锦衣卫的规模扩大到八万之后,王烨便卡死了不再往上增,并且还在往下削减,减少其一部分职能。
说这些,就是想说,执政本身也是取舍的一个过程,折腾的越复杂,就越容易出问题。
所有齐国的税收,税种也和宋朝差不多,主要分两种,就是田税和户税,也可以理解成土地税和商税。
然后便是两项改革,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正经的一条鞭法是将各类赋税与徭役合并,实行以银代役,按田亩统一征收,但是王烨这改了,徭役还是在的,因为在建的大工程太多,但是税收是统一征收的,就是一年只有一次,秋税,收钱。?
摊丁入亩则是跟三省和户部商量之后,如今还未试行阶段,因为现在齐国土地兼并问题暂时不存在,新打下来的地方,还在进行分田,所以目前就还不需要这个。
扯得远了一点点,这火耗便是由这秋税来的。
如今从百姓那里收税是收钱,因为收粮食税的成本更高,对百姓来说,是好事。
不然收粮食的时候,让你把粮食交到三百公里外的前线去交割,不是把百姓坑了?
而且粮食里面有多少沙子,什么成色,干湿程度,麻烦的很,远没有收钱对百姓便利。
原来税收收的是铜钱多了些,因为那时候大家资产里面都没银子,火耗问题还没那么严重。
但是随着百姓家里积蓄增多,商业繁荣,铜钱就拿去买东西去了,也就是市场流通的铜钱量剧增,交税的时候,银子出现的就多了。
尤其是日本打下来之后,国家有矿,银子持续流入市场,自然就导致白银使用增多。
银子这玩意会氧化,会变色,问题很多,所以最后计税的时候,就要铸造成官方标准官锭,不然被剪刀剪的稀碎的银子,核算起来麻烦不说,关键还容易掺假。
既然是重新熔炼,就会有损耗~
一县之地,按照今年的人丁和粮价,应该收税十万两,结果你熔炼出来剩下了九万六,那四千两谁承担?
国家认了这笔损耗?
那你明年熔炼出来九万五怎么办?
所以在泰和三年,便已经规定了,收税的时候,可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7%以内的火耗税,但是跟朝廷结算,不包括这部分,多的部分,入地方财政支配。
火耗税交铜钱的没有,交银子的有,但是大家还是选择交银子,因为现在铜钱,越来越贵了。
现在的问题就出在这个7%的火耗上。
“现在一两银子,可以换732枚铜钱,这是齐国钱庄定下来的汇率,你如今要一枚银币恒定到100钱,如此来稳定天下通货,我且问你,一枚银币,用银多少?”韩浩问道。
这就是认真讨论正事的态度了。
不对,人韩浩一直态度都很端正的。
“用银一钱六分。”赵开道。
“那便是一两银子十枚银币,铸币之后,便值千钱,如此民间若是私自铸币又如何?”韩浩道。
朝廷铸币,既然是银币,那就不单单是银子本身的价值,还有一种国家信用在,不然交子怎么会出现?
那既然这货币中有了信用的价值,有了利润,难免会有铤而走险的。
“私自铸币,诛三族!”赵开话是对着大家说的,人是在小心翼翼的看着王烨的。
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刺王杀驾也不过是这般罪过了。”孙安道。
是的,刺杀孙安量刑还不到诛三族的程度。
齐国的诛三族,不是夷三族,而是诛父、子直系,母、女、妹、岳父母、堂兄弟、堂叔伯、堂侄子侄女,流放三千里···
是齐国量刑的最高程度,造反,刺杀王烨,大概就是这个标准了。
“刺杀我于国家危害是有,但是便是成了,也不过是换个皇帝罢了,私自铸币,扰乱市场钱币体系,祸乱天下万民,罪过上,差不多的。”王烨道。
曾经王烨对株连是拒绝的,因为他的价值观就是祸不及妻儿,直到后来有些人,能欠天下几万亿,然后他儿子还能坐拥数亿资产,一辈子富贵荣华不缺,王烨便觉得,株连好像也有点道理。
王烨为什么一般议政不说话,就是因为都是人精,而王烨这人又实诚,一开口,许多倾向就能被人猜出来。
比如现在,王烨一说话,这金币银币方案被通过的概率就直线上升,大家也就不说话了。
因为本来大家对这个领域就没人赵开和陛下懂,若是强行阻止,挡不住不说,而且若是以后被证明人家是一等一的良政,自己不是被钉在目光短浅的耻辱柱上?
而且特么今天还是君前议政,记录起居注的~
“以严刑酷法约束也可,汝乃这天下最懂这经济之道的,既然你觉得可行,那便试行,只是这金币银币推广,不可不慎重,若是试行有不妥当,此事便重新再议。”赵鼎结束了全程旁听的状态,一锤定音。
是的,差不多就是一锤定音了。
这便是议政于君前,只要王烨不发话,做总结拍板的就是赵鼎,如果赵鼎不在,就是张浚拍板,这也是王烨的要求,议政,就要有个结果,若是没有结果,那便暂时搁置,也算是一个结果。
“对了,这样圆乎乎的不好,边上加个锯齿吧,银币还好,若是金币,恐怕有磨金粉的···”王烨拿着银币样板,叮嘱道,忘了哪部小说看的了,想起来就交代了一下。
话说这上面头像还是有点呆的,显不出自己的帅气来···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