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无极之上 > 第227章 与父再起争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再到那段不知所起的情深逐渐在见不到对方而失魂落魄的时候选择放逐自己。他们像是大海上飘荡的船只,找不到岸。后来彼此心照不宣,任由对方越陷越深,可谁都没有对彼此真真切切的说过一句喜欢的话,而纵然是谁都没有说,可彼此也都知晓,那句话只差脱口而出了。以他们的身份,就算没有谢家出事,也注定了不会有他们所希望的结果。

“有过,很多,可是,我并不知道那些都代表什么。”长留殿里至今还为他保留了玉器,他想,或许是秦煦对自己的正大光明的偏爱,也是他那段时间的睹物思人。当年自己在东宫的那段日子,秦煦什么不是都紧着他,他要什么就给什么,只差星星月亮没摘给他了。可就是如此,秦煦给了太多,多到,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有什么意义。

秦煦里面泛出一股酸楚,分明是他跟谢长柳的故事,他却有种身为局外人听得爱莫能助的感觉。

“那就从今日起,以后给出的每一件都有独属于它们的含义。”

像是定下的一番承诺,又似乎只是随口说说。

也或许是他一时冲动但他更愿意相信这是他的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不知道以后跟谢长柳还能有什么来日方长,可是他想,一定还会有的。

谢长柳握紧了手里的东西,他只觉得,什么都值得了。“好,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秦煦可以清晰的看到谢长柳眼里的喜欢,那份毫不掩饰,差点淹没他的情深,他想,自己一定能多爱谢长柳几分,纵然是有过质疑,可不关情深意切。

而他却是隐瞒了他,其实,这福佩他带在身上,却并非会拿出来,若是,他不对自己表达真心,福佩他根本不会送出去。这时,他又庆幸,自己是送出去了。

“您要去东宫?”元葳对于他兄长要去东宫的事情表示出了不认可。

元崧正清点着他要带去东宫的礼单。“太子出事,理当前去探望。”

“还是别去了,让管家去登门下即可。”

元葳还记得他兄长与父亲在祠堂争执的场面,若是他要去东宫,父亲定然又会勃然大怒,为了他的兄长好,他务必要劝解了他不要跟东宫走得太近。

哪知元崧对他投来不认同的目光,更是严谨的回绝他。“太子是何等尊贵人物,怎可由府里管家代替主人去探望的?”

无论如何,东宫都不是能被人轻视的,往大了说就是他们目中无人,轻视了太子殿下,

“我也不是那个意思。”元葳抓着自己的头发,十分为难。他倒也不是要轻视太子的意思,就是不想他跟着去罢了。要是父亲回来知道了,说不定上次的场景还得再发生一次。

元崧知他在担心什么,同他解释,“一来,太子是储君,作为臣子的去探望也是理所应当,纵然太子对我们如何有不满,我们的礼也要到的,勿要丢了元氏的颜面。二来,太子好歹也是元后的子嗣,父亲纵然不顾及太子的颜面也要顾及元后的情谊,哪里就是非得老死不相往来,说出去还当是我元氏小肚鸡肠。”

是以无论如何他前去探望也是合情合理,纵然是父亲有怨,那也是他无中生有。

元葳还想多劝劝就看见了进来的人,吓到连忙低下头并提醒他。“父亲来了。”

元崧却好似做没听到一般依旧不为所动,全然没有元葳对元艻的惧怕。

来人正是元艻。

语气里一向都带着严厉,震慑人惯了。

“你要去哪里?”他回来的时候看见门口的车驾套着,问了话才知是大公子要出门,是以他就寻了来。自从上次元崧同他不欢而散后,父子俩也就是有了愈深的隔阂,谁也不肯让一步。

他并不大明白,为何,元崧同元葳的性子天差地别,同样都是他的儿子,为何就如此忤逆他而向着别人。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元崧不该不知,可是,他却从不管自己的家族兴荣,而是执着着自己的看法。什么善恶,什么该不该的,这世间的是非对错谁又说的清。

元崧答:“东宫。”

元艻冷笑,他这个儿子的反骨都要戳到他的脊梁骨了。

“你去东宫?闹什么笑话?”

元崧神色清清冷冷的,眉头夹着一丝皱纹。

元艻的冷嘲热讽他何是听不明白,本来太子出事,身为臣子去过府探望一番也是情理之中,太子愿不愿见他是一回事,自己的礼迅是要到的。而东宫与元氏的关系,那也无关他,他行的端坐的正,哪里怕什么笑话。可如此一听元艻之言,他不禁想起这几日在署里传的,太子出事的流言。

虽然镇北王还未查出什么,可底下人多少也传出了一些话,太子那是被人匡害了,至于是谁,总有那么几句意思是说的他们元氏。

元氏要暗害太子,这也不是故意栽赃,而是元氏到底也有那么个嫌疑。

有人说,祭祖那日,元侯是第一个离开的,若非是心里有鬼,岂会逃之夭夭。

到底是流言可畏,元崧不知道此事跟他父亲有没有关系,可是若真说没关系他又不信。

父亲在府里见了什么人,谋了什么事,他不清楚,父亲在外做了什么,他也不清楚,可越是不清楚,他就越是不能相信,真就跟他毫无关系。

元崧向着元艻,直言不讳道:“儿子只是想去问问太子殿下,他知道要害他的人是谁吗?”

在元崧的眼里,元艻看到了一股较劲。他是觉得自己害了秦煦。

“你在怀疑我?”

太子出事,朝里除了太子一系的人皆是风声鹤唳,毕竟,太子出事的受益人是谁,谁就有嫌疑。

原本连不问世事的几位成年皇子都变得恐慌起来,第一个跑到陛下面前去自证清白,陛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不管是谁动的手,只要查出来都要处置。

元崧会怀疑他,倒也不冤枉,他元艻跟秦煦算是水火不容,他处心积虑的要让东宫好看也不是没有动过手脚,元崧见过太多他的翻脸无情,第一个怀疑到他头上也是在他看来,自己的嫌疑最大罢了。

谁想太子好?谁又不想太子好?

“那是父亲吗?”

这一次,元崧直截了当的问了出来。元艻眼里逐渐冒起火来,对元崧,是有失望、愠怒……

“你敢怀疑我?凭何他秦煦出事你第一个怀疑到的就是你老子头上?”

元艻似方从官署回来,身上的官服还未脱。

他怒不可遏的看着他的长子,是否也在怀疑为何把他教得这样不分亲疏?

面对勃然大怒的父亲,元崧有种胸膛里梗了一口气的难受感。

“父亲,那您也该知道,您的嫌疑有多大。那也铁定不止是我在这么想。”

他也不愿意去怀疑元艻,可是,外面有人怀疑,这何尝不是对他的折磨,谁愿意去肯定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不择手段的奸佞。

“别人是怎么想是他们的事儿,你跟着掺和什么?”

可纵然如此,元艻也没有明确的承认太子出事跟他有没有关系。

可元崧等的也不过就是这句话,他不说,元崧也就无法相信,他的父亲究竟是置身事外还是深陷其中。

他缓缓的吐了口气,忽然问了他一个问题。

“父亲,何家表哥失踪那么久了,您就没有去寻过吗?”

当年南郡的案子败露后,作为郡守的何通自然也就被杀鸡儆猴。按照何通跟元艻的关系,本来也该受影响,更何况,谁也不能说明,何通在南郡做的一切都跟元氏没有关系。可最后是何通一人承担下所有罪过,认了一切罪名,声称与元艻无关,有关的也是自己骗了他,他并不知情。就这样保全下了元氏。

何家被抄,无一幸免,何通之子由于已经年满十二,自然也是按照律法法办。他母亲何氏求了元艻许久,才同意出手救何通一命,可救出后,他却并不惜命,哪一天不是在说要去找太子报仇。

而元崧发现他失踪后,他就越加怀疑,他是被父亲弄到了哪里去,又或者已经不在人世。

面对元崧的质问,元艻此刻有明显的迟疑,最后才作出解释。

“我给了他钱财傍身,他愿意去哪就去哪,何家已经败落,汴京他也不敢多留。”

何家在世人眼里已经无人生存,何通之子自然也不能正大光明的活着,而汴京人多眼杂,也并非是他的安立之所,况且,他日日嚷着要报仇雪恨,将来说不定会牵连到元氏也不一定,那么,元艻也不会多留他。他的离开,也才是合情合理。

可他这个儿子,并不好骗。

元崧直直地盯着元艻,似要从他的眼里找出一丝破绽。“真的吗?他是离开了汴京还是被您杀人灭口了?”

一句对元艻毫不掩饰的质疑教元艻黑了脸。

“混账!”

元艻气得双目圆瞪。

可元崧却从他的恼羞成怒里察觉了什么。

他一直以为表哥的失踪不是偶然。

他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留下表哥这样一个祸害父亲怕是夜不能寐,若是真就离开汴京才好,若是不离开,能给他的路也不过是死路一条。

他不由得把表哥的失踪与此次太子出事牵连到一起。

若是父亲真要对太子动手,那他一定会选择一个合适且不怕死的人去做,表哥就是很好的一个人选。因为他急切于向太子报仇,只要能让他付出代价他一定愿意去做。而父亲也一定会利用好这一个机会,不管表哥最后事情办没办妥,父亲都不会留他一命,被人抓了把柄。

“舅父大人被处置,您念及母亲的央求救下了表哥,可他却因为您不保何氏而与您起了争执,您也对他不满,因为他不买您的帐。而他失踪了许久,您好像一点都不在乎。”

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臆测,实在是有迹可循。

元艻心里憋着气,却无法说,何通那好大儿早已经死了,不知道被什么人弄死了抛尸在外!那时候镇北王方归京,加之他身份是登名记册的死人,他哪里敢去认尸,只能算是死了一个无名氏罢了,教人直接处理了,连口好的棺椁都没买一口。

当初发现他死后,他虽然震惊却也并未声张,他口口声声的要报仇,他还担心他牵连了元氏,本就打算放他离京,哪知却无缘无故的死了。当时,他也担心他的身份是否已经被人知晓,从而查出是自己动了手脚在陛下手里抢人,所幸,一切都风平浪静,而他一死,也是了了自己的一桩心事,不必在因他而担惊受怕。

“他是死是活都是他的命数,你要是觉得是我害了他,你大可去求证,而不是在这里胡乱质问我。”

何通那大儿的死的的确确跟他无关,这一点,元艻他不认。他要是知道究竟是谁杀的他,他何必也跟着猜了这么久。

元崧不难看出他父亲强硬的态度,他开始纠正自己,是否是他太过魔怔了,从而冤枉了父亲。

元崧想极力的纠正这一切,不然,日后的元氏他已经不难猜到是什么结局。

太子知晓元氏参与了什么,在背后是怎么与他作对的,日后太子登基,元氏并不能好过。况且,父亲如今却要信誓旦旦的辅佐十皇子,如此陷东宫于不义,日后太子不可能不追究。

他也并不觉得,按照陛下对元氏的忌惮,日后还会让他从未成为十皇子的信臣。

被卸磨杀驴,或许才是元氏的结局。

而他能做的,就是取得太子的信任,用自己的行动叫太子相信他,从而日后自己也才能因此保全一点元氏。

可怜他未雨绸缪,却拗不过父亲的处心积虑。

天日昭昭,总有一天,元氏的结局会是墙倒众人推。

可怜他大丈夫顶天立地,却对家族的走向束手无策。唯有日行一善,替元氏减轻罪过。

元崧没有被劝住,去探望太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