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女吏们刚到清丰县,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便被安排了街道——四人一组,清点人口,发放户籍,等她们将人口清点好了才会统一制作身份凭证。

入冬以前,商人们就送来了更多,更好的原材料,让造纸厂的工人们做出了更好的油墨,身份凭证的造假难度又提高了许多。

纸币的印刷技术也在革新,身份凭证造假还能靠户口揪出来,但纸币造假,一旦量大,立刻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尤其阮响如今的地盘还这样小,根本受不了通货膨胀的冲击。

于是但凡能用的,稍有难度的印刷工艺和防伪技术,都用在了纸币上,连压印的暗纹都暗藏了数个标记,可即便如此,也有不少劣质假币在流通。

为着假币,矿山又多了近百不要钱的苦工。

孙晴被分到了南城的街道上,兵丁们给她们搭了简易的棚子,白日就在这棚子里点着炉子办公,夜里去民居里休息。

虽说那民居的主人胆战心惊,但看在钱的份上,眼睛一闭也就同意了,孙晴她们的口粮有阮响负责,民居的主人还会给她们做一日三餐,从粮食中取走一部分当做酬劳。

她们天不亮就爬起来梳洗,随便吃两个杂粮馍馍就顶着风雪走出屋子,兵丁们这个时间已经在清理街上的积雪了。

孙晴同组长打了个招呼:“杨组长。”

杨组长放下铲子,朝她笑了笑:“孙吏,这么早就起来干活了?”

孙晴:“你们不也是。”

她朝哈出一口白雾,全身裹得像个狗熊,除了棉帽,脚下还踩着一双兽皮靴,羊皮做的,一点都不进水,除了闷脚没别的坏处。

幸好她脚不臭,她同一组的女吏中有个脚臭的,每天一脱鞋,其她人都想往外跑。

孙晴还有一双手套,不过这倒不是皮的,皮子贵呢。

这手套是毛线勾的,说起来,她也是买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羊毛也能纺成线,就是比棉线粗了许多,不过打出来的手套也厚,更暖和些。

不过养羊的人家是少数,这毛线手套卖的也不便宜。

估计很难建羊毛工厂——他们没那么多羊,除非去辽地和契丹买,但那是不可能的。

杨组长:“我们清完这一片就去旁边了,你们忙。”

孙晴:“那我们去了!”

各家各户现在都不许出门,孙晴她们只能家家户户地敲门,登记后回去誊写到户口本上,都弄好后再挨家挨户的发好。

除此以外,她们还要问各家缺不缺粮,要不要买炭。

她们的活既多又杂,在钱阳县的时候,哪户死了人,多大年纪,跟哪些亲戚住在一起,怎么死的,是否排除他杀,她们都是要写报告的。

一旦查出来和她们写的报告内容不符,小问题只是被扣工资。

大问题,那就要先锁拿起来,查明是否和凶手有勾结。

但若是在她们的辖区,有人饿死冻死,有劳动力却无活可做,她们依旧是要被问责的。

所以聪明些的女吏,都会调查清楚有哪些工厂缺工,有哪些工厂一直招工,实在不行,还能把人塞进建筑队里。

这些信息都很公开,她们也不必去托关系,只需要走正常的流程,托关系的一旦被发现,举报信可不会少。

孙晴和三个同事分开行动,她们也不怕遇到危险,洒扫积雪的兵丁走了,但维持治安的还在。

“我来登记人口的!”孙晴,“过几天要给你们发户籍!”

她又喊了两声:“听话点!”

屋里总算有了动静,老汉弓着腰打开木门,他双腿都在打颤,看到只有孙晴的时候,才悄悄松了口气。

孙晴:“老丈,你家里总共几口人?都喊出来叫我看看,人人都要登记,姓名年龄都是不能少的。”

老汉踌躇了一会儿,终于小声说:“大人稍候,我将他们叫出来。”

看着老汉钻进布帘里,孙晴才打量这个屋子——城南实在是穷,这屋里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一张木桌竟然还少了条腿,陶罐也缺了口,地上别说铺木板石板了,土都没有彻底夯实。

这一家子人倒不多,一对老夫妻,两个光棍儿子。

身上的衣裳也都破烂,棉衣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缝缝补补,估计入冬前也没将棉花拿去重弹。

孙晴记下他们的姓名年龄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记完后才问:“你们家粮食还够不够吃?柴呢?够不够烧?”

一家子互相看看,都不敢说话。

还是老汉结结巴巴地说:“大、大人问这个……干什么?”

“你们穷苦人家,过冬艰难,这是阮姐的意思,贫困户是允许赊账的。”孙晴,“不过开了春你们家有了活干,这些赊账要从你们的收入里扣。”

老汉搓搓手:“利息几何?”

他们一家子过成这样也不借钱,就是因为印子钱的利息太高,过个冬,来年反而没法过日子了。

孙晴:“没有利息。”

她说:“都说了,这是给贫困户的好处。”

“我知道上赶着你们也不信。”孙晴,“总之你们记住这件事,下次我来送户籍的时候,你们若是想赊,到时候再同我说。”

说完孙晴就要走。

老妻连忙去拉扯丈夫的袖子——家里是真没粮了啊!

两个儿子往年冬天还能去砍柴,干些要命的苦活挣钱,可现在不能出门,他们再怎么省,粮也不够啊!

老丈一咬牙:“大人!赊,我们赊!”

孙晴转过头来:“除了粮要不要碳柴?我们有蜂窝煤,最是经烧,烧火做饭很好用,价也便宜。”

孙晴将粮价和煤钱换算成铜板,跟他们说清一共要多少钱。

而他们要做多久工才能还。

“你家两个儿子,开春后去修路,一个月也能挣四五百。”

孙晴:“你们两个老的,干不了重活,分去扫大街,一个月也有一百多,一家子一起还,两三个月就够了,每个月只还一部分。”

一家子一脸茫然。

孙晴:“……”

忘了,他们都没上过扫盲班,一百以内的加减都够呛呢!

孙晴咳了咳:“总之,这笔钱等你们上工后只是小钱。”

“我写个单子,你们按个手印,明天就有人来送粮和柴。”

仅一户人家就花了孙晴近半个时辰。

她还在这家喝了口水以后才走。

真是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