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渊点了点头,李承乾则是眼巴巴的抬头看着李渊,因为他从头至尾都没摸到。
叮,摸到传国玉玺,达成成就‘历史文物小能手’,奖励星子鱼。
……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赶鸭子的孩童们阵阵歌声里,窝了一个冬天百姓们开始翻起田地为播种准备起来。
在一个平平无奇早晨,长孙冲刚上完朝出了太极宫的宫门,便被一群人给堵住了。
“我的夫人和女儿呢?”
“你婶婶去哪了?”
要不是太极宫内不可喧哗,长孙冲在下朝的时候就被按住了。
“她们还没回来?”长孙冲惊讶的转头看向长孙无忌。
因为他前天补国子监的作业,补了一个通宵,因此昨天晚饭都没吃,便早早的睡了,因此他对此事并不清楚。
长孙无忌摇了摇脑袋,正欲说话,被匆匆而至的李世民给打断了。
李世民将长孙冲给提了起来怒气冲冲道:“朕的爱妃、皇女呢?泡个温泉跑到现在?一晚上每户俩朕的后宫都空了。”
“怎么,你们也是?”李世民忽的发现以长孙冲为中心围了一群人,便环顾四周好奇的问道。
“是啊,陛下,昨天上午出去的一晚上没回来了。”
“臣专门派人去接,还被骂回来了。”房玄龄委屈道。
“呃,她们真去泡温泉了”,长孙冲低头绞着手试探道,“只是好像那温泉庄有一点点大,他们可能就玩的久了点。”
“这样吧”,看着众人杀人似的目光,长孙冲连忙道,“明天不是亲耕礼吗,亲耕礼完,我带着你们也去转转,享受享受。”
在长孙冲的一阵好说歹说之下,众人才悻悻的离去。
第二日,百官在礼部的安排之下跟着李世民前往城外祭祀。
一般一年要祭祀两回,春秋各一次。
在春天举行的祭祀社稷仪式,是祈祷先农护佑国家风调雨顺。
在秋天举行祭祀仪式,是感谢先农让国家获得丰收。
在春天举行的祭祀社稷仪式,皇帝要“亲御耒耜”,亲自下地犁田,这就是“亲耕礼”。
一路上,长孙冲被人拉着左右询问。
自从昨日家女子回府之后,勋贵们从她们的口中,打听起长孙冲的那个温泉山庄,所得到的答案,可谓是极尽夸赞。
勋贵们都知道,家中女子可是一个个眼高于顶,能让他们玩的乐不思蜀之地,绝对是人间天堂。
于是纷纷围着长孙冲询问起来,众人的心早就不在这所谓的亲耕礼之上了。
要不是此等祭祀之事不容推脱,尉迟敬德和程咬金都打算一左一右把长孙冲直接架走了。
“别问了,别问了。”长孙冲被烦的捂着耳朵,拉着缰绳,头埋在鬃毛里。
先农坛位于社稷坛旁,不少百姓也得知此事前去凑个热闹。
远处的路两侧出现了侍卫,大家知道即将到达先农坛了。
众人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手握缰绳,坐直身子,面容肃穆,直视远方。
在礼部的安排之下,百官按品阶、文武立于两侧。
侍卫们组成一个个人墙,百姓们拖家带口,踮着脚尖,朝里望着,想一睹为快。
首先进行的是祭祀先农大礼,在李世民的要求下,太常寺丞祖孝孙已《礼记》所言的‘大乐与天地同和’为基本创作理念,按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律各顺其月,创作制定了三十一曲,八十四调的“十二和之乐”,用于祭祀与国家大典。
在琵琶、编钟与箜篌交织的悠扬声中,李世民从文武百官中间,缓步而出。
拾阶登上先农坛,向先农祷告,祈求先农保佑大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接着便是要祭祀一头牛一只羊一口猪的太牢之礼,这也是古代牺牲等级最高的祭祀之礼。
在祭祀先农礼完成之后,李世民走下先农坛,开始了今天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便是亲耕礼。
李世民褪去龙袍,换上礼部提前准备好的衣物,来到籍田边上,主管大唐农业的官员,毕恭毕敬献上御用耒耜。
李世民朝着一旁围观的百姓们亲切的挥手,引来一阵阵吾皇万岁万万岁。
陪同李世民一起耕籍田的还有三公、王侯、尚书、卿共12人,每个人都是一人一套专用的耒耜。
首先由皇帝李世民下地耕田,皇帝耕田的次数是三推。接下来是三公、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级别越低的人,耕田推数越多,卿的级别最低,所以要九推。
藉田产的粮食也不是直接收进御膳房食用,而是要被礼部在秋季收集起来,,用作太庙、文庙、武庙等地的祭祀典礼。
这些高规格祭祀典礼要用粮食的时候,一般都是用藉田产的粮食。
“走?”
“走!”
李世民和勋贵们将衣服换好之后,便随着长孙冲前去了郊外的温泉庄子。
“你们家是真有钱啊。”李世民面容复杂的看着长孙无忌。
他当初将这温泉庄子给他之时,周围还都是荒地,如今已经修好了一条笔直的水泥路。
两侧梨花、桃花竞相盛开,将这普通的水泥路映衬的美轮美奂。
“陛下此言差矣”,长孙无忌摇了摇脑袋道,“臣这是悲天悯人之举。”
“说人话。”李世民没好气道,反正周围也没外人,李世民也放开了。
“嘿嘿嘿”,长孙无忌笑着给李世民比划道,“陛下你想想,若是臣直接在冬季施粥,是不是很容易吸引很多不劳而获的人前来吃粥。
“这样不仅会使得真正需要的人吃不到,而且臣也没那么多钱往里头。”
“可是我若是直接选择招工,让男人们帮忙建造,女人们帮着做饭,我再给他们工钱或是粮食,这样不仅他们吃饱了饭,臣也建好了这温泉庄”,长孙无忌伸出食指轻轻摆了摆道,“这就叫做以工代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