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9章 外族来使来京
六月十二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按照黄历所言,今日宜出行、祭祀、开光以及开市,诸事皆宜。
此时的京城可谓热闹非凡,街道两旁人头攒动,水泄不通。站在前排的人们不时地被身后的人群推搡着,身形摇晃不定。而排在后方的人则拼命地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向前张望,试图一窥究竟。一些头脑机灵之人,则早早地从家中搬来了长板凳,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满脸得意之色,仿佛比其他人高出一头似的。还有些身手矫健之辈,更是直接爬上了街边的大树,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拥挤的人群,不仅视野极为开阔,而且还无需与人相互拥挤,那叫一个舒适惬意!
就在这时,人群之有人疑惑问道:“周报上明明说那些外族使臣就是今天抵达京城呀,怎的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此语一出,立刻引起周围众人一阵骚动,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又有人好奇地说道:“你们说这些外族人和咱们长得像不像啊?我可是听说他们那边的人平日里都吃生肉,喝生血呢,想想都觉得可怕至极!”听闻此言,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嫌弃的神色。
然而,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反驳道:“应该不至于相差太多吧,人不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么?依我看呐,他们与咱们的长相估计差不了多少。”
这番话倒是让一部分人觉得有道理,但更多的人仍是满心疑惑,对外族人的真实模样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迎接外族使臣的是周振兴和礼部尚书吴庸,周振兴身着一身紫黑色袍衫文武服,一半铠甲衬得他身姿挺拔,一半布衣让他面色如玉。骑在高头大马上,头微微扬着,气度逼人让人不敢直视。
他这身装扮也让街道两边的老百姓津津乐道,这种款式他们还是第一次见,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觉得好看。有一些男子暗中和周振兴比对了一下身材,点了点头,觉得也要为自己量身定制一套这样的衣服穿穿。
“呜……”
是铜角号的声音,低沉又振奋人心。
“来了,来了”,有人高呼。
人群如同炸开了锅,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后边看。
周锦程一身藏青色如意纹窄袖蟒袍,腰间紫红玉腰带,上挂一枚双龙戏珠玉佩,一头黑发用白玉冠全部竖起,端的是英姿飒爽思奋扬,面如玉盘身玉树。
外族人的面貌也让大周百姓津津乐道,虽然也是两个眼泪,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可怎么看都觉得和他们长得不一样。
只见那些外族人也骑着大马缓缓前行,他们的服饰奇特,色彩斑斓绚丽远超京城里众人所见。其中有一部分人戴一顶巨大羽冠,羽毛闪烁着幽蓝光芒,随着走动轻轻晃动,仿若一片流动的蓝色湖泊,还有一些人头上裹着白布……
队伍中有个美得雌雄莫辨的少年,他睁大眼睛看着京城的繁华街景,那精美的楼阁,林立的店铺,还有数不清的新奇玩意儿令他目不暇接。这些他们那边都没有,他见都没见过,他也明白为什么父亲他们执意想攻打大周了,把大周打下来,那这些东西就是属于他们了。
可惜的是,他们败了,还不得不臣服大周。
另外一位胖胖的少年,他的目光则是盯着街边摆放的精美糕点,喉咙开始不自觉滚动,显然是馋了。旁边的老者拉了拉他,示意要注意仪态,可那少年的眼神却始终离不开那糕点。
周振兴下马,带着一行人朝周锦程行礼,这时老百姓才知道,这高头大马上坐着的是他们的太子殿下,立马齐刷刷跪在地上。
“草民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千岁”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行礼,都是从大戏里面学来的。
“都快起来”,周锦程连忙道。
外族人也行礼,不过行的是他们族礼,周振兴的视角能看见好几个外族人面色不好看,一脸受辱的表情。
他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不服就别投降啊,接着打呗,现在摆这个模样,真倒胃口。
周锦程自是知道自家堂哥那炮仗脾气,微微摇了摇头。
吴庸这个时候捧着圣旨走了出来,高声喊道:“皇上有旨”。
全部人跪成一片。
“今日诸夷来朝,朕心甚悦,尔等不远千里,倾心来附,此诚为大周之幸,亦见尔等识时务、明大义。大周,天朝上国也。幅员辽阔,物阜民丰,礼仪之盛,远播四方。朕以仁德治国,向来宽待万民,不分内外亲疏。然既为大周子民,便当守我大周律法,遵我礼仪教化。朕亦知,尔等风俗各异,与我中原或有不同。朕并非刻板之人,断不会强令尔等尽弃旧俗。
朕今日所言,望尔等牢记于心,莫负朕之厚望。愿从今而后,我大周与尔等永结同好,携手共进,共创万世之基业,共享千秋之繁华。 ”
“钦此”
外族来使中,走出的是那个漂亮的让人雌雄莫辨的少年,他双手接过圣旨:“布和接旨”。
还是由周锦程打头,他身后浩浩荡荡的跟着大队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宫门,消失在百姓的眼中。
“宣外族使臣觐见”
“宣外族使臣觐见”
……
一声声嘹亮的喊声响彻整个皇宫,阿福身躯一震,知道这外族使臣落座以后,紧随其后就是她了,她站在一面落地镜前,整理了一下衣服,左右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
朝堂之上,八个外族来使向周文帝行了礼,周文帝也没有要给他们什么下马威的意思,脸上带着笑意道:“各位来使落座吧,一路风尘仆仆,用点酒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