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的军书送到,魏国的情形汉王大致了解;俄尔,卫鞅的军书也送到,楚国的情形也清楚地汇报给了汉王。
其实在当初楚、齐、魏三国争相求和的过程中,汉王并没有消停,他在三国中间种下了两颗蒺藜,就看哪一颗率先爆发了。
其一是向魏国种下蒺藜。
派魏申回到大梁,又要求魏嗣西进长安。这样一来,魏嗣、魏申以及魏国的一帮王子们,必然蠢蠢欲动,总有一股力量会搅动魏国政局的变数。
其二是向楚国种下蒺藜。
在与楚国谈判中,提出“杀赵雍,方可盟”的苛刻条件。以赵雍的才能与聪颖,必然不甘束手就擒,势必会搞出一些动静来。
这样,楚国方面就会走错棋,而汉国方面则会抓住时机,迅速出击。
其实,在汉王最初的判断里,楚国方面应该会最先爆雷。
尤其是锦衣卫将“杀赵雍,方可盟”的消息提前泄露给宛城方面之后,汉王判断赵雍会有所动作。
所以,在汉王最初的军事部署中,全部是围绕着楚国来进行的,甚至三川郡的三位猛将大九、带佗、斗孟雄全部南压到了楚国方城边界之上,而不是面向东方的大梁。
至于魏申,汉王料到他离国多年,一时半会儿还翻不起大浪,可能需要时间酝酿。
但战国的形势就是翻云覆雨,谁都没有料到的是,小小的魏申返回大梁,搅浑了魏国一池黑水,魏国的崩塌,竟然提前发生了。
而卫鞅早早地埋伏在武关一线,宛城的赵雍却静水深流,不动声色。
“报!大司农许犯求见!”
汉王高兴地一挥衣袖:“快快快!速宣!”
局势变化之快,令汉王心潮澎湃,但他更需要大司农许犯巡视举国农业情况归来,他要掌握第一手的粮食收成情况。
许犯风尘仆仆归来,将各地的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向汉王进行了一番总体汇报。
总体上讲,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季,汉国粮食大丰收。
成都平原和越国占城稻不断改良,基本做到了一年两熟和三熟,多熟悉田的亩产达到了三石半至五石左右,这已经是战国特别高的水准了。
特别是越国土地改良的不断进步,可耕之田不断扩大,江南“新粮仓”的时代提前来到。
高产的玉米作物在关中平原、河南地、督亢之地、以及晋国故地的一连串盆地群中都站稳了脚跟,申不害还在辽东、辽西、朝鲜诸地推广玉米种植,使这一高产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受益于“南繁”育种模式的加快,各地种植面积全面扩围,亩产玉米可达四、五石左右,玉米的高产量属性充分发挥,甚至超过了南方某些两熟地的总产量,举国粮食大丰收已成定局。
特别令人震惊的是,毫不起眼的土豆、红薯爆发出惊人的产能,亩产达到令人咋舌的十至十五石左右,堪称粮食大杀器。
而且土豆、红薯这两兄弟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旱、抗病、易活、高产,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生长。
过去许多不能种植农作物的贫瘠土地,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
汉国民众们更利用房前屋后的边边角角,在无需占用原有的耕地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能养活更多人的主食,举国上下皆称颂汉王天恩。
因为粮食的增产,骑兵马匹的粮草也提高了一个档次,速度更快、耐力更强、体型更壮的战马大幅增加, 骑兵战斗力再上层楼
汉王听后龙颜大悦,有了粮草这个坚强后盾,自己的统一行动,就算是心中有底了。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既然魏国先爆雷了,那就先灭魏国!
汉王立即批准了孙膑的灭魏计划,并命令太原郡、上党郡、河内郡、邯郸郡、三川郡五郡兵马,全数听由昌国君、大将军调动指挥,给予孙膑足够的军事主动权。
除此之外,汉王还将闲置多年的公子昂启用,给予一番封赏之后,再度向外放出风声:在释放公子申之后,汉国还将释放公子昂,以示对魏国的修好之意。
其实,这哪是修好,这是嫌水不够浑呐!
孙膑接获汉王命令之后,立即作出军事动员:
自己率领孙何、龙贾二将,率领邯郸、河内两郡之兵抵前指挥,负责整场灭魏大战的前线统筹工作。
请楼烦君公子信率领太原郡兵力西出太行,坐镇大河沿岸,以防齐国田忌在侧后翼捣鬼。
命令大九、带佗、斗孟雄转变军事方向,对南面的楚国方城采取守势,做好兵锋东转的准备,听令而动,共灭魏国。
一切部署完毕之后,孙膑却按兵不动,只是不断派出斥候探听大梁城的动静。
孙膑始终不主动出击,有其综合的考量。
一是让魏国两大势力拼到山穷水尽,然后一剑刺两虎,坐收渔人利。
二是怕自己贸然出兵,反而将大梁城内外势力给逼成一体,增加了进攻难度。
形势发展正如孙膑意料的那样,魏错凭借对大梁城的足够熟悉,经过半月左右的血战,终于突破了大梁城一角,大军呼啦啦杀入城中。
公孙喜无路可退,只有死战到底,大梁城陷入了艰苦卓绝的巷战之中。
城中百姓更是遭遇飞来横祸,直杀得大梁城中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魏申一看大势已去,下令将一干王族兄弟全部屠戮,然后自刎而死。
自己当不成魏王,也绝不让这帮野心勃勃的小崽子们坐收渔翁之利。
至此,魏王?一系惨遭自己人灭门,彻底断绝了香火。
魏错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夺取了大梁城的控制权,然而此时大梁城残破不堪,瘟疫横行,粮草耗尽,军民死伤,已经成为一座死城。
魏错站于大梁城头,看到城外漫天遍野涌来了汉军的旗帜。汉军已经扫荡了魏国的外围城池,再一次将大梁城围了起来。
孙何、龙贾二将双双出马阵前,拱手抱拳道:“错兄,别来无恙?”
更远处,“孙”字大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