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金昌便递了折子,告知了天子这些官员的仁善忧国之心,并当朝肯定了九皇子的办事能力。他一改之前态度,用了不少词来夸赞他。
满朝文武听着他在前面说,胸口只觉堵得慌,抬头一看前面站着的九皇子,个个头晕脑胀,但是,面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满。
九皇子被金昌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独领这功劳,很是谦虚地上禀天楚帝,这事主要还是大家都心系灾民,都是想要为国分忧、为君分忧的忠臣良将。
平日里没什么话的他,今日接过金昌的话头,毫不吝啬地将众人一顿猛夸,尤其对捐献榜上前三的几位,更是夸了半盏茶的时间,灵活的将金昌刚才夸他的那些词,转用到了这三位身上。
站在他身后的那些人,一听他这夸赞和钦佩,更觉胸闷气短。
也在这日,宫中查到了宫中两次出现的枸那花的来处。
这两次都是丞相府的外孙小姐宋倾画进宫看望怡嫔时,将东西带了进来。
这个调查结果,让丞相王石和秦王都愕然不已。
宋倾画本人更是觉得荒谬,又惊又怕。
然则,给怡嫔传递枸那花的人就是每次跟在她身边,同她一道进宫的嬷嬷。
宋倾画觉得冤屈,嬷嬷却因为事情暴露,心中害怕,直接畏罪自杀了。
王石为了此事,前往宫中请罪,做保宋倾画绝不知情,他和丞相府更是不知此事,他及相府上下都愿意无条件配合调查,天楚帝要降罪,他也绝无怨言。
丞相府涉及谋害天子,平日里稳重如山的王石也有些失态,极力表明自己的忠心,后面一句更是诚挚无比,同时,又带着言语上的技巧。
天楚帝气色不好,性子却很好,精神不济,也未打断他,耐心听他说完后,请他先起来。
虽然丞相府绝对没有参与谋害天子,但是现在查出的嬷嬷就是相府之人,人又是跟着宋倾画进的宫,枸那花确实到了怡嫔手里,相府无论如何都逃脱不了用人不当的罪责。
事涉天子,小罪也是大罪,王石不敢起身。
天楚帝看了张德素一眼,张德素会意,上前将人给扶了起来。
天楚帝没有责怪他,表示他们君臣几十载,他是什么样的人,他一直都是清楚的,他也相信谁有这种谋害他的心思,他都不会有这种心思。
他的品性,他一直都是相信的,现在他也相信。宋倾画之事,他会让人继续调查,一定将此事查明,不让任何人有挑拨他们君臣关系的机会。
王石说得忠肝义胆,天楚帝说得更是让人动容。这份信任,前者听后,老泪纵横,当即再次跪下。人生最大的幸事,是得遇明主。他此生愿为天楚帝,愿为天楚死而后己,以报后者知遇之恩。
君臣两人推心置腹,感情不降反升。天楚帝暂时没有追究嬷嬷一事,反而安抚了王石一番,看王石情绪久久不曾平复,还吩咐张德素送了前者一程。
这日,秦王也进了宫,想要求见天楚帝。
天楚帝没有见他。
这些日子,秦王一直停朝,天楚帝也没有说他什么时候可以重新上朝。他求见天楚帝好几次,都未有回应,他几次提出想见怡嫔的请求,也未被准许。
今日请见,又被拒绝,秦王有些讶异。
他查出了毒药的来源,事涉丞相府,他却不愿见他,这不符合常理。
了解了天楚帝对丞相王石的态度后,前者对后者的那份信任,反而让秦王心中涌出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
秦王记得,当初,他父皇在处理贺家的事情时,差不多也是这种态度。
他对贺家老爷子,也一直都是如此信任。
还有,他父皇现在对他,和他当初对老四,似乎差不多。
对于秦王来说,江南的事情,也越来越不如人意。
这么久过去,那个叫做隋启初的小县令,依旧活得好好的。有了陈穆愉的不反对,关于去年秋涝的原因,他已经将暗查变成了明查,他对秦王一党的威胁愈重。
他找到的那些证据,他们想要处理,变得非常困难。
过了这几日,也已证实,先前出宫的那批金吾卫,确实是前往江南的。
最新的消息还未传回,但是,金吾卫行路的速度很快,按照他们的速度推算,再过不久,他们估计就能和在那里的陈穆愉汇合,甚至可能已经汇合。
现在有陈穆愉护着隋启初,等金吾卫到了陈穆愉身边,他们的人想要动隋启初就更难了。
两边局势都对秦王不利,秦王每日愁得不行。
太后祈福已经回宫,秦王思考再三,去请见了太后,希望太后能后帮他和他母妃见上一面。
太后能够理解他担忧母亲的心情,让他进了永安宫,但是他母妃的事,太后仍然没有松口帮他,反是劝他,他父皇现在正在气头上,这件事,他最好还是先缓一缓。不然,可能适得其反。
秦王何尝不懂这些,可是如今的局势,让他无法缓。
有燕王和继后的例子在前,他怕这一缓,他父皇的气是平息了,一切也已经成了定局。
现在这宫中,他能用的人已经全部被天楚帝除掉,他想要给冷宫中的怡嫔递个话都做不到。
因此,他必须尽快见到他的母妃。
能不能替她洗清冤屈已经是其次,主要是,他不能让自己一直处于黑暗之中,对一切一无所知。他必须先弄清楚,接下来可能还会有的麻烦,规避这些麻烦。
太后也不帮他,他想要去见怡嫔,就完全不可能了。
见太后一直不松口,他只能暂时放弃,先行出宫。
走出宫门的那刻,他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或许,他父皇早就查清了上次池华殿里出现带有枸那花的熏香的真相,只是,那不是他要的真相。
他已经决定废掉继后,因此,才会有他查到的真相和事实相差甚远;才会明知他母妃不可能毒害他,却直接将人送进了冷宫。
当天晚上,冷宫管事的正准备去休息,有人慌慌张张来报,怡嫔失足掉进井中,抢救不及,淹死了。
冷宫之中死个妃嫔不是什么稀奇事,一般来讲,死在那里的人,也不会有什么人在意,更是极少会报到张德素那里去。
只不过,这次死的是怡嫔。
她进冷宫没有多久,而且还是秦王生母,和冷宫其他那些女人还是不一样的。
冷宫的管事人发现怡嫔淹死,也有些慌张,不敢擅自处理,立即将此事上报了张德素。
张德素收到禀告后,有些意外。
这怡嫔才被送去冷宫几日,好好的人,怎么这就死了。
张德素也不是在意怡嫔的生死,他首先想到的,其实也是秦王。
“为何会掉下水井?”
“失足。”
“失足?”
“……应该是失足。”
张德素看出管事的心虚,“应该?”
管事被问得有些紧张,不敢再隐瞒。
怡嫔进了冷宫,身边也没人伺候。她是怎么掉下井的,没人看见,直到晚上有人去了那处水井打水,发现了井中的尸体。内侍将尸体打捞了上来,才知道是怡嫔。
失足落水,是大家的猜测。
怡嫔身上没有其他致命伤,看着就是溺水身亡。除了这种可能,似乎就只剩下她是自己跳下去有心寻死。
后面这种情况,可能性似乎不大。
怡嫔进了冷宫之后,气焰不减,对宫人和旁边住的那些妃子态度极差,依旧当自己是那个宠盛一时的王贵妃,看谁都不顺眼。她住在那里的这段日子,除了天天嚷着要见天楚帝,就是喊着她兄长是丞相,她的儿子是秦王,甚至说自己的儿子是未来的天子。
她这话虽然有点自满,但是她的兄长是丞相是事实。并且,当下储君未立,秦王素有根基,且有贤名,是竞选太子的热门人选,有朝一日,他当选太子,并不是没有可能。
有实力雄厚的娘家做靠山,又有那样一个有地位的儿子,过段时日,她说不定还真能走出冷宫。
因此,最开始的几日,那里的嬷嬷和内侍都没人敢惹她,对她还算照顾。只是,冷宫的生活和她以前的生活实在相差太远,她大概是不适应这种落差感,脾气一直不好。宫人们忍让她,反让她以为他们是怕了,越发嚣张。在那里还挑三拣四的,不如意就呵斥里面的宫人,甚至还上手。
可是,冷宫里面除了宫人和她自己,还有其他犯错的后宫妃嫔。她住的房间左右就都有人。
宫人们担心她日后会起复,不敢惹她,那些再也没有希望的人却不担心这些。一个个平日都受着那些宫人的欺压,乍然见到她这样的人,不是害怕,而是嫉妒与怨恨。
怡嫔还敢惹她们,给她们摆脸色,欺辱她们,她们更是看她不顺眼。其中还有两个地位不高的后妃,当初就是被还是王贵妃的她给陷害,才会被一生困在此处,对她恨之入骨。如今,她也进了这里,她们觉得这就是报应,也是老天给她们的机会,心中的恨意有了发泄之处。
她们没有什么顾虑,一刻也不能忍,直接和怡嫔杠了起来。宫人们若是敢给怡嫔帮腔,特殊照顾她,她们就会趁着没有宫人在时,将怡嫔整治一番更狠的。
怡嫔一向都是尊贵之人,之前从来不曾遇到过这种事情,连着多日,她都是吃不好,睡不好,精神也跟不上了。
她喊冤了多日,天楚帝也未见她,甚至没有派过人过来,这让她自己也变得害怕起来,伪装的镇定开始慢慢消失。
秦王一直没来看她,他和丞相府也没有派人过来给她传个话什么的,让她更是没了底,愈发慌张。
为了掩饰这种不积极的情绪,也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她的脾气越来越差,丝毫不知低调和收敛。
可她不知,开始那些有所顾虑,担心她日后起复的宫人,见过了好几日,秦王和丞相府都没派人来看过她,也没人找过他们,让他们对她照顾一二之类的,她脾气还那么差,没有得到好处的宫人开始对她不耐烦。
五日前,她嫌弃送的饭菜不好,当场将饭菜摔在了送饭的嬷嬷身上,还打了嬷嬷一巴掌。在那冷宫之中,平日里都是那嬷嬷欺负那冷宫中的人,她本来就已经看不惯她了,被她这么一打,嬷嬷也不再忍她,现场就还了手。
怡嫔难以置信,和嬷嬷对打起来。
怡嫔身娇体弱,嬷嬷站在那,就看着比她大一圈,她当然不会是嬷嬷的对手,那日,她被嬷嬷打的鼻青脸肿,很是凄惨。
住在旁边的那些女子,见宫人们也不再护着她,幸灾乐祸。嬷嬷走后,她们又联起手来,将她教训了一顿。
其后,这些人都以欺负怡嫔为乐趣,以前怡嫔是嫌弃这里的饭菜,此后,她连最不好的饭菜都没得吃了。以前,她嫌弃床太硌人,被褥太脏,此后,她连觉都睡不了。以前,她气焰嚣张,东挑西挑,此后,她连呼吸都成了错。
没得两日,怡嫔就受不住了,神志变得有些不清,神神叨叨的,给人一种疯癫的感觉。
就在昨日,贤妃去冷宫看望一位以前交好、现在病重的姐妹,偶遇了怡嫔。
贤妃心善,看她脸上红肿、狼狈不堪的模样,上前关心了她。
后者见到她,对她的善意和关心却不领情,还将贤妃骂了一顿,骂得很是难听,她认为后者是来看她笑话,故意过来找她耀武扬威的。
贤妃性子好,被骂了也没生气,还想给她看看伤,她却抓着前者的手,给了人家一巴掌。
贤妃的脸,当场就红肿起来,看着很是吓人。
怡嫔还不满意,端着贵妃的架势,粗鲁地抓着贤妃衣服,对人又打又骂,像个疯子。
后来,还是管事的几个嬷嬷闻讯赶来,和贤妃身边的人一起,才将贤妃从她手下拯救出来。
就算如此,贤妃也没有怪罪她。
她阻止了嬷嬷斥责怡嫔,还主动让在场的人隐瞒此事,给了几个嬷嬷不少银子,请求她们日后多照顾怡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