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国士无双,徒手推演理科体系 > 第47章 徒手搓出常温超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章 徒手搓出常温超导?

手搓常温超导?

所有人一愣,我没听错吧?这都能行?

众人只听见王甘来院长默默地念叨:“可控核聚变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材料难关,顶级的激光点火装置,超强的磁场,耐高速中子冲击的第一壁材料,等等。

但是,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前置科技是高温或者常温超导材料的实现,这是到未来的可控核聚变能不能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关键。”

陈仲策赞许地点点头,王甘来这么些年作为九院的院长还是没有白干,对于可控核聚变的系统技术和商业化运作有高屋建瓴的理解。

陈仲策做了一个总结:“归根结底,超强激光系统、超强磁场以及超高温的实现都需要大功率的能量输入,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常温超导技术作为基础。

如果没有常温超导技术,那么可控核聚变需要的能量输入将是天量的。

这对我们的增益因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陈仲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么!”

王甘来的声音继续颤抖:“陈神,你是要在今天给我们做出常温超导材料吗?”

大家的目光在一瞬间再次全部集中在陈仲策的身上。

有希望,有怀疑,有震惊,还有狂热,毋庸置疑绝大多数的人都希望陈仲策能够做到,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陈仲策能做到。

毕竟,这件事情太难了。

超导这一现象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无数的团队天量的资源在这个领域内不住的倾泻,至今常温超导还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截止到此时,最新的超导研究进展也不过是在t\\u003d189.15K的温度条件下实现的,也就是相当于-83c。

虽然听起来成果还不错,可这零下83c的超导还是在将近180万个大气压的情况下实现的。

-83c,180万个大气压,这也就注定了这材料基本不可能用于工程建设。

即便是用于工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这从工程建设的成本上来说完全不划算。

在场的不少工程组的同事向周围的其他人介绍着这项工作的难度,大家看向陈仲策的眼神都变了。

这真的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吗?

这真的是人在一天的时间里能完成的吗?

陈仲策环视一圈,微微笑道:“咋?不信呐?那我就今天给大家把这常温常压超导做出来!”

陈仲策一句话,顿时把在场所有人的情绪都给引爆了!

“来,给我上计算机!”陈仲策吆喝一声,示意众人把自己的办公用电脑拿来,他需要现场做材料晶型模拟。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被情绪点燃的。

程文轶走到陈仲策的身边,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仲策,火候差不多了,今天你已经展示了自己,过犹不及啊。万一一会儿失败了,反而会降低你的威望。”

陈仲策明白了自己导师的意思,这是在关心自己,有些感动。

所有人都在期待自己能创造更大的成绩的时候,只有导师关注是不是对自己好,程老师还是跟前世一样爱护自己。

两世为人,全拜程老师为师,有幸啊。

陈仲策拍了拍老师的肩膀:“老师,感谢你的提醒。放心吧,今天我一定能做到的。”

与此同时,周围人的声音也传了过来。

“陈神,要不咱今天缓缓?让我们消化消化您惊艳的表现。”

“陈神,我们知道您很厉害,但是可别吹牛啊。”

“都说什么呢?陈神的实力摆在这,还有他做不出来的吗?”

“理论组的同事们已经见识过了陈神毋庸置疑的实力,我们工程组也要见识见识!”

有人开始起哄,也有人开始架秧子。

有人满怀期待,也有人不怀好意。

那又如何?

陈仲策扫视了一圈,未必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做出来,甚至有些人等着在看自己的笑话。

既然如此,那陈仲策就要以无可置疑的实力彻底地压住所有人的念想,奠定自己无可置疑的地位。

陈仲策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取过自己的计算机,打开几个自己常用的科研软件开始进行建模。

“咦,陈神,你这几个软件我们怎么没见过?”有人看着陈仲策的操作界面,疑惑地问道。

陈仲策头也没抬,手在键盘上继续键字如飞:“哦,我看其他的软件不好使,而且保密性也不太强,这是我自己写的。”

草!

又给陈神装到了。

只用了大概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陈仲策完成了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力学模型和晶体模型的构建。

或者说,不应该叫做构建,应该叫做复现。

对,就是复现,陈仲策在前世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此时不过是把这些东西再拿出来而已。

稍微检查了一下,没有任何问题,陈仲策开始穿戴实验服护目镜和安全帽,准备进行材料的制作。

我去,陈神这是玩真的?

所有人这才如梦初醒。

在陈仲策穿实验服的同时,几位材料领域的大佬全部趴在陈仲策的电脑面前,仔细观摩陈仲策设计出来的模型。

“老王,你别说,陈总工这个构型很完美啊,这个材料在力学结构上很坚固啊。”

“陈神的模型的角度很有意思啊,这是特意扭曲的吗?”

“这个材料的主体结构是碳吧?我怎么感觉这个力学分析来看还有一定的延展性呐。”

“依我看,这个材料的电子层分布很有意思,超导性还是有可能的。”

这些材料领域的大佬们围着陈仲策设计出来的模型,不停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陈仲策对此充耳不闻,他已经有了绝对的自信,在他的眼中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把这个常温超导的材料给搓出来,彻底压服这帮工程组的人。

按照陈仲策的设计,他选择用碳化硅作为实验原料,在1571c的最佳温度进行煅烧,而后在317c的条件下用溶剂进行处理,洗去多余的杂质。

最终将成品在分子层面进行扭转,就能得到常温超导材料。

那是一个奇妙的角度,1.127度,哪怕是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

至于陈仲策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他前世带着今天在的不少年轻硕士博士生忙活了一年多,才最终找到这个魔幻的数值。

在前世的科学史上,这个角度被称之为陈氏魔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