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宾在舆图上查看了庞涓所在的地理,心中不由一沉,他指着地图道:“险易必知生地、死地,今师兄所处者,死地也!居生击死易,居死击生难矣!”

荆山紧张地问:“孙先生,君谓计将安出?”

孙宾道:“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

必攻不守,是孙宾的核心军事思想。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攻击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不守,就是敌人缺乏防守或者防守薄弱的地方。

二是以进攻代替防守,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荆山道:“前方军情所示,庞将军四面被围,如何攻之?“

孙宾道:“将军请看,庞将军真的被围死了吗?”

荆山沿着孙宾的手指看过去:“观泽?”

“不错,欲救庞将军,当自观泽入手。”

“先生怕不是知,观泽不可行船,乃是一片沼泽之地。人过陷人,马过陷马,便是飞鸟欲渡亦不得。先生适才既言生地、死地,此观泽可谓绝对之死地!”

“置之死地而后生!”

荆山一脸疑惑:“荆某愚昧,请先生示下。”

“将军请分兵两路,一路沿官道至黑松林中处搦战,吸引敌兵注意力;另一部则渡过观泽,营救庞将军。”

荆山惊了:“观泽如渊,一毛可沉,如何渡之。”

“宾,自有办法!”

鬼谷子曾传授孙宾沼泽作战之法,那就是制作一种船形鞋,其原理就是增大与沼泽接触面积,减小人足的压强,利用沼泽的浮力,平安渡过沼泽。

此法传闻是舜帝与三苗作战时发明的,但世人多已不知,真正将此法流传下来的,只有善于钻研的鬼谷子。

赵军包围庞涓的黑松林,其实是三面合围,因为黑松林的另一面就是一片烂泥的观泽。赵军根本无法进入观泽用兵,而庞涓若是步入观泽,则是自寻死路。

当孙宾讲出自己的解救方法,荆山既喜又忧:“先生高才,但是,匆忙之间,哪里做得出如此多的船鞋?”

孙宾笑着道:“天无绝人之路。”说着走到旁边的兵器架上,操起一面牛皮老漆的圆盾:“此物可也!”

在战国之时,因为材料科学的落后,除了少数的青铜高盾全部由金属铸造外,大部分盾牌都是木、皮、藤等物制作。

尤其是单兵盾牌,既要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更要保证轻便易携,是故皮革蒙面、硬木为底的小型圆盾、梯形盾是主流形态。

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周边向内收拢,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

这种“龟背”形状与船只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具有很好的流线性设计,在增大接触面积的同时,同比增加浮力。

盾牌内部的挽手、挽带,则正好拴系在人腿之上,能够将盾牌真正作为船鞋来使用。

这种方法虽然据传是虞舜所作,但其实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不懂物理原理的古代,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先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

荆山还有点疑惑,但看着孙宾一脸的笃定,而今时间紧急,也只好选择相信。

不过他还是怕中间出什么乱子,遂拱手道:“先生妙法,不过荆某怕士卒不懂操作,是不是麻烦孙先生亲自走上一遭?”

孙宾道:“营救师兄,宾,义不容辞!”

荆山又问道:“荆某从正面攻击,当用何法,还望先生赐教一二。”

孙宾道:“赐教不敢,宾以为将军甲寡而人少,当行疏阵之法,疏离矩间,多其旌羽,砥刃以为旁,疏而不可蹙。”

荆山听不懂这么玄妙的阵法,一脸懵圈。

孙宾又解释道:“将军兵少,且此战旨在救人,故不可硬拼,但使敌疑,救出庞将军自是首功一件。”

这么一说荆山就懂了,作战目的一定要明确,不然仗打得没有章法,就是一笔糊涂账。

荆山留守一千人驻守酸枣,自己率领两千人从正面战场直扑观泽。

而孙宾只带三百轻骑,每人身背两面盾牌,悄悄地摸向了人迹罕至的观泽。

荆山率部从正面接近赵军,尚未抵达战场,先是三通战鼓,三军齐呼,故意疏解士卒与士卒、兵车与兵车、战马与战马的间距,大肆挥舞旌旗,兵车来回驰骋,制造出征尘滚滚、气势汹汹的架势。

并派出小股轻骑,从多个方向骚扰赵军的队列,制造出试图突破包围圈,解救庞涓的劲头。

赵将一看魏军大队来救,果然转移了注意力,下令严阵以待,防止魏军冲阵,反正庞涓在树林中跑也跑不了。

魏军组织了一轮冲锋,进入一箭之地,赵军立即羽矢如飞,而魏军则知趣地迅速撤退。

赵军居人数优势,决定死守此地,只要困住庞涓,就是最大的成功;而魏军目的在于分散敌军注意力,只要能救出庞涓,就达到了作战目的。

如此反复多次,彼此互相试探,互相挑衅,但都没有展开大规模对决的意愿。

孙宾率领的营救小分队,来到观泽水边。

观泽是一片大沼泽,水面上覆盖着一层墨绿色的水草与浮萍,周围的空气弥漫着潮湿和腐臭的气味。

偶尔会翻起几个大大小小的气泡,仿佛是恶魔在地下呼吸一般,透露出一种诡异的生命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窒息。

在这层表象的下面,掩藏着深浅不一的泥潭,就像是一张张择人而噬的巨口,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靠近。

面对这样的沼泽,士卒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每个人的眼神中都流露出警惕与畏惧。

孙宾率先示范,将两面圆盾绑在足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尝试着走出第一步。

墨绿色的水草向两边侧倒,圆盾一点一点向下沉,渐渐地沉得越来越慢,越来越慢,直到最后,浮力与压力之间达成了平衡。

孙宾又将另一只脚踏上去,依样画葫芦进行操作,整个人稳稳地立在沼泽之上,并没有被吞噬。

孙宾继续向前走了数步,沼泽也不是全部都是淤泥与陷坑,他专捡有草根的地方走,走得自然了许多。

唯一不习惯的是,两个圆盾的面积比较大,走起来经常磕绊。这样像鸭子般的走路姿势很别扭,步子迈得很开,两腿根本合不拢,走得时间长了,咔!容易扯着蛋。

其他士兵看到孙宾的成功,信心大增,纷纷效仿。

最终两百人身背圆盾,跟随孙宾进入了观泽。他们都是精挑细选的士卒,对魏国、对庞涓既有忠心,又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冒险精神,是这次营救的主力军和敢死队。

剩下一百人在观泽边隐蔽,负责接应事宜,避免被抄后路。