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的姑姑是长孙 > 第112章 春江花月夜与师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面开始诗会第六项,由高士廉大人颁发……”长孙冲正欲将高士廉请下来,却被一个略显急切的声音打断了。

“不知长孙公子可否吟诗一首?吾等实在好奇自己与公子之间的差距。”崔牧拱拱手道。

李耀、崔服等人面色一僵。

人家都不参加了,你还非要人家作诗,就那么喜欢被比下去?还吾等,求求你了,不要带上我们。

那帮长安子弟论诗才虽然逊他们两三分,但是作诗速度还在他们其上,他们已经不敢小看这帮长安子弟。

而且他们可不认为有人敢在那么盛大的诗会上提前漏题。

毕竟题目是时年六十九的虞世南出的,这位可是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这位大家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众人不会认为他会做出私自漏题之类的事,再说了,主持诗会的都是李纲、虞世南、孔颖达此类的大家,众人对这次诗会的公平性那是十分的相信了

虽然他们不是太想让长安冲作诗,不过他们倒是能理解崔牧,毕竟从这位麒麟才子手中吟出的诗,可谓是首首都千古流传。

于是乎,在心中的一番天人交战之下,也转变了心态,期待起了长孙冲的诗词。

“那好吧。”长孙冲一脸为难的点了点头,不过心里倒是乐开了花。

唉呀,自己本不想装逼的,可是装的机会正朝自己冲啊。

要论怎么让众人心服口服,那只有这一篇了吧,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盛唐的那首诗了吧。

众人听闻此言声音渐渐降低,期待着这位麒麟才子的绝世诗篇。

长孙冲将喇叭交给一旁的侍女,从袖口中取出折扇,啪的一声打开。

上面印着几行大字: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超脱网尘,天相吉人。

这感觉,挠一下的就出来了。

长孙冲边扇扇子,边来回踱步。

可称得上一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长孙冲将扇子一合,朝着众人微笑点头。

短暂的寂静后,不知是谁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声‘艹’,如同一滴水掉入油锅般,无论男女,全体沸腾了起来。

“记下了吗”,孔颖达对着一旁宦官的厉声喝道。

宦官感受着周围一个个如同刀枪斧钺的眼神,咽了口唾沫点了点头。

长孙无忌疾步走了上来,夺过宦官桌上的白纸,看着记得清清楚楚的诗词满意的点了点头。

“唉,我都说过了多少遍了,要藏财于腹,这逆子,根本不听。”长孙无忌装作一脸不爽的样子嘟囔道,但轻抚着白纸的手,却是一直没停。

“是啊,我在弘文馆里也经常说要谦虚,要将机会留给其他人,这孩子啊。”孔颖达走上前附和道。

奶奶的,凭什么,都是勋贵,为啥你家娃子那么出众?众人不忿,决定回家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自己儿子。

“我服了。”李耀朝着邀请自己同坐一艘船的崔服叹道,本以为自己最多差个两三分,这首诗下来才知道自己给长孙冲提鞋都不配。

崔服点点头,表示认同,看着手旁写着着自己诗词的白纸更是烦闷,随手一团,扔入水中。

“崔兄?”李耀喊道。

崔服摆了摆手道:“李兄,不必多说,我自己清楚和他的差距。”

“不是,崔兄。”李耀又道。

“李兄,我自己清楚,我的诗写在如此好的纸上就是暴殄天物。”

“崔兄,你倒是听……”李耀无奈道。

“李兄,你不必在劝……”

“你好,打扰一下。”一位禁军敲开了船门,举起了手中被打湿的白纸问道,“随意丢弃垃圾,罚款一两。”

崔服瞪大了双眼,转头看向李耀。

李耀无奈指了指自己头顶,崔服这才注意到自己租的船上贴着一条白色纸条。

“龙池是我家,环境靠大家,随意丢弃垃圾罚款一两。”

……

崔牧离得最近,听着也最清楚,桌游、绝对、诗词,他是真服了。

崔牧深吸一口气,恭敬拜道:“弟子博陵崔氏崔牧,见过老师。”

王烈、李耀等人对此没有什么意见,毕竟长孙冲实在是诗才通天,崔牧做出如此举动,他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知道你们是不是不理解,为什么明明他年长与我,明明从小通读史书,为何还要向我拜师。

世家子弟撩开围帐,站在船头,好奇的互相打量。

你有疑问?

没疑问啊,达者为师,这不正常吗。

“今天我有一文,写给众人。”长孙冲自己也看出来了众人没有啥子意见,但毕竟自己剧本都写好了,只好继续往下演。

众人听到长孙冲的话语也安静了下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崔氏子牧,年……”长孙冲看向崔牧。

“十六。”崔牧激动回道,此文必定流传千古,长孙冲竟然愿意加上自己的名字,崔牧对长孙冲更加佩服了。

长孙冲点点头:“年十六,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宦官瑟瑟发抖,他保证这次是自己写的最认真的一次。

一堆尚书和文学大家围在自己的身边,看着自己记录,他表示压力山大。

长孙无忌和孔颖达正欲低头叹息,突然眼神撞在了一起,嘴角越咧越大,终于忍不住仰天大笑。

长孙冲啊,多好的孩子啊。

自己两人,一个是父亲,一个是老师,自然也会在这文学界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