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一国之本,是维持国家形式的根本。”
“放眼一国,钱粮,政治,军事,无一不是同百姓息息相关。”
“钱粮来自于百姓征收,政治与百姓直面,军事中,兵马招募,战争后军队扩充,亦是出于百姓。”
“很大程度上来说,百姓不仅仅是君王政治的工具,更是治理的参与者和直接的面对者、接受者。”
“眼下教育被上层达官贵族垄断,愚民的治理政策逐渐展露,此举不乏一定道理,可却不是好的选择。”
“因为随着国家的发展,光是上层已经满足不了对人才的需求,将目光投向百姓才能解决人才凋敝的弊端。”
“建造学宫本身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上层,更多关注的是底层百姓。”
“公子思想开放,对诸子百家定是采取能用则用的策略。”
“百家学说因为秉持门户之见而不得一统,更难以被国家所用。”
“然而百家学说说中的至理不可忽略,比如说农家对天文地理的测算,大可用来指导农事;兵家的理念,军事技艺完全可以用于国家军事层面。”
“墨家,公输家族的机关术,医家医术,亦可用来造福百姓。”
“只有百姓真正富足,强大,国力才会逐渐增长。”
“君如舟,民如水,强调的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君王对治理百姓的看法。”
“治理若是同百姓脱钩,势必会引起动乱。”
嬴政与韩非皆是点头赞同。
“先生分析过合道中诸子百家的理念,可本公子疑惑的是,各派学说界限分明,更有甚者因理念不合而开宗立派,其间门户之见,历时长久亦无法消除,建造学宫收纳,无疑是将矛盾激化,治理起来更为困难。”
“最重要的一点是,百姓接受教育,由国家招揽为用,定然会触及到上层的利益,想要实现无异于是一纸空谈。”
嬴政道出自身想法。
“牧丞兄理念,的确是治理民乱的上佳之策,可如此一来,上层就会产生动乱。”
“决定一个国家安定的,不仅是百姓,上层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更大。”
“按照牧丞兄所说,建造的学宫不局限于上层,百姓亦然可以加入,接受教育,并涉及朝堂政治,此举定会直接引起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矛盾。”
“届时造成的动乱只会更大,也会对国家内部造成十分巨大的压力。”
“毕竟代表上层下层的人口基数太多。”韩非也倾向于嬴政的说法。
“我知道牵动的东西很多,让百姓通过接受教育,进而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会直接导致上下层的对立。”
“对于上层来说,下层百姓就是最根本的利益获得来源,其间利益就像是上层的生命一般,一旦触动,引起的动乱可不是一般的大。”
“可我还是那句话,教育的垄断最终只会导致人才凋敝的局面,促使不良风气的形成。”
“从长远来说,这是必须要解决的东西。”
“上层与下层的鸿沟之间搭建桥梁,确实很艰难,然而还远不是最艰难的东西。”
“不知九公子和尚公子认为,最艰难的东西会是什么?”
仅仅是因为合道,白牧丞就已经成为诸子百家公敌,更是因为自身的能力而成为六国眼中钉肉中刺。
然而情况还远远比这复杂。
就秦国而言,引动两个阶层的斗争,想要平息就很难处理。
因为合整方上层为敌的缘故,即便嬴政有秦孝公一样的决心,也无济于事。
无论是嬴政还是白牧丞,手下虽然有点势力,可上层利益集团也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尤其是嬴政,多半不会支持这样的决定。
对于能引起足以将一个国家推向灭亡的举动,纵使是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也很难让人不摇摆,举棋难定。
嬴政与韩非闻言,沉思良久也没有结果,转而将目光聚在白牧丞身上,等待解答。
“土地——”白牧丞解释。
“如果说打破教育的垄断还能被接受的话,土地的兼并,会直接动到地主贵族的命根。”
“纵观昔日国家的灭亡,分分合合,无一不是与之相关。”
“土地兼并,意为何解?”嬴政问。
“将土地归为国有,再将长期的租借权转让给百姓。”白牧丞解释完,嬴政、韩非,包括盖聂,都皱起了眉头。
确实,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
用白牧丞的话来说,就是直接切断了掌控土地使用权,并将其高价租借给百姓的地主和贵族。
其间的租金是他们的利益来源,加之群体过于庞大,当下哪怕是国家层面出手,也完全镇不住。
白牧丞的分析确实很透彻,结合以往所学,也一点就透,土地确实是导致诸国国家灭亡的真正原因。
将土地掌控在国家手中,无疑是史无前例的想法,而且乍一听九让人觉得很疯狂。
可偏偏事关国家长久安定!
嬴政不是没有想过采纳白牧丞的建议。
然而白在眼前的事实却让他第一次有了退缩的念头。
让百姓接受教育,上层达官贵族的为官之道被破,牵扯到两方利益群体,其间争分处理起来已经十分艰难,若是在家上土地兼并,国内的隐患直接连升了好机个等级。
即便知道楚国的致命缺点,可楚国国力日渐增强的势头虽减缓,却还是在增长当中,也是秦国想要一统六国最大的阻碍。
尤其是,楚国还对秦国虎视眈眈。
嬴政若是接受白牧丞建议,秦国两大阶层之间的尖锐矛盾爆发,楚国定然会借助难得的机会发动对其他国家的侵略。
天下局势,以秦国与楚国为两方最强有力的主导者。
还是老话,若是谁提前占有更多的土地,谁就会有更大的竞争力。
秦国自然可以选择向之前一样将国内矛盾向国外转移,分散注意力。
国力本身就不弱,吞并几个小国家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长远的局势就转变成两方大国之间的交战。
战争的代价会更加惨重。
更为严重的是内患。
战后,秦国必然要先恢复战争的损耗,休养生息。
如此,国内的矛盾也没有了转移的对象,爆发起来只会更加惊人,而楚国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联想众多,嬴政不由深深呼了一口气。
如此艰难的选择,他还从未遇到过,到底要如何选择,如泰山般沉重,直直压在他的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