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宫,秦煦便把这件事告知给了东宫里等着出发的几人。
“陛下不让我们出京。”
华章忍不住问:“为何?”
没有为何,就是秦煦他都不知为何,什么镇北王身经百战都不过是托词罢了。原先陛下还对镇北王出征颇有微词,自己替镇北王去合该才对陛下的心意,然,不过转眼间陛下又改了态度,非是陛下的三心二意。
飞鱼已经等不住了,太子入宫的时候他就担心会不会被什么事情给绊住,果不其然,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而现在就算是太子不能去,他也要去的,他等不起了。“那你们就在汴京吧,我不能等了。”
说着飞鱼就提着自己的行囊抱在怀里大有要走的意思,秦煦皱眉看了他一眼,这一次没有足够的耐心哄劝他。
“先等等。”
飞鱼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好似是急了。他很想问,等等,还能等什么?得等到什么时候?他总觉得这么拖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秦煦敲着圈椅的扶手,如果没意外的话谢长柳应该已经知道了自己遇到的麻烦,当立即回话的,怎么也没有动静。
谢长柳摸不准陛下的态度,也不好给秦煦回话。看陛下的意思,此去蜀中当镇北王,而非太子,原先不说是怎么想的,可现下陛下的意思就是由镇北王出京,太子且未有安排。
谢长柳揣摩着陛下最后跟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已经铺好网,只需等待鱼儿上套,可既然如此,为何就未有对秦煦的安排?难不成,在陛下看来秦煦的存在就那般无足轻重吗?如果一定要以身做饵,秦煦不能留在汴京,他会被陛下放弃的。谢长柳思量片刻,最终提笔回复。
几人坐着开启了漫长的等待,就在秦煦猜测,谢长柳是否有收到他的讯息时这时候外边终于有了动静。
“消息来了。”
信纸一手传过一手,最后到达秦煦手上。
“怎么说?”华章已经迫不及待了,秦煦皱着眉头看完,却半晌都未言语。
众人都开始焦躁起来,秦煦才说:“陛下还未下旨,如今百官还不知出征的人选是镇北王。我们或许可以从黑甲卫下手,这是镇北王的私兵,陛下最忌惮的就是黑甲卫,然而,自镇北王入京以来,黑甲卫便于汴京招摇过市,只要生出些花样来,陛下总得掂量虎符交给镇北王妥不妥当。”
“属下明白了。”华章是一点即通。
离得近的人也就是华章了,他没有见到秦煦攥在手心里的信条内容但秦煦的面色却再没好过。
或许之前,秦煦并非是蜀中非去不可,可这时候,他却笃定要去蜀中的。
镇北王究竟和陛下交涉了什么?为何,连谢长柳都要跟着前去?又为何?谢长柳要叫自己一定也要跟着离开汴京?就算是对镇北王算计都不能留在汴京。究竟是要做什么?
秦煦想不通,就好似陛下跟镇北王以及谢长柳一起编织了一张网,把所有人都网了进去,可是,他却完全不知情。
有了华章的暗箱操作,第二日就有御史台的人弹劾镇北王的黑甲卫在汴京太过招摇,影响了原本京城百姓的安定。由于镇北王并未要求上朝,是以今日有人在百官面前指出镇北王的不是来时,他连个给自己的辩解也无。黑甲卫有少部分是人来自京城,但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对汴京也不过是一时贪欢罢了,都是爽快人平日里成群结队的进出,他们自己倒不觉得如何,可或许落在别人眼里是影响。
这算镇北王吃的个哑巴亏,从而就有人给陛下附和关于镇北王的潜在威胁。本身陛下就忌惮这些,如此一说陛下又不得不重新考量对镇北王的安排。
放他出京,无异于放虎归山,可陛下先前是觉得镇北王的承诺重于千金,且怎么算都是划算的,可现在 他不得不重新考量起来这样的安排是否就毫无差错。
有人这么一说,就叫陛下开始慎重起来,黑甲卫是镇北王手里的一把利刃,怎么用就在镇北王一人,他虽是一国之君,却不能叫黑甲卫对他唯命是从,而镇北王作为统帅,他的手里,多少人是黑甲卫这样的个个忠肝义胆他且无法定论。
临到出发那日,陛下都还在考量,这虎符究竟该不该给镇北王,若是给了,收回来是否就能容易。
最终,陛下还是败给了自己对镇北王的不信任上。
“来人,传太子入宫觐见。”
秦煦入宫,早已经在他的意料之中,陛下忌惮黑甲卫,虎符他不敢给。而执掌三军的护符,陛下不敢给镇北王,却得让人名正言顺的拿着它,是以,太子,又成为了现如今陛下最放心的人。
“名义上由你出征带兵镇压反贼,镇北王暗中行事佐助你成事。”陛下如此交代秦煦。他已经想过,镇北王出京不可逆装,何不如叫太子同去,两全其美。
“是!儿臣遵旨!”
秦煦如愿拿到圣旨,带兵出征。
他们定下了大军开拔的日子,而在头一晚,谢长柳就跟着镇北王出发了。
同他们一道走的只有黑甲卫,不过人却未带完,部分的人都留在了汴京。镇北王说,剩下的人是来守着秦问礼的。
果然是他的宝贝疙瘩。
他们是急行军,是以都是快马,趁着头一日的夜晚出发的,走走停停的也走了一晚上,第二日天将泛起鱼肚白,镇北王才大手一挥,宣布所有人停下整顿。
谢长柳翻身下马休憩,骑了一晚上的马,差点给他坐不住了,要不是左右前后都是人,他都不知道脚下的路要怎么走。镇北王还笑他,年纪不大,却已经老眼昏花。
他靠着石块坐下来,为了方便,他换上了跟黑甲卫一样的服饰,马面短打,混迹在人群里,倒像那么一回事。
镇北王正吩咐人前去探路,那叫厚朴的小伙子在谢长柳身边阴魂不散,就算是谢长柳此刻倚着石头坐下来休憩,他也势必要候在一边。自从昨晚跟着镇北王出宫,在城门口与他们汇合后,这叫厚朴的就时时刻刻的游走在他身边,反正只要谢长柳去定睛寻人,这人不是在他前头就是在他后头,或者在左右。他很难不怀疑,这是镇北王刻意吩咐的叫厚朴盯着他的一举一动,是怕他跑了么还是怕他途中留下什么线索暴露踪迹?
谢长柳对上厚朴的视线,对方却毫不在意的跟他招手,一点都不心虚。
这人特别自来熟,谢长柳是发现了。
“先生,喝水吗?”这时,旁边传来一人的声音,谢长柳点头正要去伸手去接,却发现不对劲,那声音……
“李清持?”谢长柳看着斗笠下的人的面孔,确定了他的身份后,欣喜若狂,差点激动的把李清持手里已经打开的水囊打翻。“你怎么在这里?谁带你来的?”谢长柳由于太过惊喜却是变得不那么机灵了,能在这里的除了镇北王的安排,还能有谁能把人从天牢里带出来。
李清持看着镇北王的方向不说话,谢长柳便知了。
他求了陛下的宽限,只以为让李清持继续待在牢狱里会更安全,没想到镇北王会把人给弄出来,还让跟着去蜀中。事先也没有收到镇北王的提醒,这会儿也不怪他会吃惊。
或许是出于对镇北王的感激,他走过去,一胳膊拐了下镇北王,十分哥俩好的靠在一起,肩并肩,活像个浪荡的街溜子。
“王爷、多谢了,只是,李清持会不会给您带来麻烦?”
镇北王瞥了一眼被谢长柳挨着的地方,十分有恃无恐。“什么麻烦?你不是拼死拼活的都要救他,干脆就一并打包带走了,我们都走远了,还怕陛下来追究?”
谢长柳挑眉,如此说来,镇北王把李清持从牢里挖出来是没叫人知晓啊,那这不跟劫狱一个道理么。这要是陛下知晓了,该是要暴跳如雷,不过,镇北王既然敢把人弄出来,想来也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就像他说的,人都已经走远了,还怕什么。
一想到陛下如今在京里听说了这则消息,陛下却找不着人撒气的模样谢长柳忍不住笑了,还是头一回觉得镇北王特别靠谱!大义!
他抵着拳头轻咳一声,是对他上一次的态度的歉疚。“那会儿,也是我一时着急,逞了口舌之快,还望王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多多担待担待。”
镇北王眯起眼觑着他,先前还一副要跟你不共戴天的样子,现在却又如此的低声下气,真是变脸好比天气。他斜了谢长柳一眼,颇有秋后算账的意思。“呵呵,不敢当,吃一堑长一智,日后可不敢多管闲事了。”
谢长柳心虚,强颜欢笑,也不知该如何作答是好,到底是承了他的情,是门人情债,这会儿就得夹起尾巴做人了把人哄着。见镇北王诚心要晾着自己,谢长柳也不在人面前晃悠,让人不痛快了,他凑到李清持身边去,问了他一些事。
没过多少时候,探路的人回来,又歇了会就要接着上路,谢长柳听见有人给镇北王说,是京城里太子带着大军已经出发了。
此番入蜀,是为与蜀中开战,该带的人是带足了,秦煦身边的那几位心腹仅留下了花盏。
花盏想跟着一道去,可是秦煦劝他留下,一来,是叫他留意京里的动向,若是有什么也好知会他,及时做出反应;二来就是花盏的夫人即将临盆,这时候花盏跟着他远走不大好。是以,这一路一起走的就只是华章以及惦记着父母非去不可的飞鱼。
越是接近蜀中,路上的流民就越多。听闻靠近蜀地的镇合已经被叛军占据,而其他边城的百姓们听说要打起来了,纷纷逃离自己的家乡,谢长柳他们一路走去,都遇上好几拨人了。
眼看就要走到坳郡,他们才停了下来,镇北王拿出地图,看着地图开始筹划要如何行事。
“叛军已经出蜀,第一关镇合已经落入了叛军手里,他们要跟大梁打,势必是要剑指汴京。”蜀中是被养野了,才会想吞并大梁,不过区区小邦,居然敢跟他们大梁叫嚣,真是不自量力。
谢长柳问:“那下一道,我们是去坳郡守株待兔还是混到蜀中去直捣黄龙?”
谢长柳的想法很好,但是,不切实际。镇北王摇头。“我们这点人,不成。”他出京的时候就带了黑甲卫一百五十人,根本不足以跟叛军对阵。就算是调兵,对于要防范叛军来说,这时候也是来不及的。
“待太子的人马到了,他们当时在明面上与叛军对战的。”谢长柳撑着头看着羊皮绘制的地图,心里却是想着此战还是速战速决的好, 不然,陛下那可就撑不住了。
镇北王听出谢长柳的意思,“你想去蜀中?”
面对镇北王的质问,谢长柳直言不讳。“是。”
谢长柳不是个爱铤而走险的人,可这时候入蜀中就是以身试险,虽说叛军已经到了镇合,可到底是深入敌营,蜀中腹地,必然危险重重。谢长柳却是捞住李清持的脖子,大言不惭道:
“这不是有清持兄在么,作为蜀中的土着,有他带路,我们可就容易多了。”
李清持临危受命,遂是严阵以待。“在下定当竭尽所能。”
他太过郑重了,叫谢长柳也不得不正视起来。
最后镇北王拿定主意道:“先去坳郡看看情况,如果合适我们就去蜀中。”
“好。”
镇北王常年在外秣马厉兵,自然比谢长柳这个半吊子懂得多,是以,听他的准没错。
几人又出发前往坳郡,此时的坳郡正因为逼近的叛军而严阵以待,他们这行人多,看着就是一群练家子,一前一后的入了城,也自然吸引了人注意。他们这方入城,就有人把他们堵在了路上。
谢长柳他们急急勒住马,只因前方道路上站着身穿一墨绿色圆领官袍、看约莫是不惑之年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