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关头,他必然要除掉最后的隐患。
的确如谢长柳所想,第二日陛下就拖着病体上朝。而多日后再见陛下,众臣各怀心思,趁着如今陛下未愈,太子已死是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有人要上书陛下尽快立下储君,安顿民心了。
陛下看过折子,十个里有九个都是改立太子的,另外就是给太子追封发丧。总不能一直这么拖着,虽然太子尸身不见,可衣冠冢也要立的。而至于是要立哪一位为储君,也有人说要按照长幼有序,立二皇子的,也有人知晓陛下的心思是放在十皇子身上的,于是顺势请立十皇子。
当日的朝会,丝毫没有给大病初愈的陛下面子,吵得不可开交。
陛下面色苍白,眼下是一片青黑,浑身散发着一股药味,是龙涎香都盖不住的苦味。
“众卿所言,朕会思量的。”陛下捻着玛瑙珠子,说的漫不经心。他时不时的看一眼底下人的动静,有的人趁着他不注意就与人窃窃私语,似乎是在商量。
陛下轻笑,他这一病,什么牛鬼蛇神都要冒头了。
“只是,如今正是与外敌交战的时刻,切不可操之过急。”
众人心中猜测,陛下这不急于立太子,说不定是因为要立十皇子为储君,需要事急从缓,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先要安抚住朝野众人。
此刻,却有人站出来请命。
“陛下,臣有本启奏。”
陛下看着那站到中央来的官吏,神色颇为不耐。“说。”
“关乎藩王世子滞留京城一事。”
陛下眸光闪了闪,几乎是已经猜到了他要说什么,但也只得让他说下去。“爱卿想说什么。”
那出来请命的官吏也不惧龙威,大声道:“陛下,如今太子薨逝,您也龙体抱恙,无法照应到诸位世子,不如将之都送回藩王封地,也可彰显帝王盛恩。”
彰不彰显什么陛下没心思,可,这话就说的有意思多了。
将质子送回去?若是他不送呢?是否就是要趁机反了他?
等的就是这时候吧。
陛下冷笑,在冕旒之下,眼神都是冰冷的。“爱卿莫不是觉得朕留着他们给不起饭吃?朕留着诸世子,是为参学,修学毕自是要送回去的。”
陛下语气里已经带了怒气,那官吏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战战兢兢的捧着笏板。“臣不敢。”
他不过是受人撺掇才会有此一提,没想到就惹怒了陛下。
陛下面露阴翳,或许是这些日子病中的缘故,脸色也异于常人,如此神态,可似是要把人生吞活剥了,他掐着龙头上的眼珠子,胸中恼怒。“若是不敢,就不要把擅自揣测圣意!”
一语毕,满朝文武都跪下了。
擅自揣测圣意,是什么人都不敢的,却也是什么人都会的。
如今帝王身体抱恙,自然更要拿捏住质子们,这时候提出要放虎归山,陛下哪里不怀疑他是受人撺掇。他就是越加病重,就更不能让藩王对他无所顾忌,质子被扣在汴京,也是为了防止藩王有不轨之心,就算是有,也要掂量自己的儿女们的性命还要不要了。
太子的死,在他意料之外,他当初派出太子出征,一是因为出征需要他坐镇,也好配合镇北王,二是、他留太子在京中也无多大意义,他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为太子。可没想到,太子居然就轻易的折在了蜀中。
太子啊,他说不出对他是什么心思。他是自己第一个孩子,嫡长子,自他出生,自己也是如同每一位父亲一般高兴的,甚至为他想好了日后。可是,随着他的长大,外戚的壮大,他开始后悔他的存在。因为有他,元氏就更加目中无人,他自小又太过优秀,是其他皇子不可比的,是以,现在都无人提及他的其他儿女们,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位储君。按照能力来说,他的确是最合适的储君,可,他的存在威胁到了秦氏,太子任人唯亲,当断不能断,日后的大梁,怕是就要成为元氏的天下了。虽是众人皆知,太子与外家不睦,可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人可知,有元后这个媒介在,太子对元氏狠不下心的。
他也在谢长柳的劝说下,试图与太子挽回,可,根深蒂固的成见让他无法改变对太子的看法,他做不了跟先帝一样仁爱子民的君父,也只能做好一个为国为民的明君了。
太子薨逝,且无尸首,这如何能入皇陵,这也是为什么他并未宣布向天下人讣告的缘故。
而如今,或许是晚年丧子的缘故,他生出了诸多遗憾,也更加害怕自己走到死亡的那一步。明明这几十年来都不曾让元后入梦,可这些日,他总是能想到当初与元后新婚之时,她还是当初顾盼生辉的模样,可自己却已经风烛残年。他这一生,活的还算长久,送走了自己的妻子,也送走了自己的长子……
他自己的身体,他也明白,是撑不过多久了,如今太子已经不在人世,这个国家就能顺理成章的交到十皇子手中了,若是在以前他或许是会高兴的,可现在,他却有种人走茶凉的悲哀。
到底是用自己的儿子的死换来的自己得偿所愿,他身为父亲,固然有所偏私也甚觉哀痛。
太子的意外之死,可以说打乱了他的计策,但也不算是打乱,反而是促成了他的计策直接跨越到下一步,不需要他如何借力。
太子已死,有的是人蠢蠢欲动,毕竟一国没了储君,帝王又病重,皇家连个当事的人都没有了,镇北王又远在与蜀中交战的关外,此刻的汴京,已经在人眼里是一块轻易就能吃到的肥肉了。
帝王清楚,这时候的汴京是岌岌可危的,或许,已经有人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
他要等的就是他们都忍不住了,一旦他们敢动作,自己也就能顺理成章的清理门户。
下了朝后,陛下却并未回去歇息养病,而是处理起了已经积攒诸多的政务,李秋看着帝王那疲态尽显的面色就十分心疼,可也不能劝的,如今太子不在,这些事自然就都全部落到了陛下头上,若是太子还在,或许身边还有和侍疾之人。
唉……李秋心中长叹一声,也不知陛下后悔没后悔。
或许是后悔的,虽然陛下不说,可他也看出来了,哪个父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子呢,只是,有苦衷罢了。
“陛下,您歇息吧。”在帝王连续坚持了两个时辰后,李秋便来劝了。“谷主不是说了您要多安心养病,不能操劳。”
帝王却是摇头坚持,让他将醒神的茶端来。李秋劝不住,也只得由他去了。
帝王看着堆满了案台的折子,也觉得头疼。“把请立十皇子为储君的折子选出来。”
李秋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他知晓陛下的心思,可,这太子方去,难不成就要立储了?可先太子都还未发丧呢,这怕是于理不合吧,
待李秋整理完对应的折子,就看到陛下在揉着头,生怕他是哪里又不舒坦了,连忙要去给他请人来诊治。
“您是否又头疼了,奴才这就去请谷主先生来。”
他人还没有跨出一步,陛下就阻止了他,“切勿传人来,外边多的是人打探朕的病情,这时候传人,就又该传朕不久于人世了。”
李秋连呸了好几声,让陛下不要如此说晦气自个儿的话,又奉承了他几句会万岁之言,逗得陛下心情愉悦。
“行了,什么万岁不万岁的,要是真有人说几句就能万岁,朕不就是个老不死的了?”
李秋脸色难看,似乎是又要念叨陛下说了不好听的话了,如今也就只有他敢与陛下这般了。
帝王心情好了许多,疲惫也散了些。“近日来,谁见十皇子最多?”
他虽说是病重,连朝都上不得了,可也不是就闭塞了自己的耳目,他不过就是趁着病的机会好好看看他的臣民怀着怎样叵测的心机罢了。
他也清楚,如今十皇子是众望所归的储君,自然有的是人会趁此机会接近于他,而谁接近他的,谁的心思就不言而喻了。
李秋早就听从陛下的吩咐,盯好了十皇子,凡是接近他的人都留了个心眼,更是在此期间,将十皇子的安危看的最重,吃食都是他自己着人安排的。
“是禄安王世子。”
陛下微微蹙眉,似乎是对这个答案不太满意。在他看来,最有心计的应该是广南王才是,怎么会是禄安王世子。
“广南王世子没动静?”
李秋答:“他喜欢跟问礼公子玩。”
陛下猜不出广南王是怀的什么心思,按照他的城府来说,不是更应该趁着此机会一飞冲天吗,怎么会放着十皇子不接近反而去接近一个痴儿?难不成还想讨好镇北王?可镇北王是什么人,最忌讳的就是兄弟阋墙,你争我夺了,他是决计不会参与到夺位上的。
可尽管广南王世子没有表现出叵测的居心,陛下也依旧不能放下对广南王的的戒备之心。
“朕记得,广南王世子定了婚事。”
广南王世子订婚一事,还上书过他的,他已经把广南王一行人赶到了封地,自然也不会计较他娶什么人给自己的儿子,更何况,会娶琅琊世家的女子,还是广南王妃安排的,他并不觉得奇怪,广南王妃是个才情兼备的女子,自然也会给自己的儿子选择个门当户对的人家,而那琅琊世家的女子,无论是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是,乃是琅琊王氏的嫡长女,王臻。”
陛下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广南王世子的婚约上,李秋猜到了陛下是要做什么,可,俗话说宁拆一座庙不拆一桩婚,陛下如此怕是会彻底激怒广南王,也或者说,陛下就是故意要激怒他,看他,是否是真的能忍,还是不能忍。
“朕记得,远恩侯有一县主如今待字闺中,人也才貌双全,得堪配世子,传朕的旨意,赐婚吧。”
远恩侯……李秋心底嘀咕,陛下怎么给那世子许配这样的人家,那远恩侯,顾名思义,就是不会再有什么出路了。说起那位,还是福寿大长公主的第二次的婚配新贵,也就是那位对公主不敬的远恩候,生下一子后,公主与之和离,其子后生下的儿女陛下都未有所加封,却独独加封了其女为县主,也算顾及了福寿长公主的情谊。
而陛下给广南王世子赐婚这样的人户,无异于是绝了他们想要利用婚事来充裕自己的势力的路,而琅琊王氏也不是吃素的,不管是陛下赐婚还是他自己求的婚事,王氏要都因此而对广南王生出不满。一旦赐婚,这王氏便不得不退婚,毕竟,他们门阀世家可不会给人为妾。
“是。”
“再去让禁卫统领来见朕。”
“奴才遵旨。”陛下又是下旨赐婚又是要见人的,一定是要开始先下手为强了。
李秋应下匆匆去了,连这时候已经到了陛下午膳的时候都忘记了。
而谢长柳在听说陛下要广南王原定的婚事撬了后,也是颇为意外。
“陛下把广南王的世子的婚事撬了。”邱频自回京后,就回了衙门述职,自然也知晓不少的事情,陛下圣旨一下,满朝文武都知晓了,大家都在议论这回事。原本以为陛下好起来的第一件事会是重新立储,或者是处理前太子的丧事,没想到居然是给广南王的世子赐婚,而且人家原本还是定了婚约的,这就给撬了。说实在话,有些得罪人,可也幸亏人是帝王,纵然是不满也得憋着。
“这就动手了?”谢长柳当然不觉得陛下会无缘无故的给广南王世子赐婚,陛下如今做的一切都是要逼藩王的手段。
或许人家现在是没有谋权篡位之心,可陛下这么一逼就说不准了。他也知晓陛下是想着,与其留着给十皇子成为祸害,不如自己了解了。
“陛下此举欠妥,藩王哪里会肯因为一个远恩候的县主就得罪琅琊王氏。”但凡是长点心的都明白远恩侯的家境与琅琊王氏来说孰轻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