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行走在元朝末年 > 第666章 舍身劝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庐州城,白莲教前任教主“孤女”韩玉儿在成诗韵的陪同离开庐州,一路向北绝尘而去,随同而去还有八百护卫营精锐。

尘烟散尽,在街巷的一角,露出了凌无殇狂热的眼神。

张皓终于按捺不住,前去发掘白莲教的宝藏。

“都道张皓忠肝义胆,爱护百姓。看来也不过是欺世盗名之徒,那宝藏是我们白莲教的,我们白莲教的,那是我们白莲教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到第三遍的时候,凌无殇的眼中发出不甘而又嫉恨的光芒。

“大师,他们这样大张旗鼓的出城,难道你不担心这是一个陷阱吗?”

虽然早已经知道了凌无殇的俗名,王显忠还是称呼他的法号。

尤其是在凌无殇眼睛都没眨一下,制造了庐州惨案之后。

聪明如凌无殇,自然隐隐能听出其中的嘲讽和讥笑。

凌无殇只是暗暗冷笑:“凡夫俗子怎么能理解我的布局和筹谋?连几个卑微的教徒都不能舍弃,怎么能成大事?”

见凌无殇迟迟没有回应,王显忠再次提醒道:“大师,您怎么看?”

凌无殇终于“哼”了一声,说道:“怎么看?我用眼睛看。不管是不是陷阱,这个局我都趟定了,亳州那边已经回信,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支持我们的行动。”

“张皓想做螳螂,难道就不知道我才是他身后的那个黄雀吗?”

“大师神机妙算。”

凌无殇微微一笑,转身就隐入了庐州街道上的人流之中。

元军大营中,在张皓离开后的次日,贺宗哲就收到了张皓的一封亲笔书信。

上面只有四个字。

“人死债消。”

贺宗哲心里沉甸甸的,知道这四个字的重量。

赵敏的脸上则是紧绷着俏脸,眼中泛着泪花,难掩悲戚之色。

淮河一战,早就名闻天下。

这是张皓的成名之战,同样是张皓心中永远的痛,也是横亘在张皓和赵敏之间难以回避的天堑。

几百名护卫营的兄弟长眠在了滚滚的淮河岸边,如此血海深仇张皓怎敢或忘?

如今王保保已然作古,战场上两人各为其主。

战场上的事,战场上了结。

不管最后王保保是不是穷途末路,王保保最后都有用自己的性命,保全手下部署以及成全妹妹的意思。

贺宗哲叹道:“郡主,大将军的事情......我觉得您把锅扣在张公子头上,委实有点冤枉。”

“你看咱们来到庐州都这么些日子了,人吃马嚼,总要有个说法不是!”

贺宗哲是个行伍中人,说白了就是“铁血直男”,也是张皓梦中一世的“抠脚大汉”。

对于感情这种东西,就凭青楼的丰富经验,很难在这个地方派上用场。

他当然理解不了赵敏的愁思百转,各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经验,贺宗哲却深知目前他们的情况。

三千部队驻扎在对方的家门口,吃喝拉撒都要别人给的。

不说别的,如果七日以后,庐州的粮车没有进入军营,这三千人马上就要面临“断粮”的风险。

如今他们这支三千孤军,已经算是叛出了元朝,被大将军的死对头,关中四将之首李思齐一路追杀,誓要将他们斩草除根。

环顾四周,王保保与红巾军对垒多年,周边的刘福通、方国珍还有陈友谅等各方势力都势如水火,欲除之而后快。

即便是张皓,和大将军的血海深仇那是世人皆知。

如果说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尚有条小船返回江东,东山再起。

他贺宗哲的处境却是实实在在地“十死无生”。

要不是因为王保保的嘱托,以及郡主与张皓的交情,贺宗哲早遣散部队,找棵歪脖子树上吊自杀了,实在是看不到一点的希望。

对于张皓与赵敏之间交情的可靠程度,贺宗哲也是忐忑的。

因为在青楼喜欢“直来直去”的大老粗,实在玩不转儿女情长的弯弯绕。

要是哪个名妓敢跟自己蹬鼻子上脸,早就大耳光子扇过去了。

这个时候郡主要做的难道不是对张皓曲意逢迎,讨得张皓的欢心吗?

当张皓到来的时候贺宗哲却“惶恐”地发现,这位小郡主并没有明白他们的处境,开始“倒反天罡”,给张皓摆起了脸色。

赵敏一张俏脸紧绷,一双妙目也没有了往日的灵动。少女盯着那“四个字”许久,泪珠不由夺眶而出,滚落在白皙无瑕的脸颊上。

只听赵敏幽幽地低语道:“如果你不要我,这世界我再没有亲人了......”

旁边贺宗哲悄声问道:“郡主,您说什么?”

赵敏终于长长地舒了口气,说道:“你告诉张皓去信,从现在开始,我们三千人马无条件听从他的指挥。”

贺宗哲正色道:“是,郡主。”

随后赵敏又恶狠狠地说道:“你若是负我,我必亲手宰了你......”

贺宗哲很不合时宜地提醒道:“郡主,那个张皓好像刚弄死了张定边。”

赵敏不由白了贺宗哲一眼。

庐州,庐州府衙。

“绝对不行,我不同意。”

向来从容稳重的庐州府尹黄敬夫又一次破了“防”, 吹胡子瞪眼地看着张皓。

张皓看着黄敬夫,相较于在高邮第一次见到黄敬夫,那个把自己挤得没有半点推辞的年轻人。

此时黄敬夫已经蓄起了短须,头发一身官服一丝不苟,久居高位,这个不算大的“年轻人”已经有了上位者的威严。

至少作为府衙属官的白泽好像没有见过黄府尹“急眼”,没想到短短几日就和张公子吵了好几回了。

“公子,可否让李成代替出征?”

“旁边元军虎视眈眈,李成所属部队片刻不能放松?”

“那毛贵将军呢?”

“你觉得毛贵和本公子的身形是否相符?”

想到毛贵一脸虬绒,张皓感觉自己的颜值受到了侮辱。

“要不下官代替您......”

“不知道黄知府是凌无殇的几合之将?”

“下官不畏死?”

“君子死得其所,但是像蛆一样死掉是没有意义的,黄知府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吧!”

......

终于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黄敬夫,被逼到了死胡同里。

“千金之躯,坐不垂堂!公子一人安危,事关千万大周百姓福祉,如果公子一意孤行,那公子出城之日,就是黄某死谏之时。”

说完黄敬夫郑重地将官帽摘了下来,一撩官袍,笔直地跪了下去。

张皓目瞪口呆,没想到黄敬夫这“小子”现在这么刚烈,当初的八面玲珑,处事周全都到哪里去了?

现在竟然玩起“死谏”这一套,这小子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张皓志得意满地收功,当初这小子让自己下不来台的情景历历在目,如今也算大仇得报了。

继而冷声道:“黄知府,目前庐州正处于战时,军令如山,就算是庐州的伙夫也要听候本公子差遣,当然也包括黄知府!”

黄敬夫不由地仰起头看向张皓,向来纳谏如流的张大公子突然强硬了起来。

身边的庐州通判白泽眼看庐州城内权力最高的两人就要闹僵,连忙从旁说和道:“黄大人,现在庐州正值多事之秋,正是和衷共济之时,公子历经百战,胸中自有韬略,既然公子如此行事,我想已然胸有成竹。”

白泽是这两年庐州白家庶支中冒出来的青年才俊,短短时间内从一房书吏成长为庐州通判。

比之张皓的崛起速度尚有些不足,但是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了。

当然也知道庐州这个发展日新月异的古城,也有了白泽这样人物显露身手的舞台。

黄敬夫叹道:“吾怎会不知公子的本事,但是要知道这一次来的人是岱钦,那个警巡院的院长实力深不可测,他想杀的人,从来都没有逃脱过他的魔掌。”

“再加上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凌无殇,做事如此不择手段......”

“公子,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何必次次舍身犯险,置大周子民的安危于不顾呢?即使不考虑其他,您也该想想高邮府里的两位夫人,日夜盼望您安然返回。”

眼看张皓眼神凝重,陷入了沉思。黄敬夫连忙趁热打铁。

“如今公子已经打下了这样大好的局面,只要经营稳固,未来可期。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公子喜弄险,总非长久之道。”

作为张皓身边深受重用的臣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眼看大周蒸蒸日上,黄敬夫对大周也有深深的忧虑。

那就是大周的辉煌系张皓的安危于一身,虽说局面大好,但是张皓一旦身有不测,那么大周的局势马上急转直下。

现在张皓现在连一个子嗣都没有,那时候谁来约束大周护卫营那帮骄兵悍将。

那帮围绕在张皓身边,成就了无坚不摧的雄狮。

如果没有了张皓,如此乱世,难得那帮人不会滋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这就是黄敬夫舍身劝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