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六年(公元216年)楚国经过六年多的休养生息,此刻已经是兵精粮足,各地人口也陆续开始恢复。
“陛下,各州人口除去兵卒五十五万人之后,剩下合计八百八十九万,目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劣势还是人口不足,一个士卒战死可能只需要一息,但成长为士卒却需要十五年,目前除去前线士卒之外,臣并不建议陛下再加士卒。”
左右丞相不在,司徒就肩负起丞相的担子(写错了,特么汉代丞相就是司徒,这俩是一个职位,这里的司徒位界比丞相高,左右丞相相当于司徒的左右手。)袁胤此刻正如实的向袁耀汇报着人口数据。
“唉,一个昏君,比外寇还要惨烈,汉灵帝一朝,天下人口十去六七,真是让朕心痛!”
“陛下,桓灵二帝昏聩,如今我大楚政通人和,当大兴之。”
“卿所言极是,汉庭之末,桓灵二帝,卖官鬻爵,致使贪官污吏横行,加之横征暴敛,导致黄巾造反,苦的还是百姓啊。”
“陛下,如今陛下承汉命而君临天下,天下子民之所望也~如今各州子民富裕,家中皆有存粮,实乃陛下之功也~”
“哈哈哈,华卿不必再夸奖于朕了,哈哈哈,对了,说到人口的话,朕想起来一件事,如今五年过去了,各地军械战马储备如何了?”
人口很关键,但军备也关键,目前来说,军备的建设还是很快的,虽然矿产开发很慢,但不需要汉人来填,基本上都是以山越人和西域人口来填矿,当然,也有和蜀中的一些交易,蜀中可以往南部抓人嘛。
“陛下,自黄兴二年开始,诸地开始增加工匠所,共计增加工匠所三十五座,有工匠十五万人,军械方面,加上我大楚之前所拥有的工匠所,现在可以每年造出:戈矛五万杆、弓弩两万余、箭枝二十万、盾牌一万余、铠甲八千套,陛下,现在已经无法继续增加生产了,因为铁矿石的原因,还有,陛下,臣现在每年需要八万奴工,请陛下调拨。”
司空,在汉代是负责军械生产的,也就是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工程,基本等于唐朝之后的工部。
袁耀听着需要增加奴工,也是一阵头大,哪来这么多奴工给你,总不能拿自己的子民填矿吧,但也不能不解决,毕竟这可是军备,不是其他的事情。
“传朕旨意,让安夷将军和安众将军,向西域继续发起进攻,不要进行屠杀,把人给朕送回来,还有,告知镇西将军,不要屠杀山越了,给朕抓五万山越人回来!”
“喏!”
尚书台立刻草拟诏书,现在主要就是增加奴工,以达到增加军备的目的。
“太师觉得何日北伐为好?”
话锋一转,袁耀问起丁羽来了,现在他北伐的意图十分强烈,能忍这六年,已经是脾气好的了,要是换成他爹,太祖皇帝的话,啧啧。
“陛下,如今各地粮秣已足,甲兵足备,随时都可以进行北伐,但臣还是想请陛下在等几年。”
“太师老成谋国,但,我大楚在休养生息的时候,赵魏齐和蜀中也在休养生息,朕想趁此时机,一举收复大河以南,与赵王隔河而治,在休养生息,太师以为如何?”
丁羽看着袁耀期盼的眼神,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跪倒道:
“臣驽钝,不知陛下之远虑,臣惶恐,伏惟陛下圣裁,调拨诸将。”
“臣等伏惟陛下圣裁!”
丁羽同意了,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了,跟着丁羽一起同意这件事,袁耀看着下面的众臣,也是一股天下事在我的念头。
“传旨:调荆州军马五万,淮泗军马三万,加前线诸将, 皆归太师管辖,黄兴七年三月初一,出兵北伐!”
“此番北伐,还需仲父坐镇,朕方能安心。”
“臣领旨!”
既然要出兵,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大朝会散去之后,丁羽便直接坐镇尚书阁,开始发布军令。
“军令:抽调扬州境内七成官仓粮秣,至下邳,先走水路运输,尽量少动用民夫,让徐州刺史派人准备迎接粮船。”
“喏!”
“军令:抽调司隶境内三成官仓走大河,然后经管城,往陈留郡后方的尉氏就地囤积。”
“喏!”
“军令:抽调江夏三成储粮,以及荆州北部南郡、长沙两郡七成储粮至阳夏。”
“喏!”
“军令:命豫州牧许贡,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抽调豫州存粮,全部调往阳梁聚。”
“喏!”
“军令,抽调江夏军卒一万,南郡、长沙、武陵、零陵各抽调军卒一万,至陈国待命。”
“喏!”
“军令:命扬州都督甘宁,抽调扬州士卒一万,淮泗士卒两万,随粮船一道前往下邳,顺便帮助运粮后,前往彭城。”
“喏!”
“军令:命徐州牧,在扬州军卒达到彭城之后,替换徐州士卒,徐州替换士卒,前往睢阳。”
“喏!”
“军令:打开各地武库,将军械全部运往苦县!”
“喏!”
“军令:命陈留守军、睢阳守军、彭城守军、河东守军、下邳守军于黄兴七年四月初一,全线发起进攻。”
“喏!”
既然是要掩护大军和粮草,那自然要迷惑他们,河东守军一动,赵帝袁绍的关注点就变成了并州,还有下邳东海,一出兵,刘备就要慌了,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曹操,彻底将他解决。
“杀!”
“杀!”
军令发布后,丁羽要做的就是去视察士卒,刚到江夏的军营,就在营外听到喊杀声,丁羽站在营门外,听着营内那高昂的士气,他知道,军心可用。
“太师?”
“不用进去了,军心可用,待到明年,便出兵剿灭不臣,待到九州一统,我这个老家伙,也能安心在家颐养天年了,哈哈哈!”
“太尉用兵如神,明年定能剿灭叛贼,定能九州一统,辅佐陛下重现孝武皇帝之盛况!”
刘彻?算了吧,丁羽在心里默默吐槽了一下刘彻,这位爷是千古一帝,但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还是文帝时期好。
【汉文帝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为人极其节俭,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赤眉军攻破关中,见到文帝的陵墓,都掩面哭泣而走。
文帝为了吸引农民归农力本,以减轻田租税率的办法,改变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气,用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即纳1∕30的土地税,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此外,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
事实上,我最喜欢的是文帝,洪武大帝次之,老朱的局限性太强了,他的诟病基本上也是延续元廷的政策,比如殉葬制度,没办法,老朱从一个乞丐和尚到皇帝,真的不能强求他完美,他在我心里是仅次于文帝9.9之后的9.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