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21章 户部和安南使团的谈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1章 户部和安南使团的谈判

运输的事情解决了,剩下的全是户部的事儿。

朱祁钰再次当起了甩手掌柜,将这次的事情全部交给户部去做,他只要等着结果就行。

反正安南这些年与大明的关系摆在那,官面上的互市几乎停滞,想要得到一些大明的货物只能靠民间交易,但是这明显没办法和互市交易相比,压根满足不了安南高层的需求。

而且朱祁钰也只是打算坑一下安南而已,如果安南真的气不过来挑衅大明,那就从十团营里抽出一团过去,权当是练兵了。

毕竟也先还在草原上舔舐伤口,恢复实力,稳定局势,没有精力来和大明硬拼,大明的边防压力并不大。

而且此事涉及到文武百官的俸禄,属于最直接的利益,所以户部的官员也不敢怠慢,急匆匆地就去找安南使团洽谈采购粮食的事儿,生怕慢了一步,被人抓到把柄,原因很简单,大明官员里最苦俸禄最低的就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和六科的给事中们,这些人里面如果出现个吃不上饭出去打工的官员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朝廷有机会让他们吃饱饭,要是因为户部某些人的原因导致事情慢了,信不信他们敢群起而攻之,直到把这个人废掉为止。

为了能够更好地谈判,户部的官员还将谈判地点放到了户部大堂,毕竟在自己的地盘上,怎么都能借三分气势。

安南正使黎贵淳和安南副使阮弘裕被请到户部大堂就座,仆役恭敬地端上了茶水。

黎贵淳和阮弘裕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大明排名第三的衙门大堂,不得不承认,大明不愧为大国,光是这个户部的大堂,就快赶上他们安南国王的大殿了,只比大殿小了一圈而已,二人也是上过朝的,知道大明天子的奉天殿有多大,所以户部的大堂才没有给他们太大的震撼。

户部尚书陈循亲自主持这次洽谈,此时正微笑着看向二人,黎贵淳和阮弘裕惊醒过来,阮弘裕对着陈循拱手道:“外臣还没见过大明的户部,让陈尚书见笑了。”

黎贵淳此时也是拱手道:“陈尚书,你们户部的大堂可真是气派啊!”

陈循笑眯眯地看向二人,亦是拱手道:“哪里,哪里,二位贵使也都是安南重臣,相信世面也见过不少,我们户部也不过是大明普通的衙门,谈不上什么气派。”

就这还不算气派?

二人倒是有些惊讶了。

别的不说,户部不愧是手握大明财权的衙门,整个装饰很明显体现了一句话,低调奢华有内涵,看看大堂当中的那幅画吧,明显是名家手笔,自己坐的椅子,虽然木料不是什么好材料,但也是雕刻精良,上面还包着棉布,坐起来软软的,他们在四夷馆的家具可没这么舒服。

黎贵淳笑着道:“陈尚书谦虚了,您乃是大明财相,手握天下财富,所在的户部却是如此低调,您可真的是清廉如水啊!”

户部左侍郎刘中敷也是笑着道:“贵使这话说的还真对,陈尚书往日里谨守朝廷规矩,不管是什么人,想要不守规矩就从户部拿到银子,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曾经有个知府为了地方上的赈灾粮求到了陈尚书,还献上了一幅南宋刘松年的画,陈尚书都拒绝了,只是因为拨付赈灾粮的顺序还没有轮到那个地方。”

“啊?陈尚书居然如此清廉?外臣佩服之至。”阮弘裕立刻恭维道。

在他看来,这种事情还需要谨守什么规矩,赈灾粮本就是要拨付的,谁先谁后不过是差了几天而已,而刘松年的画可是好东西,他阮弘裕就收藏了一幅,当时可是画了上千两的银子买到的,而且还是那个人遇到了困难,急需银钱周转,他还压了压价格的情况下,若是按照实际价值,估计没两千两银子别想收到手里。

两千两银子啊,不需要违背什么法度,没有任何风险,但是只是因为一个顺序问题,陈循就将其置之度外,看来这次的洽谈不会轻松了。

原本他和黎贵淳商量过,这次和大明的户部谈判,可以放出一点利益给负责谈判的官员,让他们在采购价格上松松口,略微提高一点,不用太多,每石多出来个二百文就行,反正这些钱都是大明国库的,又不是这些官员的。

每石多出二百文,十万石就就是两万两银子,两万两银子啊,他阮家在安南也算是顶级豪门了,每年的收入也就是这个数,现在一次交易就可以弄出来,后面呢?安南可以提供的粮食可远不止这十万石啊!

到时候自己赚了钱,还为大越立了功,黎家不得好好赏赐一下自己吗?升官肯定是要有的,进爵也不能说不可能,最重要的是,这只是一次谈判,不用带兵上阵,没有任何风险,简直是最完美的事情了。

阮弘裕甚至还派人去京师世面上寻找珍贵的古玩字画,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户部官员,现在看来,应该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黎贵淳和阮弘裕对视一眼,心中全是这样的想法。

陈循听了阮弘裕的恭维,呵呵笑着道:“贵使言重了,这本就是在大明为官的操守而已,没什么特别的,相信二位使臣也都是这么想的吧。”

四人互相恭维了一番,话题终于进入了正事儿。

陈循正色问道:“二位贵使,鸿胪寺的杨大人已经向陛下禀告了二位的话,但是陛下还是有些不满,十万石实在是有些少了,大明没必要因为这点粮食折腾一番,毕竟安南离京师太远,等这十万石粮食送到京师,能剩下多少还说不定呢。”

黎贵淳也是想做这个生意,不过十万石是他估计能拿出的最大数量,再多的话他不敢保证,于是连忙出声劝道:“陈尚书,十万石粮食不少了,足够我大越升龙城百姓吃半年之久了。”

陈循不满地摆摆手,反问道:“你们的升龙城有多少人口?”

“大概三十万左右。”黎贵淳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才这点人口?贵使知道我大明京师有多少人吗?”陈循继续反问道。

“以外臣的观察,怎么也要超过五十了吧?”黎贵淳这两天到了京师,的确感觉大明的人多,尤其是他今天还路过棋盘街,那地方真是的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抄着各种口音的人,听得他的头都有些大了。

刘中敷笑着道:“贵使还是对我大明不太了解,去年我户部统计过,京师光是在籍的人口就有近三十万户,近七十万人,再加上京师又是大明中枢所在,商贾云集,全算下来估计已经接近百万了。”

“所以,十万石粮食,够你们的升龙城消耗半年,但是放到京师,也最多能撑三个月而已,实在有些不足为提。”

黎贵淳终于理解了大明嫌少的原因了。

是啊,大明京师有足足近百万人,这十万石即便全都送到了京师,也不过是三个月的消耗,但是谁都知道,十万石粮食肯定是没办法全都送过来的,路上肯定有消耗,等这些粮食到了京师,能不能够两个月的消耗都说不准呢,怪不得大明天子嫌少呢。

“那大明希望我大越能够提供多少粮食呢?”黎贵淳这下子更没底气了,小心翼翼地问道。

陈循笑着看向他,出声道:“起码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黎贵淳连忙摇头道:“陈尚书,不是我不想提供,但是这个数量属实有些大了,我不确定我大越国王能否答应,毕竟我大越也有三百多万人要养活,数量大了,若是引起国内骚乱,那外臣的罪过就大了。”

“是啊,是啊!”阮弘裕在一旁帮腔道:“陈尚书,原本我等与杨大人说的就是出售国内余粮,但是眼下我家郡王可以保证的就是十万石,三十万石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即便他现在答应下来,也不能确保一定就可以提供给大明,到时候出了岔子,对陈尚书和刘侍郎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我们两个贵使不必担心。”陈循仍旧是笑着道:“本官提出三十万石这个数字是经过考虑的,杨大人也和我说过,你们亲口提起,安南每年都有不少粮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烂掉,相信这个数量绝对超过了三十万石,而且你们安南气候温热,粮食一年三熟,只要你们国王下个命令,让一部分人用心些,相信从那些烂掉的粮食里多抢救出三十万石粮食,应该不是什么难以做到的吧?”

刘中敷这时候也是出声道:“是啊,二位贵使也要想想,如果按照十万石交易,那这次的生意很有可能是做不成的,但是如果提高到三十万石,我可以以身家性命保证,生意必成,而且交易额翻了两倍,二位贵使能从大明采购的宝货也就多了两倍,到时候运回安南,利润又何止两倍呢?”

“这些年大明和安南并无官方互市,相信你们安南市面上的大明宝货也是极度匮乏的,价格肯定会贵上许多,本官估计,这些宝货运回去,其价值至少能翻上五倍,二位贵使还犹豫什么呢?”

好吧,陈循和刘中敷的话算是彻底打动了他们。

黎贵淳身为安南皇室还好,但是阮弘裕可是豪门中的一员,而且还不是那种太重要的人物,所以对安南市面上的大明货品了解得比黎贵淳多得多。

如今安南市面上,一匹在京师价值二两的丝绸,到了安南的价格就要翻到二十两甚至三十两起步,而一个在大明卖五钱银子的瓷器,到了安南,至少就要五两起步,价格至少翻了十倍,精品的价格更高。

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走私过去的,在大明远远算不上是好东西。

这次是大明户部出面交易,能拿出来的东西会是那些玩意吗?相信至少都是精品起步的,至于大明标准的精品,那运回去肯定就是家传之宝了,甚至被国王收起来当成国宝都有可能。

想到这里,黎贵淳看向陈循问道:“陈尚书,若是提高到三十万石也不是不行,只是我想知道,大明这次拿出来的货品都有什么?若是我安南不需要的,那恐怕这十万石的粮食也交易不成了。”

听到黎贵淳有松口的迹象,陈循当即大笑道:“哈哈,这一点贵使不必担心,这次我大明天子比较重视,所以命户部准备了不少好东西呢!”

说完拍拍手掌,一个仆役走了进来,陈循吩咐道:“你去通知黄琛黄主事,让他把这次交易准备的货物样品都搬上堂来,请二位使臣过目。”

仆役点点头,转身出去,没一会儿便有人带着十几个仆役走了进来,手里抱着各种各样的瓷器丝绸,甚至还有人抬着几口大箱子走了进来,摆放在大堂中央。

“二位贵使,来看看吧。”等东西摆好,陈循起身,请黎贵淳和阮弘裕过来观看。

黎贵淳也是见过些世面的,略微扫视了一圈便看到许多好东西,不禁在心中暗暗点头,这次大明的确有诚意,拿出来的货品,最差的在安南国内也属于精品水平,至于好点的,基本上只有他们皇室有资格使用,至于那几口大箱子里是什么,陈循还没有打开,他也不知道,但是应该比眼前这些样品更好。

阮弘裕也是看得有些眼花,他是安南贵族,但也是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现在看得他都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将注意力放在什么东西上了。

陈循走到一匹丝绸前,轻轻拍着丝绸介绍道:“这是花萝,又名提花罗,乃是广东高州府出产,相信贵使应当是见过的。”

黎贵淳点点头。

高州府位于两广之间,离安南不远,所以黎贵淳自然是见过花萝的,不过眼前这匹花萝,明显属于花萝中的精品,比安南市面上流传的所谓精品花萝还要好上几分。

陈循又拿起旁边放着的一匹丝绢道:“这是天香绢,产于南直隶,本能够保存千年而不损,乃是历朝历代画作的首选。”

这玩意黎贵淳也见过,他手里就有一幅古画,用的就是这种绢布,但是天香绢这个名字,他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听到千年不损,黎贵淳的眼睛瞬间一亮,这可是好东西啊。

陈循放下天香绢,晃晃悠悠又拿起一匹极为华丽的厚重布料,介绍道:“这是蜀锦,产于四川成都府,自秦汉之时便有了,昔日诸葛武侯还用其作为军费的来源,乃是与应天府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称为四大名锦。”

黎贵淳赶忙上前两步,从陈循手中接过蜀锦,详细端详起来。

蜀锦的大名他只是听说过,从未见到过实物,如今看起来,的确是珍贵非凡。

陈循面带微笑看着黎贵淳抚摸着蜀锦,心中感到有一丝好笑,蜀锦虽然珍贵,但是在大明,并不算顶级丝绸,看来安南人的确没见过什么好东西,这次的交易想必会更加容易了。

不过黎贵淳反应也不慢,摸了一会儿蜀锦便放回原处,对着陈循问道:“陈尚书,您方才提到蜀锦只是大明四大名锦之一,那其他三种是何模样,是否也在此次交易的货品之中。”

陈循笑着点点头,打开了其中一个箱子,从箱子里拿出了一匹锦缎,抬手递给黎贵淳,道:“贵使不必着急,这就是方才我提到的应天府云锦。”

黎贵淳立刻便接了过去,用心观察,只见这匹云锦织造精细、锦纹绚丽,摸上去手感丝滑,感觉就极为珍贵。

陈循笑着介绍道:“云锦始于两晋,最初是东晋的锦署为东晋天子织造的,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历朝历代均只供皇室,我朝天子的龙袍就有用云锦做的,南梁刘峻曾有诗云,轻尘久弭飞,惊浪终不息,云锦曜石屿,罗绫文水色,说的正是这云锦。”

“而且这云锦织造不易,即便是最熟悉的织工,每日也不过可以织出两寸云锦,贵使手中的这匹云锦,乃是十名织工织造了整整一年的结果,也是因为太过费时费力,所以又有一寸云锦一寸金的说法。”

“所以,贵使若是想要这匹云锦,至少也要拿出两万石粮食来换。”

黎贵淳一脸惊讶:“就我手中的这匹云锦,就要两万石粮食?”

陈循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正是,而且这还是陛下猜你们安南国王的衣物不符合他的身份,特意命人从内宫衣帽局挑选出来的,若是再加上这件事,相信价格再翻一倍,你们国王也是愿意的。”

好吧,陈循说的的确有道理。

大明内宫的衣帽局本就是负责籓王之国衣帽的,而大明皇帝赐予的冠服又是大明周边藩国国王最为期盼,如今安南黎朝本就得位不正,虽然之前已经得到了大明的承认,但是却没有赐下任何冠服,不像大明的亲儿子高丽,他们大王的冠服都是大明皇帝亲赐的,所以即便如今的高丽李氏也是谋朝篡位之辈,但是仍旧坐稳了王位。

如果当今执政的阮太后知道了这件事,相信她绝对愿意用四万石粮食换来大明给他儿子安南之王黎邦基的这套冠服。

不过这与他也没什么关系,他黎贵淳并没有上位之心,不管上面的大王是谁,他都是不折不扣的皇室郡王,对他的生活没有半点影响。

黎贵淳放下那匹云锦,笑着感叹道:“看来大明这次是真的拿出了相当大的诚意啊!”

“这是自然。”陈循也是笑着道:“陛下对于这次交易还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我户部才能提供如此多的好东西,像之前与鞑靼互市的时候,我大明也不过拿出了一些蜀锦而已,云锦这种名贵之物压根提都没提。”

其实这话陈循说的有些没有底气,草原上的蒙古人其实并不需要大明的承认,所以云锦这种东西对于当时的蒙古大汗脱脱不花来说没有任何附加价值,卖不上价的东西,朱祁钰自然不会拿出来。

不过这种事情黎贵淳怎么可能知道,他从陈循的话中分析出一件事,虽然安南和蒙古都是与大明敌对,但是相对来说,大明还是要更亲近安南一些。

黎贵淳笑道:“那就多谢大明皇帝厚爱了。”

陈循一抬手道:“既然贵使已经对货品比较满意了,那咱们就来商谈一下具体的价格吧。”

黎贵淳一拍脑袋,笑着道:“瞧我这脑袋,居然把这个最关键的事情给忘记了,陈尚书,那咱们就尽早将价格确定下来吧。”

几人重新坐回位置。

陈循笑着道:“这次互市最关键的就是贵国的粮食,我大明的货品种类繁多,需要一样一样商谈,所以咱们还是先谈谈贵国的粮食价格吧!”

“不知贵使打算多少钱出售呢?”

事情到了最关键的环节,黎贵淳也是提起了精神,回答道:“陈尚书,刘侍郎,这两日我也派人上街问过了,如今京师的粮价是五百文一石,考虑到户部也要有些利润,所以外臣希望能够将粮价定到四百文一石。”

陈循立刻摇摇头,道:“不行,四百文的价格,大明接受不了。”

“为何?外臣可是为大明留了两成的利啊!”黎贵淳有些不明白,在他看来,自己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

刘中敷解释道:“贵使怕是忘了一件事,安南距离大明京师近五千里,这路上的损耗也是不小的,十斤粮能够运过来八斤就不错了,若是定在四百文,那我户部就相当于白折腾了啊!”

“那大明可以接受的价格是多少呢?”黎贵淳小心翼翼地问道。

刘中敷和陈循对视一眼,伸出一根手指,道:“一百文。”

黎贵淳立刻摇头:“太少了,恕外臣无法接受这个价格,我大越国内的粮价也没有一百文一石这么低的。”

陈循也知道自己提出的价格有些低,这本就是尝试而已,于是提高了一点价码:“一百五十文。”

黎贵淳还是不愿意。

双方讨价还价,最终将价格定到了两百八十文一石。

价格定下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不过阮弘裕还是留了个心眼,问道:“不知道大人打算以何种方式来支付这笔购粮款呢?”

陈循的脸色却是变得有些尴尬,半晌才道:“陛下说了,以大明宝钞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